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大明1617>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乌云

大量的壮年牧民被排在了第一线,然后将那些老弱或少年牧民安排在阵列之后,希图用他们的弓箭来替壮年牧民和甲兵提供远程箭矢的支援。

远方的前阵指挥部已经彻底排好了阵列,是一个四方形的方阵,战兵们也下马了,穿着全身铁甲的他们站在阵列最前方,厚实的银甲把他们包成了一个铁人,天气有些闷,昨晚的雷暴雨下在别的地方,草原的地皮很干燥,但空气中湿度有些大,这样的天气很容易叫人流汗,不过步行几百步,这些铁甲人已经汗落如雨,到了阵前他们就开始猛喝水,每个小队站在一个连方阵之前,大约五十步左右的地方,既能掩护身后的阵列,也能被身后的阵列提供火力支持,他们象一座座孤单的铁塔,排好阵列喝完水之后就屹立不动了。

号角声吹的很密集,察哈尔人如水银泄地一般的不停的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一座座山包,草地,树林,河边,到处都是穿着灰黑色袄子的蒙古人,光是从人数上来说,察哈尔人正好是商团军的一倍以上,看到北虏只有八万人左右的规模,估计其中还有很多老弱,不少军官提着的心都放了下来。

十一个步兵连队组成了一个大型方阵,和记商团军没有从戚继光的空心方阵中继承多少东西,戚继光的军事改革几乎是和西方的冷热、兵、器交替时的改革同时进行,可惜在中国这个军事天才只被当成一个普通的武弁,甚至是不安份的武弁,其在张居正死后受到冷遇和猜忌,在惶惑不安中度过了余年。他的空心方阵设计也相当巧妙,一个空心方阵每个方向部署两个司的兵力,每个方向留通道一个,方阵内又有小型方阵一个,留四个司的战兵,还有家丁和骑兵构成,如果外围方阵哪一个方向承受的压力大,中间的小型方阵可以随时被调动反击,并且内部兵力更为精锐,在将领的调配下可以随意由内圈发动凌厉的反击,外圈除了战兵和火器配给之外,还有戚继光的战车。

这是一个完美的兵阵构成,冷热、兵、器的结合,在戚继光的主持下蓟镇官兵不需要奋力死战就可以把强敌挡在塞外,在那样的方阵和浙兵的完美结合之下,戚继光做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伟大成就。

商团军已经接近全热、兵、器的配置,近两千三百人的步兵队伍中没有辎兵也没有骑兵,只有不到二百人的铁甲战兵,还有不到七百人的长枪手,一千二百多名火铳手构成了方阵的绝对主力。

每个长枪手左右之间的距离几乎是只有一臂,可以顺利挥枪就可以了。

手持滑膛枪的火铳手成了绝对的主力,不管是输出还是防御,普遍装上刺刀之后,火铳手的防御力也上升了一大截,眼前明晃晃的刺刀给了铳手强烈的自信,方阵训练完成之后,还有火铳手三人和两人配合的刺刀戳刺训练,一般来说火铳手可能对付不了建虏的白甲那种冷兵器的搏杀高手,但对普通的对手,两人或三人配合的火铳手绝对能在瞬间将对方扎成肉串。

连方阵就是以中队排开,每个排面是不到七十人的整齐队列,中队长在最中侧,鼓手和旗手在中队长身侧,每个小队都有火铳或长枪上配给小旗的队官,也就是以前旗队长的角色。

在方阵中间是前阵指挥,由一个团副指挥负责,他只有一面军旗,鼓手,旗手,还有几个参谋军官和军令官来协助指挥,当然还有塘马负责传令,同时在中军有二十个担架队员,几个军医官,在指挥身前是一个中队的骑兵,一个中队的分遣队,由战兵和火铳手组成,这两支部队由精锐组成,用于直接被方阵指挥派去执行突发性的任务,也就是救火队。

在侧面,后阵,都是由这样的连方阵构成,每个连方阵之间留有空隙,由虎蹲炮和小样佛郎机在阵前,四角都有两门四磅炮,前阵方阵不是单纯的连方阵,也不是营团级方阵,火炮的配置根据所需的火力配给。

在步兵方阵的南北两侧是拖后的猎骑兵骑队,以三排横队的方式戒备。

在阵后则是六个连横队的枪骑兵队伍,他们并不会如猎骑兵一样和方阵一起迎敌,而是会相机而动,在紧要关头充当一锤定音的角色。

在这样步骑混杂的前阵之后是大队主力,在周耀的命令下,大约三个团左右,混杂步兵和重骑兵,火枪骑兵的混合部队加快了速度,天气干燥,太阳已经升起老高,大量的金属物在光线下似乎扭曲和折叠了,这给人相当强悍的感觉和磅礴如山的压力。

在往战场前行时,一些猎骑兵和轻炮团的人明显更快一些,今天有幸没有落雨,双方都有急切会战的打算,前几天的小规模骑兵战使双方都接受了旧辽中京之外的这一片战场,战场相对于蒙古人来说更加有利一些,他们居高临下,对战场观察的更好,也试图从侧后绕道看看能不能截断商团军的后勤补给线路,事实证明毫无机会,强悍轻捷的猎骑兵根本不给察哈尔人任何机会,事实上蒙古人就没有什么后勤,而且这里已经是察哈尔人的核心区域,不然就算察哈尔人是纯粹的骑兵移动模式,和记的猎骑兵一样能断了他们的后路。

两军在东西三十里,南北二十里左右的地方展开会战,事实上整个战场要更加宽广纵深的多,在北端就是和记商团军的第三团和大量的蕃骑,还有巴尔虎蒙古人,在察哈尔人的身后更北端则是奈曼和敖汉,还有翁牛特人,当然还有索伦人和


状态提示: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乌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