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个意义上,既然是做出了一种及格的混凝土,甚至是多次试验之后,这些混凝土达到了要求,张嘉师应该理所当然的将这些科技运用起来,强化大秦帝国的防御体系。
但是白起再一次劝谏了张嘉师:“你应该听说过一句话,那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假如没有能够将这一面盾牌轻松击破的手段,而选择的是强化这面盾牌,那么这一面盾牌被人夺走或者是被别人知道了做法,那么又该如何解决?”
张嘉师听到了白起的劝谏,不得不沉默起来。因为不得不说一句,白起的这个劝谏很是有道理。
使用混凝土的建筑固然是在防御能力方面有着很大的提升,然而一旦没有有效拆毁这些混凝土建筑的手段,假如混凝土的制作方式流露在外,那么在缺乏大威力火器的情况下,这些混凝土建筑将会给大秦帝国带来很大的麻烦。
因为这些混凝土建筑并非是秦帝国自身建造,而是敌对势力制造出来的防御建筑,这个问题将无法避免。
……
制作出混凝土之后,很多防御建筑对于秦帝国而言,修筑难度大幅度下降之余,甚至是可以说在整体防御能力上有所提升。
就以城墙的相应体系而言,一旦使用混凝土来作为主要的粘合材料,那么无论是城墙亦或者是城门楼,都能够完完全全的避免火攻这么一种攻击方式。
毕竟没有人会蠢到能够用石料或者是砖石来快速建筑的情况下,还使用比较容易焚毁的木材来作为主体建筑的支柱或者是布局。
当然作为一种承梁的话,混凝土制作出来的石柱,不一定要比起木料柱子要划算。
但是假如将城门楼的格局改变成西方样式的小型化城堡的话,那么在很大程度上,混凝土对于这种建筑方式有着很大的帮助之余,甚至是能够有效提升城墙的整体防御能力。
在原来的情况下,这种修筑方式事实上有着很大的问题,因为城墙的支撑能力也许很难承载更重的小型城堡。
因为西式的城堡事实上更多的是用石料建造,作为假如以城墙作为基座的话,即使是有着相应的规划,使用更多石料进行建筑这些城堡,无疑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事情。
……
在后世欧洲很多城堡当中,都是以石头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但是有一种观点是错误的,那就是去欧洲旅游,会看到很多的城堡,这些城堡有的可能保存完整,有的完全荒废,建造时间和建造的人也都各不相同,但他们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石头造的。这种现代的景观会给大家造成一种错误的印象,认为欧洲古代的城堡全是石头造的。
其实不是这样,石头作为一种坚固的材料自然容易保存,这与长城的主体部分只剩砖头是一样的原理,很多沙土结构和木质结构早已经不存在了。
事实上,欧洲中世纪绝大数城堡的主体材料是木材和夯土,可以用石头造的城堡非常的少。即便是现在看到的很多宏伟的城堡,他们的外围防御建筑大多也是用木头造的。
此外,现在留下来的城堡大多建筑宏伟,但事实上在中世纪大量的防御采用夯土结构,不可能造的那么高大,而欧洲领主孱弱的兵力也使得城堡不用造的很高大就能达到防御目的。
《十字军时期的西方战争》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任何可能进行防御的建筑都会对军队造成极大的麻烦。1003年,法国的罗伯特二世和他的同盟诺曼底二世没能抓住奥赛尔就是因为奥赛尔躲进了修道院。1128年,佛兰德斯伯爵也是利用一个强化兵营作为防御工事”。
这个描述事实上很好理解,因为以欧洲当时的情况,一场战争投入的力量至多也就几万人,没必要修筑多么强大的工事,而中国的工事则要面对数十万人的攻击,自然不在一个档次上;此外,欧洲国小,产出的资源很有限,不是每个国家都能找到那么多石头修城堡的。
……
而在城堡的历史当中,自石器时代开始,人们就一直使用防御工事和土木工程。在公元九世纪以前,欧洲从未出现过真正的城堡。但由于要反抗维京人的入侵,加上过于分散的封建政治势力的形成,从公元九世纪到十五世纪之间,数以千计的城堡就遍布了欧洲。在1905年,以法国这一个国家的统计数字为例,即显示境内有超过一万座城堡。
城堡的建筑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形成两种有代表性的风格:罗马式与哥特式。
罗马式又称罗马风,意思是指“罗马的影子”,流行于11-12世纪的西欧.罗马式建筑最主要的特征在于他的半圆形和从古罗马人那里继承下来的筒型拱顶。筒拱是这个时期建筑的代表,一般都交叉应用于壁柱和封闭拱廊上,既坚固又有艺术性。还有圆形的塔楼,使得塔楼不易被破坏。
其他的建筑特点有利用狭小的窗户、半圆形的拱门、低矮的圆屋顶、逐层挑出的门框来做装饰。整栋建筑由于大量使用立柱和各种形状的拱顶而达到一种敦实厚重、均衡安稳、力度饱和的美学效果,狭小的窗口与内部广大的空间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得城堡内部光线暗淡,进深极深,给人一种神秘幽暗之感。
哥特式建筑给人一种向上升腾的感觉。整个建筑几乎没有墙壁,骨架主面之间是一个又高又大的窗子,这种建筑物的内部骨架结构赤裸裸的袒露着垂直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