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我本三国一路人>第二百三十一回 忙于应付

“……哎等等,这本文集的字体、模样怎么与在下的那一本一模一样?”

刘琦说完这话,却发觉陆仁正在用一种看白痴一般的眼光在看着自己,脸不由得就是一红,却又不知道自己错在了什么地方。

再看陆仁也是瞪了刘琦好一会儿,这才摇摇头叹息道:“大公子,我这次来到荆州已经一月有余,在襄阳城内外的文人士子那里都敢说是闹得天翻地覆,怎么你那里对我这次的事却好像是一无所知?还有,这次我随船过来路经江夏的时候在江夏停留过两天,可那两天大公子你都不在江夏城中。当我向门人问及大公子去了何处的时候……大公子啊,再怎么说你也是一城之镇守,而且江夏是关防重镇,你怎么可以轻离其位,不但连门人侍从都不知道你去了哪里,而且一跑出去就是好几天?”

刘琦当然听出来陆仁的话里有骂他不争气的意思,脸再次一红,但也赶紧的向陆仁解释道:“陆仆射错怪在下了!其实那几天在下是去了刘皇叔那里,因恐蔡氏中人对在下有所提备,所以推说是出城夏猎,不敢告知众人在下的去向。”

“……”

刘琦的这个回应到是让陆仁有点没了脾气。话说刘琦为了保命,本来就是应该和刘备之间勾勾搭搭的,自己都只不过是额外掺合进来的人而已。而且自己这里回夷州一呆就是那么长的一段时间,人家刘琦心里慌慌的,当然是要多找条退路,这种事自己还能多说什么?难道跟个小女人吵嘴的时候似的,冲着刘琦吼一句“你去找她,去找她啊”?

甩了甩头,陆仁也不好在这种问题上和刘琦多作计较,到是刘琦又多看了几眼手中的《景升文集》,很是不解的向陆仁问道:“陆仆射,你将这书交给在下过目到底是有何用意?”

陆仁有些无语的道:“看来你真的是不知道我最近在襄城弄出了什么动静……”

这里到要为刘琦说句话了。其实陆仁这次回到荆州地区。到目前为止也就是一个月多几天的时间而已,而陆仁搞出来的印刷品效应,则是只有十天左右。然后襄阳到江夏的距离是将近三百公里,再以当时的通讯条件之落后,很多事刘琦还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到也正常。

反过来陆仁很快也想到了这些,心说我这也是得瑟的有点过了头,很有那么点网游玩家打到了极品装备就怕别人不知道、自己会装不了13似的。所以陆仁就不再在这种事上卖关子。而是把印刷制品的事向刘琦解释了一下,然后向刘琦问道:“你觉得这本《景升文集》将令尊的文章都收录到了吗?”

刘琦连忙摇头。刘表作为东汉的“八俊”之一。文学方面的造诣其实是很出众的,单凭这么薄薄一本的书,的确是不能尽数收录刘表的那些文章。

陆仁接着道:“所以这就是我帮你预留下的最后一条退路了。你且试想一下,以令尊的心性,会只满足于这一本文集吗?”

刘琦摇头:“当然不会。”

陆仁道:“所以说了,只要不出意外的话,令尊现在就肯定在忙着遴选自己的那些得意文笔,准备到时候请我再帮他新刊印个一册或是几册出来。”

说到这里陆仁就是很阴险的一笑。自古以来的文人士子们就讲究“著书立说”,而自己的著作能够刊行于世。对文人士子们来说可有着致命的诱引力,对刘表这种人来说那更是如此。所以陆仁敢肯定的说,现在他就在等着刘表的订单。

而刘琦还不明白这些道理,只是很犹豫的问道:“那陆仆射的意思是?”

陆仁笑道:“这文集要刊行于世,那么在付之印刷之前,难道就不需要反复的较对与核查吗?所以万一事有不济,你就去向令尊说担心刊印之时会有所缺误。想去夷州监督新文集的较对与核查,这样你不就能够名正言顺的去夷州了吗?而且还不会把我给拖下水。”

刘琦恍然大悟,连忙向陆仁连连拜谢。不过拜谢完了,刘琦又迟疑道:“话虽如此,但这种事有利于名,而且能够得到家父的欢心。那么蔡氏中人会不会从中作梗?”

陆仁笑道:“当初你请命来镇守江夏的时候,蔡氏中人是什么态度?”

刘琦道:“很是赞成。”

陆仁耸了耸肩:“这不就行了?你能够顺利的调守江夏,是因为蔡氏中人不想让你呆在令尊的身边;现在你在江夏成了点气候,蔡氏中人暂时又不敢害你性命,自然会打起一些别的主意。现在突然听说你想远赴夷州,而且还有这么个正当合理的借口,我想他们还巴不得你滚得越远越好。又哪里会出言阻拦?至于讨得令尊的欢心……你再怎么讨,又能改变得了令尊准备传位给刘琮的事实吗?”

刘琦算是彻底的明白了过来,随即向陆仁很用力的点了点头。

陆仁又道:“但是大公子,我还是得提醒你一下,这只是我帮你预留好的最后一条退路而已,不到万不得已你还是不要动用的好。因为你一但跟着我去了夷州,这荆州之事你可就再没指望。事实上如今你在荆州虽然多有困境,却并不是没有一拼之力,我给你留好这条退路,无非就是想让你放心大胆的去拼上一拼而已。我想,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吧?”

刘琦又看了陆仁好一阵,然后默然点头。

话说陆仁这么做自然是有他的道理,毕竟再怎么说,刘琦可是赤壁之战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说刘琦要是没呆在江夏的


状态提示:第二百三十一回 忙于应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