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师在张武率领骑士部队出击的时候,心中思考着这一次作战,项羽会是一个怎么样的选择。
双方在兵力数量上并没有什么差距,然而项羽麾下的骑士,似乎有些不对劲。
这也难免,因为项羽麾下的骑士部队在这一段时间昼伏夜出,无论是体力还是精神都消耗很大。
要是在这种情况,项羽麾下的骑士能够发挥出原本的战斗力,那才叫怪事。
他不知道这一战的结果会是如何,但是他很清楚,要是这一战,这些骑士输了,尤其是那三千中郎骑士在列装了大量新式装备之后依旧没有发挥他所期待的战斗效率,这势必会影响张嘉师在这方面的建设考虑。
毕竟这些运输过来的装备武器,都花费了张嘉师不菲的成本,而他更指望在这一次作战当中,取得相当的实战经验,来进行这个计划的后续修订方案。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没有人真的能够做到仅仅是依靠猜测来建设一支精锐部队,真正能征善战的部队,需要很多方面的正确方案建设,才能够成军的。
……
与张嘉师的有点期待的想法不同,李信对于这一支部队是更加正面的。因为他也看得出这一战,假如说将要很大程度上会让张嘉师进行相应修订,甚至是对大秦帝国后续的骑士部队进行改装列装,李信不会知道这样的事情,他想到的事情是,这一战只要这个叫做张武的都尉不犯错误的话,项羽想要取胜很难。
他认为一句从张嘉师口中说出来的话很是正确,那就是战争的胜利,有很多时候,就是犯错更少的人的报酬。
当然,像是那种辗压性质的作战,李信不予评价。
在李信的心中,他很是认可张嘉师在之后会大举发展骑兵部队的构思,但是他也知道,想要做到这一点的真正改善甚至是全方位的提升,可不是简单的事情。
单纯的骑士部队,后勤补给携带能力很弱,很多时候,在一两场大战下来,这一支骑士部队就会消耗几乎全部物资,这也是全部编制为骑兵部队的一个不得不提及的缺点。
要是在自己的领土内作战,这一点自然可以尽量避免,但是假如在外族区域作战,比如说匈奴人的领土,李信很清楚这样的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将会成为这样的部队的最大问题。
但是毋容置疑的是,李信心中有一种想法,那就是张嘉师会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张嘉师自然是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但是这个办法,说实话,张嘉师自己都不愿意在现在就进行思考。
那就是假如在外族领土作战,骑士部队假如无法携带大量的物资作战,那么最好的解决办法,有人已经给了张嘉师一个非常好的指导。
那就是在张嘉师原来所在的世界,历史上的蒙古人在征伐外部势力的时候,尤其是蒙古西征的时候,所做的事情。
蒙古人的三次西征,分别是第一次西征元太祖十四至十九年(1219―1224年),成吉思汗率军与花剌子模国进行的一场战争。蒙古第二次西征即蒙古汗国的第二次西征。元太宗八年至十四年(1236―1241年)窝阔台汗遣拔都等诸王率军征服伏尔加河以西诸国的战争。蒙古第三次西征之战元宪宗二年至世祖中统元年(1252年一1260年),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率领10万大军攻波斯的战争。
而在这三次西征,以及随后的蒙古汗国进攻南宋的战争当中,所做的事情,有很多是跟为了维持自身物资补给有关的。那就是屠杀。
这也是张嘉师不希望在眼下对于这方面的缘由多做思考的原因所在。
蒙古人的屠杀堪称是史无前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有一种说法,那就是最保守的估计,中国金国境内和南宋境内至少被屠杀了6300万人,金帝完颜一族尽数被屠,世间从此再无完颜一姓。这还不包括蒙古帝国在西夏的种族灭绝行为中丧失的党项族人。以及灭辽后种族灭绝的契丹人。明初,河南、河北、江苏北部、山东西部都是千里无人区。在蒙古人杀戮和统治下,中国丧失了1。3亿人口。
《元史》中所载,蒙古攻宋时,共屠城二百,包括最大规模的常州屠城。元灭宋,得户九百三十万,比较南宋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年)的户数一千三百六十万,少了30。按每户5人计算(金朝境内每户平均5。4人),南方宋境内被屠杀人数约2400万!!
据《元史?世祖本纪》,元世祖至元十九年,以四川民仅十二万户,所设官府二百五十余,令四川和省议减之。元至元十九年是1282年,距离元军平定四川的1278年仅晚6年,也就是人口数只有战乱发生前夕的4,这就说明了四川省在当年与蒙古的战争中人口减少的惨况令人震惊。
蒙古人的屠杀行为确实是令人发指,但是在很多方面而言,蒙古人自身并不携带大量的粮秣物资,也很难进行长时间的攻防战,一旦攻破了一座中型或者是大型城邑,自然需要进行就地补给,而这种做法也算是蒙古人的一种习惯了。
从《蒙古秘史》当中有着这方面的记载(《蒙古秘史》是一部记述蒙古民族形成、发展、壮大之历程的历史典籍,是蒙古民族现存最早的历史文学长卷。因为它事涉民族的天机和隐秘,在蒙古族入主中原的元代秘而不传,又因文字变化妨碍在本族中流传。就是由于这一点,这一本书的可信度到底如何,现在还是一个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