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就引发了大秦帝国与罗马共和国的第二次战争。
在这一次战争当中,大秦帝国先后失去了三位上将军,并且在巴勒斯坦地区与叙利亚地区的防御战当中,损失了当年大秦帝国西征军团留下来的最后精锐。
要不是当其时的赢启力排众议,派出了大批大秦帝国本土的精锐部队发动第四次西征,击退进犯叙利亚地区的罗马人,并且收复已经失陷于罗马人手中的巴勒斯坦地区与埃及地区。
而对于自己的堂兄,嬴启最后还是将其再次推上埃及国王一职。
这也是张嘉师的另外一脉,在埃及地区成为统治者的一个转折点。
……
张嘉师的这一支血脉,再次延续了七代,于公元15年,大秦帝国时任新君嬴秀在登基之前再次被罗马帝国攻灭而被灭。
这一次的事情,也引起了大秦帝国对罗马的第三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
嬴秀很清楚,对于自己的远房亲戚的埃及国王战死,其后代要么失踪,要么下落不明,这个仇恨自然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够跟罗马人算清楚的。
在公元24年,嬴秀发动了在赢启发起大秦帝国第四次西征之后,对罗马人的最大规模攻势。
这个时候的大秦帝国,无论是科技能力以及国力,都已经不是张嘉师时期以及嬴启时期能够比拟的。
毕竟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发展,大秦帝国的科技水平以及人口素质,国力基础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最重要一点,那就是在赢启去世之后,大秦帝国本来有所发展的热兵器科技,直到嬴秀继位之后,才再次进行发展。
于是,在经过了数年的准备时间之后,嬴秀使用了大批的热兵器部队,给予了罗马帝国的精锐主力,一次永远无法忘记的教训。
而且与之前几次交锋不同,嬴秀的这一次西征,最终还是完成了张嘉师以及赢启都无法完成的功绩,那就是在公元31年,经过了断断续续,将近八年的战争之后,秦军攻入了罗马,并且血洗了当其时诛杀埃及国王一脉的朱里亚?克劳狄家族,并且将当时的罗马皇帝提比略生俘,并且于阿房宫的外围,进行了车裂。
而嬴秀最后也因为这一次的功绩,在其死后,比其子,继任为秦明帝的嬴庄,与群臣商议之后,将其谥号确定为光武。这也就是说,嬴秀的庙号以及谥号,合称为高宗光武皇帝。
这个庙号以及谥号,被后世认为能与嬴政以及张嘉师,并称为帝国三武帝:秦武帝嬴政,秦太祖定武帝张嘉师,秦高宗光武帝嬴秀。
当然,后世还有一些君主想要有一个武字的谥号,但是很无奈的是,他们当中并没有人能够有甚至是嬴秀的功绩,所以到了最后,这些希望能够有个武字谥号的大秦帝国君主,最后不被评上恶谥就已经不错了。
剩下的事情,更多的是后话。
………………………………………………分割线…………………………………………
田荣在这次决战之前,在兵力上与杜聪的对比,依旧是处于相对的优势。
但是对于杜聪而言,或者是田荣自己都很清楚,那就是这些兵员的战斗力,比起当初田荣带到这个地方的东齐军,更加不济。
原因无他,因为这些官兵更多是田荣在这附近强行征募的人员。
这些人员本身基本就没有作战过,甚至是很多人的身体素质都不是能够经受高强度作战的质量。
这也就是说,田荣现在的部队,比起之前的部队,能够发挥出三分之二的战斗力就已经不错了。
而这个三分之二,实际上还是很有水分的一个基准。
毕竟这一支部队除了自身的战斗力之外,相互之间的协同配合非常生疏以及其装备都变得相对差劣。
这也就是张嘉师在这次作战当中,主要采取对敌对势力的主力部队,采取拖字诀的成果之一。
可以说,田横不想跟秦军决战。但是么,他已经到了不得不决战的地步了。
因为再拖延下去,双方之间的差距只会更大,到时候也不用打下去了。
……
在这么一个前提下,才会发生这次更多像是田荣主动送死的一次决战。
双方之间的军力对比是八万人左右对四万人。当然,杜聪麾下的部队是四万人的那一方,而田荣才是八万人的那一支部队的统帅。
这个不是说杜聪不希望自己麾下部队能够有更多的兵力,但是么,对于辽宁郡以及商郡的部队很多都已经抽调的情况,杜聪麾下的这些部队已经算是集中了相当数量的两郡部队。
张嘉师不是没有想过调动桓硫的燕郡部队增援杜聪,但是在思考到现在的辽东楼船士部队的运力以及相应的整顿情况影响下,再次抽调更多的部队,只会让后勤情况变得糟糕。
毕竟现在维持杜聪以及位于即墨城顶住楚军攻势的渉间而言,辽东郡楼船士部队的运力已经到达了极限。
所以,在这个环境下,杜聪的人数看起来算是比较少,但是在整体战斗力发挥而言,也许会比起杜聪麾下部队增加到六万人还要强。
张嘉师因为一句话非常的有道理,那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说的就是后勤的情况,在很多时候都将影响着战争胜负的关键。
毕竟你不能指望在赵括的那种环境下,还能够让一群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