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大明1617>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同袍

杨二下意识的道:“你不要落叶归根啦,辽人到蒙古地界安身了?”

“咱家祖上还是江南的呢。”成方道:“太祖洪武年间跟着大军到的辽东,什么落叶,咱到草原安了家,以后的后人不也是就把草原当家了。祖宗的坟地,我只要能走的动就会过来拜祭打扫,我家也有人留在沈阳,不怕没有人照顾。草原上会有越来越多的汉人象我一样安下家来,咱们这些人在,草原就不会有反复,这样的地方,不能再出个强悍的蒙古,什么契丹,女真,都叫他们完蛋。”

这样的场合,成方这么长篇大论的谈将来,用心良苦,在场的人都能感受得到。

杨二怕部下们没下场,和记毕竟还只是商人组建的公司,成方则是提醒他,每个有战功的和记军官都会有股份分红,成方不少,杨二也很多。还有那些中层军官,每个人在草原上都分了土地,不需要自己耕种,扣除一些费用后,军司会把每年的收益拿出来一部份分红这些军官,公司占的地盘越大,获得的利润越高,这些有股息分红的军官拿到的好处就越多。

这算是张瀚对军官阶层的一种赎买,大明是给勋贵和将门特权,凌驾于普通百姓之上,在中国有真正的分封制时,最高阶层是拿分封赎买有本事的人效忠,比如周的分封制,那些能打仗的贵族分得了土地,不管什么爵位都有自己的国土,在国内还有自己的小朝廷和军队。每个贵族都力图把自己的国土经营好,因为国土的收入是自己的,后来强者越强,最终天下成为大一统的状态,集权制取代了封建制,朝廷用来赎买有本事的人不再用分封了,两汉时用爵位和实际的好处,比如整个郡县成为贵族的家产,朝廷拥有治理权和所有权,但收入归受封的贵族,用这种方式完成与贵族们的合作,从两汉到唐宋,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模式。到了宋时有了一些变化,科举制正式加入进来,平民百姓也有了分一杯羹的权力,前后模式有剧烈的冲突,到了大明就演化成文官和勋贵集团的争斗,勋贵们的权力空间被进一步打压,而朝廷给予的明面上的财富也大幅度的缩水,如果一个勋贵家族老老实实的按明太祖给的俸禄生活,也就只能混个温饱,连稍微成功的商人家族也是比不上的。

军功带给和记军官们勋章,地位,还有权力和荣誉,当然也有很多更实际的好处。

每个军官都有股息分红和大片的土地,现在最高层的梁兴和李从业等人都有过万亩的授田了,随着授田越来越多,很多军官的授田还是没有开垦的草原,不过并不要紧,军令司会按照和记开垦成熟土地的平均收益来计算,然后扣除耕作成本和运营成本,最后把纯利润分发给这些有了军功授田的军官。

也可以把分得的田亩折成相应的股息,算是投股在公司,公司的总收益越高,这些有股息分红的军官收入也就越高,公司的仗打的越多,获得的利益就越多,军官们为了自己的收益也得卖力打仗。

股份分红,赐给庄田,和记已经成了一个相当大的利益共同体。

可能将来张瀚会化公司为国,赎买权力又限制权力的体系一定会建立起来,也可能到时候会成立一个新的小型的公司,就象英国人和荷兰人的东印度公司,把国家不方便干的事给做下去,掠夺式贸易,殖民地的建立,用一个上下都有好处,进取心十足的公司去做,可能会比国家做的更好。

华夏自秦一统之后,大一统集权式的方式已经深入人心,但张瀚觉得,适当的分权并没有什么不好,甚至分封可能更好一些。

杨二不会理解张瀚的用心和其中蕴含的大文章,不过自己实打实的好处还是相当明显的。

只要杨二不走,现在也是一年过千两的收入,相当可观,一个守备肯定赚不到那么多银子,至于将来可期的一年过万两乃至更多的收入,以和记和张瀚信守承诺的风格,只要承诺了,公司也发展到了那样的地步,也是一定可以拿的到手。

除了杨二之外,还有相当多的跟着杨二走的军官,他们一走,原本的分红待遇肯定也就都取消了。

“这也没有办法。”杨二叹息道:“众位兄弟决定跟我走时,就已经下定决心了。”

“你真是为他们着想?”成方冷笑道:“你知道将来和记会到什么地步?”

“我知道。”杨二很诚恳的道:“大明是实实在在的在走下坡,和记则是蒸蒸日上。不说将来和记可能取代大明,成为中国之主,就算保持现在的格局,和记也是北有整个草原,疆域不在大明之下,丁口可能达数百上千万,南方还有东番全岛,我听人说那是个大岛,足可容纳百万千万上,张大人不仅为北疆之主,也可为南方小琉球国主,以在下看,留在和记,功名富贵易得,甚至可能有更大的格局,可越是这样,我就越不想留下了。”

“为什么呢?”

“将来和记与大明开打的时候,我帮和记,还是帮大明?帮和记,是忠,帮大明,也是忠。帮和记是私恩,我领张大人的薪饷,帮张大人打仗也是应该的。但我不能拿着刀剑去打大明啊,那是我的父母之邦,这个坎我迈不过去。不瞒成兄弟和徐兄弟,在下离开,还有很多兄弟选择离开,关键就在这里了。”

成方道:“谁告诉你和记会打大明?”

杨二一笑,说道:“这不是摆明的事?以前在十三山,和记帮我们守住这大


状态提示: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同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