零点看书>玄幻奇幻>定秦曲>第404章 彭城投降
们,并亲自与他们共同进餐。这样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王翦派人打听:“军中进行什么嬉戏啊?”回答说:“军士们正在玩投石、跳跃的游戏。”王翦便说:“这样的军队可以用来作战了。”此时楚军既然无法与秦军交锋,就挥师向东而去。王翦即率军尾追,令壮士们发起突击,大败楚军,直至蕲县之南,项燕战死,楚军于是溃败逃亡,楚国也随之灭亡。

在陈胜起事之后,陈胜曾经对项燕说出了一个评价: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从这一句评价当中能够看出一点,那就是项燕的生死,楚人事实上并不是很清楚。

要不然陈胜也不会说出项燕到底是死了还是逃跑了的话。

由此也引发了项燕在《史记》当中对项燕生死的两种说法:

始皇二十三年,秦复召王翦,彊起之,使将击荆。取陈以南至平舆,虏荆王。秦王游至郢陈。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于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

项羽初起时,年24。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虏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所以项燕到底是在跟王翦的对决当中,是生是死,史书的记载也无法完全确定。

而张嘉师知道的是,根据王离的说法,项燕的生死,他的祖父王翦都不太清楚。但是他更加相信的是项燕确实是死了。要不然在楚国被灭亡之前,项燕也会继续跟秦军作战。

在听到了王离的说法之后,张嘉师很清楚一点,那就是王翦的推测也不算太离谱,因为正如王翦所言,要是项燕在楚国被灭亡之前还没有死的话,昌平君应该也更有底气抵抗秦军的攻势,而不至于被秦军在公元前223年轻松消灭。

……

而在听到了自己的这些血缘或远或近的亲戚的咆哮,项伯突然发现自己的一番苦心事实上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效果。

因为他本以为很多人会谅解他所做的事情。他根本没有想过自己会被如此诘问。

在深吸一口气之后,项伯大声咆哮出一句话:“那好,既然你们认为你们能够抵挡秦军的话,那么我可以派人将你们送出去跟秦军作战。不知道你们认为如何?”

项伯的话一说出来,就让很多项氏族人哑口无言。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只要一离开彭城的话,到底会有什么下场。

而看到了这一幕的项伯,也没有过多的理会这些族人,而是将视线放在项他身上。

他不明白项他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一言不发。

他在想了想之后,对项他说出一句话:“不知道侄儿有什么想法?”

项他在听到了项伯的话之后,居然露出了一丝笑意:“令尹大人估计已经想到了这一点,而当初那个来见令尹的人,不出意外的话,很有可能就是张良张子房吧?”

听到了项他的话,项伯心中微微一惊,但是在稍微计较一下之后,他反而是露出了一副轻松的表情:“没错,当初来彭城的人就是张良,而张子房保证了,他们的那个摄政王张嘉师,承诺若是我们献出彭城,那么他们将保证我们项氏一族所有人的安全。”

听到了项伯的话,很多项氏族人尽管还是觉得项伯这样做是错了,但是出于自己的私心,他们最后也绝口不提这么一个想法。因为他们自己也知道,项伯这样做,更多的是为了他们项氏一族的安危着想。

因为他们也不完全是笨蛋,而是很清楚一个事情,那就是在棘原那个地方,因为项羽的所作所为,他们项氏一族也被连带上秦人对他们的仇恨。

而很多人都知道,项羽心中也很清楚这一点。

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做“沐猴而冠”,这个成语的典故起源如下:

项羽据关中后,韩生献计于羽曰:“关中地势险要,有山河为屏障,土地肥沃,可建都立霸业。”羽见宫悉已烧残,又心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穿锦绣之衣于夜间步行,有谁知之!”生窃曰:“人云楚人为猕猴戴帽,果然如此。”项羽闻知,便将之烹死。

有些人评价项羽性格,沽名钓誉,残忍野蛮,贪婪,目光短浅,由此也可以看出项羽失败的原因。

这个事情张嘉师却想到了另外一个层面,那就是项羽不愿意定都关中,就是因为关中因为他的原因已经残破不堪,而且很多关中的人对于楚人尤其是项羽,项氏一族的仇恨已经非常深厚,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化解。

这个韩生并没有想到这一点,而是说出一些虽然也算是相当重要,但是并没有理会楚军面对的关中局势的话,直接说出沐猴而冠这种话,也算是不作不死的一种情况了。

这也说明了,项羽心中说不定也很清楚,秦人一旦再次打回来,那么项氏一族到底会面临怎么样的下场,他都不可想象。

固然,项羽很快就将这种想法抛诸脑后,但是对于项氏一族而言,项羽的一些心思,他们还是能够猜度一二的。

而到了最后,项伯在最后一次询问被他集中起来的族人,愿不愿意献出彭城来换取自己一族的平安之后,项伯得到的是基本点头的答案……

……………………………………………………分割线……………………………………

臧荼对于张良的安排,事实上也有些疑惑,那就是作为一座历史


状态提示:第404章 彭城投降--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