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最后的三国>第1153章 新皇登基

后主刘禅终于走完了他的一生,十七岁登基为帝,享年六十八岁,在皇帝的位子上整整地坐了五十一年,如此漫长的皇帝生涯,不光是在三国时代是首屈一指的,在整个历史长河之中,也足以排进前十的行列。

雄才伟略的汉武帝刘彻在位时间五十四年,也只仅仅比刘禅多了三年而已,在前汉后汉季汉三朝之中,刘禅的在位时间排在了第二位,应该说,刘禅的离世,一无所憾了。

做为一个比较平庸的皇帝,在位虽长,但却是政绩乏陈,刘禅在位的前十一年,是光芒万丈的诸葛亮辅政的时期,做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诸葛亮,拥有着无上的权力,事无巨细,他把一个丞相该做的事都做了,不该做的也做了,这个时期的刘禅,其实和傀儡皇帝也没有什么多大的区别。

其后的二十九年,是蜀汉朝廷最为暗弱的时期,刘禅宠信黄皓,把整个蜀汉朝廷都搞得乌烟瘴气,几乎都要到了亡国绝祀的地步。

如果不是刘胤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刘禅生命中的最后生涯恐怕也只能是去洛阳做个安乐公,在乐不思蜀之中了却余生了。

这最后十一年的皇帝生涯,刘禅更没有什么存在感了,迁都偏安于南中,中原战事再如火如荼,也和他没有半文钱的关系。

但刘禅是幸运的,因为他活到了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这一天,可以亲自坐到了洛阳皇宫的龙床之上,单凭这一点,他也足以青史留名了,可以和光武帝刘秀比肩而立。

刘禅从容而去,了无遗憾。

至于刘禅的身后事,也因为开阳门之变而就得简单地多了。原本极受刘禅宠爱的刘恂因为兵变失败,绝望之下,疯颠了。这些日子来一直为由谁来继承皇位患得患失的刘禅最终也不用再选择了,尽管他还有另一位皇子刘虔,但无论是从能力上还是资望上都无法和刘谌相比,由刘谌来继位,几乎是众望所归之事。

刘禅临终之前,将霍弋、刘胤、张绍、蒋显、关彝等几个朝廷重臣召了进来,本欲临终前想交待一下后事,托孤倒是不必了,毕竟刘谌也已经是年近四十的人了,但刘禅已经是命悬一线,气息奄奄,口齿不清,只能是用手点指刘谌,说了几句,便驾崩了。

皇帝的丧事乃是朝廷的头等大事,自然是马虎不得,不过一切都有相应的官员来主持,所以刘禅的丧事倒也是井然有序。治丧委员会很快地就成立了,霍弋刘胤等五人为典丧官,具体操办刘禅的后事,霍弋身为尚书令,自然当仁不让的担任首席典丧官,刘胤虽然为大司马,但朝廷礼仪却不甚熟悉,也就乐得清闲。

满城缟素,天下皆哭,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往来吊祭,整个洛阳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后汉的皇帝死后没有统一的陵寝,光武帝刘秀葬于原陵,在洛阳东北,汉明帝刘庄葬于显节陵,在洛阳东南,汉灵帝刘宏葬于文陵,在洛阳东北,至于汉献帝刘协,他死的时候已经不再是皇帝了,埋葬在了距离洛阳比较远的修武。

至于刘备,则当然是安葬在了成都的惠陵。

刘禅死后,选择在何处安葬自然成为头等大事,按理说,皇帝的陵寝一般在皇帝继位之初就开始修建了,由于工程浩繁,一般都要历时若干年才能修筑完成,有的时候,某个皇帝死的早,陵寝都来不及完工就死了。而刘禅迁都到洛阳前后才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别说是建陵了,就连陵寝的地点都没有选好呢。

所以,首先得给刘禅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其实这倒也不是什么难事,请风水大师瞧瞧,很快便在洛阳的东北的首阳山下找了一声合适的地方给刘禅做陵寝。由于时间匆忙,陵寝的规模自然也不可能太大,先行将刘禅的灵枢下葬,至于陵寝地上建筑的这一部分,只能是后期再行修建了。

真实的历史上,刘禅倒也是葬于洛阳的,不过他只能是以安乐公的名义下葬,现在却是以帝王的名义下葬,两者有着天壤之别。

选定了陵寝,接着便是定刘禅的谥号了,所谓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吧。象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好字眼,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没什么能力的,质帝、冲帝、少帝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哀、思也不是好词,但还有点同情的意味,如果末帝、献帝、顺帝,那就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嘲笑了。

在汉代,一般而言,谥号还是比较公允的,没有象后代尤其是宋代以后,只上美谥和平谥,不用恶谥。

从大臣在给刘禅定谥号的时候,也确实是比较犯愁,由于汉朝的皇帝比较多,许多谥号都被占去了,而且终刘禅的一生,也只能用平庸二字来形容,议来议去,也不好确定用什么字。

还是刘胤想到了历史上前赵皇帝刘渊为了表明自己是汉室正统,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这个怀字虽非美谥,却也不是恶谥,用到刘禅身上确实比较合适。

刘胤提出来之后,众臣一致同意了,认为这个怀字确实不错,也符合刘禅的一生,所以一致确定刘禅为孝怀皇帝。不过这个谥号还得由新继位的皇帝来宣布。

刘谌原本计划等刘禅下葬之后再行继位,但霍弋张绍等人认为国不可一日无君,天下不可一日无主,刘谌应该先继位,后行国葬。

刘谌从其言,经过紧张地


状态提示:第1153章 新皇登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