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师并没有进行裁军,并没有发表太多意见的李信以及屠睢两人在内心中也不禁松了一口气。
这并不是说屠睢以及李信两人希望能够掌握更多的军权,相反,若非是张嘉师一再挽留,恐怕两人早就卸下自己身上的官位,退隐下去。
他们很清楚张嘉师并不是那种“狡兔死,走狗烹”的人,相反,张嘉师是那种可以共患难以及可以共富贵的人。
除了一些不长眼的人触及了张嘉师可以忍受的底线之外,张嘉师并不是那种类似于越王勾践的人。若是当初范蠡遇到的是张嘉师这种君主,恐怕也不会有陶朱公的传说,而种更加不会是被越王勾践用鹿卢剑命令自杀。
李信以及屠睢两人,在灭亡了齐国以及楚国之后,就逐渐淡出军事方面的处理。因为他们认为,大秦帝国眼下已经再次走上了正轨,对于他们两人而言,让年轻人得到更多的机会,无疑是比起他们自己继续发挥余力,有更多的好处。
毕竟有些时候,他们也不得不认为,人是不认老不行。
至于他们在裁军方面的担忧,虽然没有对其他人说出来,但是他们自己都很清楚一点,那就是大秦帝国的军事人员数量确实是成为了大秦帝国恢复国力的一个重要负担,但是无可否认的是,这些军事人员,大部分都是经历过实战,甚至是有不少百战余生的老兵。
这些人员一旦被裁减,必然会对大秦帝国的军事实力有很明显的负面影响。
作为一个老将,屠睢以及李信并不认为全是年轻的生力军,就是保证了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前提,相反,若是没有足够的老兵维持大部分部队的运作,这些部队的战斗力必然会下滑很严重甚至是缺乏在实战当中幸存下来的基础。
一支拥有不少数量的老兵的部队,所发挥出来的战斗力不是新兵部队能够比拟的。这一点也无碍什么装备或者是人数。除了在多方面出于劣势当中,一支老兵部队能够摆平一支新兵部队,无疑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张嘉师若是真的实行裁军政策,其受到最大影响的,必然是在战争中逐渐成为老兵的存在。这一点无疑是会对整个大秦帝国的军事体系有着很大的影响。
毕竟在很多方面,裁减军事力量必然会首先对老弱进行淘汰。然而老兵的年纪往往偏大,在这方面受到的影响无疑是显而易见。
当张嘉师正式放弃这个裁军想法之后,对于李信以及屠睢等人而言,才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好消息。
他们也很清楚,秦匈之间在短时间内必然会爆发一虫模比起河套阴山之战更大的战争,这些老兵在这一场战争当中所发挥出来的力量,应该会带来相应分量的战果。
………………………………………………分割线…………………………………………
事实上,张嘉师直到现在依旧维持着数量相当庞大的军队兵力,并不完全是使用大秦帝国相应体系麾下的部队,同样也有相当一部分数量的其他方面势力的降兵。
其中,比若说臧荼麾下的部队以及李勉麾下的义军,就算是这个范畴之内。
在装备方面,在没有加入到大秦帝国之前,两人麾下的官兵的战斗力相对较差,因为其装备方面无法在整体上与大秦帝国兵力相约的部队进行对比。
但是在经历过战争之后,这些兵员的战斗经验也逐渐丰富起来,这一点积累起来的作战能力,在经过了大秦帝国的相应装备水平的提升之后,甚至是跟一些有着相当经验的秦军老兵部队不遑多让。
就以在楚地攻略战当中,进入楚国境内的多支秦军的相应战绩,臧荼麾下的官兵以及李勉麾下的会稽郡郡兵,其在战斗力方面都有着比较耀眼的表现。
其中臧荼在攻打东海县的时候,堵截了残余楚军北上增援项羽的道路,无疑是为这一场战争的结束,立下了相当大的功劳。
而李勉麾下的官兵,在楚地攻略战当中的整体战绩当中,无疑是当中的翘楚。所以,在很多方面而言,投诚或者是俘虏的降兵,在转变为秦军的编制之后,其战斗力的体现无疑是相当杰出的。
而张嘉师考虑到一点,那就是让这些官兵解散的话,同样也是一种战斗力流失的表现。
……
按照陈平等人在攻灭楚国之后的粗略统计,张嘉师麾下亲信将领所掌握的军事力量,是整个大秦帝国最强的。
尤其是以原来辽东军体系出身的军官,其军事力量的掌握,很大程度维持了眼下张嘉师对大秦帝国的威信。
而次于张嘉师麾下亲信将领的人所掌握的军事力量,主要分为两个体系:
一个是以转变为地方军事体系的王离为首的秦军将领的军事力量,而另外一个则是以投降大秦帝国的一些地方军事力量作为代表。
这一个情况,与中国古代的很多朝代有一点区别。因为很多破而后立的朝代当中,君主所掌握的军事力量严格来说并不是太强。
能够有效做到这一点的开国之君,只有宋太祖赵匡胤以及明太祖朱元璋。
两者对其麾下有功将领采取的打压态势,以杯酒释兵权甚至是不惜火烧“庆功楼”,来建立起一套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
这一个情况就跟张嘉师有一定的区别。
毕竟相对于两人而言,张嘉师更多是利用自己在征战当中所确立的威信,来维持相互之间的关系。
张嘉师并不希望在这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