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道消息在香港股民中广为流传,那就是某财团对江氏集团注资五十亿美金。
特大利好,一时间,江氏股被炒到了天价。奈何,一股难求,这一下,王天和江万石又开始捶足顿胸了。
资本运作,最重小道消息,若等江氏集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这消息以后再去股市捡漏,那时候黄花菜都凉啦。
交易所里掀起了一股江氏股热潮。可是,价格都已经涨到了二十六块钱每股,还是没人出货。
没人是傻子,现在江氏股的坚挺程度堪比人民币,傻子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清仓。
蒋毅知道,所谓的注资完全是子虚乌有,看到股价涨到二十六块钱,他已经有些心虚了,“财神爷,出货吧。”
周劲松摇头:“不急,至少等到三十块再出。”
三十块钱每股,就如蒋毅也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周劲松拍了拍蒋毅的肩头:“蒋行长,格局还是不够大啊。行了,这边交给你了,我还有事。”
“齐奕阳?”
提到齐奕阳的名字,周劲松的瞳孔瞬间紧缩。他和此人有大仇,但齐奕阳也不是随随便便都可以捏的,想要动他,还得从长计议才行。
……
李明海这段时间相当低调,一市之长已经快要被忘却了,所有人眼里都只有齐奕阳,都只有和齐奕阳走的很近的文辵钊。
说起文辵钊的重新启用,还是省里的一句话:文辵钊这个同志还是很有能力的,一点点的小错误,就不要上纲上线了嘛,治病救人嘛。
于是乎,文辵钊和齐奕阳搭班,浑江新城工程就如火如荼的展开了。
李明海这些日子经常会去一个地方,那就是浑江客运站的后身,说起浑江客运站这里,完全是历史遗留问题。浑江市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完完全全的一座现代化城市,可是浑江客运站后身,却是一片实实在在的棚户区。
这一片棚户区还是抗战时期建造的房屋,这里是最早的浑江老街。街道狭窄,配套设施老化,尤其是到了冬天,家家都把小煤炉烧起来,这一片区域就完全笼罩在了粉尘和烟雾之中。
解放以后,浑江市政府在南市建造了一个客运站,而后浑江开始高速发展。规划局以前也想要把这里拆迁,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实施。
这次,李明海下决心想要规划这里,把这颗城市中的毒瘤清除掉,奈何,齐奕阳的浑江新城项目上马,这里再一次被搁置了下来。
李明海也不急躁,为老板姓办事,急不得。但是他已经几次到棚户区走访调研了。
这几天多雨,街上垃圾污水横流,一进入棚户区,一股子刺鼻的怪味充斥着鼻腔。现在是白天,街道两旁的小店大都门窗紧闭,若是到了晚上,临街的房屋就会打开房门开始做生意,洗头房、按摩房、家庭式ktv、夫妻保健比比皆是。
置身这里仿佛回到了八十年代,让人不禁唏嘘。
李明海今天特地换了一套深蓝色的劳保服,脚下穿了一双了雨靴。头发也没打发蜡,若不是皮肤过于白皙,就和进城务工的民工差不多。
街边修自行车的老于看到李明海,笑着打招呼:“李老板,又来考察啊。”
李明海道:“是啊,于老哥抽烟。”说着,拿出一根没有任何品牌标识的软包香烟递给老于。
老于把香烟夹在耳朵上,从一旁的箱子里拿出眼袋和散烟:“我抽这个,有劲。要不,您试试这个?”
李明海还在犹豫,老于已经把眼袋装好了递到了李明海面前。李明海笑呵呵的接过眼袋,抽了一口呛的直咳嗽:“够劲,确实够劲。”
老于笑呵呵的开始说道:“要想动这片,那得找李家那哥三,没他们答应,这里谁都拆不了。”
李明海来了精神,这情况还是第一次听说。
老于继续用锉打磨着自行车车内胆,锉了两下见李明海等着他的下文,抬头用铁锉指了指前面不远的院子:“就是那家,他家的孩子叫李财,还有两家已经搬走了,不过,这里还是他们李家说了算。”
“老于你净瞎扯,规划局要拆这里,他们还能阻挠不成?”
“你还别不信,三年前这里就要拆迁,拆迁队来了,临时拆迁指挥所的牌子都挂上了,后来你猜怎么着?当天晚上,指挥所就被砸了个稀巴烂,派出所来了两次,也就没了下文。”老于说完嘿嘿一笑,然后继续锉车胎去了。
一袋烟抽完,李明海把眼袋还给老于。老于在鞋底磕了磕烟灰,而后又装了一袋点燃。
抽了两口,老于才再度开口,不过,他说了一句没头没脑的话,“你和他们不一样?”
李明海也不说话,等着老于的下文。
老于还没开口,两个流里流气的小青年走了过来,指着李明海问道:“你是干啥的?”
老于在旁边说:“过来修车的,车带轧了。”
那小青年说:“老于头你别胡扯,这人是走着来的。你要是没事,就赶紧走,别在这晃悠。”
李明海道:“哦?这街道是国家的,又不是你私人的,你能管到我?”
小青年道:“好,你愿意在这里呆着,行,可别怪我没提醒你,出了事情,后果自负。”
两个小青年说完,回头就走。这下老于反倒开始劝李明海了:“我知道您的身份,可您一个人来的,好汉不吃眼前亏,您还是走吧。”
李明海被两个小青年的嚣张气的不轻,老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