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大明1617>第九百八十三章 变化

张瀚轻轻点头,确实如此,为什么连续两年开荒才三百万亩……其实也就是江南一个州的土地田亩数字,若是纯粹以人力来垦荒,一年垦出几十亩来就算不错了,而草原上是不缺乏牛马的,不管是牛耕还是马耕,畜力充足就是绝大的助力。

加上铁器充足,各种器械要多少有多少,铲叉耙锄数量充足,质量上乘,如果人手充足的话,所缺乏的当然只是肥力。

好在还是牧畜数量充足,只是散放的牧群想收集粪便也不容易,多半还是要靠圈养的猪和鸡还有少量收集的牧畜粪便来积肥肥田。

如果不是这么综合考虑,田亩数字应该过千万了。

当然就算这样,三年之后,开垦千万亩良田也非难事……

“至于种何作物,这都是孔先生安排的。”李东学接着道:“有二百万亩是打算来春抢种一次番薯,主要是用来肥田,收上来的番薯也对军需不无小补,有近三十万亩是打算种过冬的小麦,孔先生专门叫人在陕北甘肃一带选了不少麦种,打算试种出相对耐寒的麦种。草原上过冬太冷,孔先生担心麦苗越冬困难,所以种麦的面积不大……平均亩产能过两石就不错了。另外剩下的就是全部种越冬的菜,萝卜最多,豆类也多,明年军司肯定不缺蔬菜……北虏真是废物,这么多土地硬是种不出菜来。”

张瀚失笑道:“也不能全怪北虏,他们天生就没有这种技能属性。”

几个人都不懂技能属性是什么,不过并没有影响他们听懂张瀚的话。

相处的时间越久,张瀚叫人听不懂的话就越多,这样反而显得更加神秘,也叫人隐隐生出些敬畏感来。

“孔至之辛苦!”张瀚感慨道:“还有两三个月过年,然而天气会越来越恶劣,叫他提前两月回青城来吧。”

孔敏行的家眷又从李庄搬到青城来了。

从一个名臣弟子到李庄帮忙,然后放弃仕途,带家小正式搬到李庄,再从李庄到青城,孔敏行的变化也是说明了张瀚实力的变化……现在不夸口的说,招揽一些不得意的举人已经不费什么事了,最少秀才举人这种阶层的部属,大可多招一些装点门面,只是张瀚不屑如此,否则的话,宣大一带,可以任他挑选。

城门口除了商团军之外,还有一队蒙古人在来回巡逻着。

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城头上下已经是银装素裹,巡逻将士都是一头一脸的雪,不过见到张瀚时,所有人脸上都是露出了笑容。

“今日你们辛苦了。”张瀚打开车窗,对着两队士兵道:“下值之后,可以每人喝二两烧酒,不要多饮哦。”

“多谢大人!”

所有人都喜上眉梢,那队蒙古人应该是银锭的手下,也是按商团军的规矩管束的,平时当然不准饮酒,这样的雪天,能在下值后喝上两口,虽然只准喝二两,叫这些酒量大的汉子感觉颇为遗憾,但这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从城门洞进去,张瀚就道:“城中模样,大有不同啊。”

李慎明得意一笑,说道:“你在外这么久,当咱们就什么事也不做?”

李东学道:“不仅是青城这里,军司打算这两年财政上缓过一些来之后,还是要修复旧中都,那边地方大,才真正好做文章。”

说到这话,众人都是拿眼看田季堂,田季堂苦笑一声,摊手道:“我跟着大人一路到赛音山达和戈壁区,修好的路,以安固里淖为一站,每六十里一站,直抵买卖城为止,三十个站的规模几近于军堡,每个站的成本都在万两以上,每六十里要用的银两是五千两,这条路修起来,加上买卖城,用银没有百万也差不离了。明年的预算我们还没有做出来,但估计大亏空没有,小亏空还是要有的。除非是新的保险业务大赚特赚,那压力便是小的多了。”

“说起保险的事。”孙敬亭笑道:“那个史从斌,真是伶俐人,叫他找着这样的一个好机会,算是把得罪咱们的事给开解了,日后也不好再对付他了。”

李慎明冷笑道:“上回挤兑的事,我们就说要等丢开手之后好好和他说道说道,这厮倒真是乖觉啊,这下真的没法对他下手了。”

“他那个侄儿史可法也算是运道好。”孙敬亭道:“也是借着咱们的力逃出京师,不然凭他左光斗得意弟子的身份,加上探监诸事,风头是出了,也是入了厂卫的法眼,没有咱们,还真是不一定能逃出去。”

张瀚却是知道史可法是有惊无险的,不过有了援手之恩,算是结了善缘。然而张瀚对史可法兴趣缺缺,就算将来也最多是拿出来当个千金市马骨的马骨,说白了就是吉祥物。

风骨史可法是真的有,明末时投降的变节的大臣太多了,史可法算是当时的一个异类,确实令人尊重。

不过后来剃发令下,诸如岭南三忠这样的仁人志士慷慨殉国,又对抗清大业做出了相当的贡献,相形之下,史可法就黯淡了许多,若其不是在东林党中的地位,其实连马骨也是不怎么相配的。

孙敬亭几人继续闲谈,草原上的九月和内镇不同,大雪会一场接一场,几乎没有什么间隔的时候,如果以这几年蒙古人的经验来看,很多地方易造成雪灾。

后世的电视新闻上人们会看到草原区域的雪灾,那是真正的内地人想象不到的大雪,几天几夜大雪不停,雪把蒙古包压跨,掩埋,大雪有半人多高,根本出不了门,储备的食物吃光人就只能等死,


状态提示:第九百八十三章 变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