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很是有些失望,但不得不承认宋代的普通民众还是非常讲道理的。.(百度搜索 网.)即便还没有完全承认鱼寒等人对这一方土地的有效管辖,却已经能够体谅现实存在的难处,寻思着今年实在种不上这种好吃的新作物其实也没啥。况且这等上一等也未必都是坏事,毕竟老话也说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万里之外给运回来的东西,谁又能保证不会出现水土不服什么的?
既然鱼大人都说了今年的种子储备有限没办法进行大面积推广,也就别去凑这个热闹给官府添麻烦了。大方一点把试种的机会让给别人,既不会因此而失了朴实厚道的美名,又还能仔细看看会不会出现什么大的问题。等来年官府凑齐了足够的种子,自己这些人又学会到些相关的经验,再依葫芦画瓢岂不是更加稳当?至于孩子们的事也好解决,回家哄一哄,实在不行就痛揍一顿也能应付过去!
要说民众们会有这种想法其实一点都不足为奇,毕竟这世上敢为天下先的人并不占大多数。况且农作物的种植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成效的事,谁也不愿意辛勤劳作一整年结果就是为了替人家证明事不可为。也正是因为这种求稳的心态在起着关键作用,原本还打算跑来讨个说法的民众们在听了宣承义的话之后渐渐冷静下来,有些意兴阑珊地准备离开。可他们刚转过身,却有不少人似乎想到了什么赶紧停下了脚步,满面惊恐地望着身边的同伴……
“宣家后生,你刚才说啥?”扔掉了手中的拐杖,忘记了礼仪规范,只见得已是耄耋之年的老族长突然以一种足令青壮都为之汗颜的速度冲上前去,紧紧地抓住宣承义的衣襟,几乎是在用吼的问道:“你再说一遍,你们此次奉召前去为官府做工,一共种了多少地?收获有多少?”
这终于有人反应过来了啊?刚才一直在暗地里攥着一把汗,就担心村民们又跟昨日一样忽略掉了这个最关键的信息,而让自己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去与别人争取项权利。被人拧着衣襟还喷了一脸唾沫的宣承义总算是能够放下了些许担忧,却努力装出一副镇定自若的模样道:“三亩八分地,收获七千七百四十余斤!”
“多少?”老族长已经上了年纪,有些耳背也完全是在情理当中。可这一次似乎有些不太一样,因为就在他的身后那些正准备离去的村民也做出了同样的反应,居然异口同声地发出了质问之声,也不怕把宣承义的耳朵给震出了毛病。
“三亩八分地,收粮七千七百四十余斤……”被骤然在耳边响起的吼声震得倒退了两步,好不容易稳住心神的宣承义完全能够理解村民们如今这种激动的情绪,因为即便是他们那些被高薪招募去亲自参与种植管理的各村代表在第一次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也被吓得不轻,足足有好几个时辰都没能回过神来。最后甚至有人当场跪倒在地,捧着那些个土豆和红薯痛哭流涕。
“不……不到四……四亩的地,种……种了八……八千斤?”再一次非常确定的回答,却犹如晴天霹雳,将在场的村民给雷得个外焦里嫩。包括老族长在内的所有人,都只是在毫无意识地重复着这样一句让他们完全无法相信的话。
四亩地产出八千斤!完全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放在宋代,谁能创造出这个奇迹?神仙?妖怪?不,都不是!是鱼大人带着一群最普通的凡人靠着辛勤的劳作,在冬季这个并不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季节所创造出来的逆天神迹!这要是能够在短时间内被一群普通民众所接受,那才是另外一个奇迹。
“后……后生,这……这可……可玩笑不得!”老族长一辈子都没念过书,更别说去学什么算学,所以他根本无法得出亩产多少这么一个非常简单的数字。但这有什么呢?在这个地广人稀的年代,四亩地算个什么事?哦,对,也确实要算个事。可那是好几十年之前了,那个时候大宋朝廷的达官显贵们疯狂侵占着天下的土地,象他们这种普通民众能依附在某个豪门之下替人忙活一整年挣点养家糊口的粮食就已属难能可贵的,哪还能有属于自己的田地?
但如今不同了,如今大宋朝廷已经被金人赶到了江南,正在祸害南方的百姓没功夫搭理他们这些北地弃民。而随着鱼大人的道来,大金国的勇士们也离开了这一方沃土。如今只要家中有足够的劳力能照顾得过来,只要能按照田亩数量把鱼大人要的那三成税赋给交上去,别说是四亩地,哪怕是四十亩、四百亩,都不是什么问题。
就那种香甜且又扛饿叫做什么土豆或红薯的东西,四亩地就能种出八千斤来!那四十亩是多少,四百亩又是多少?老族长算不出来,但他很清楚,即便是自己在农活方面确实不如宣承义,即便是打个对折,那忙活一年下来也肯定足够让全家人舒舒坦坦地吃上两三年了!
梦想!祖祖辈辈的梦想!不用再为粮食犯愁的梦想!眼看着就要有了实现的可能,老族长能不激动么?能不拽着宣承义追要个准确的答案么?
“二爷!这种事俺能跟您老开玩笑么?”宣承义可是本地民众推选出来的官员,是获得了牟平官府承认的孝廉,所作所为自然都要符合最传统的道德观念。平日里谨小慎微就怕被人挑出什么毛病的他,能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犯糊涂去糊弄同村民众?“这也就是咱第一次侍弄这些个宝贝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