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最后的三国>第459章 杜预

cpa300_4;司马昭挟破蜀之势,欲一统天下,乃大举兴兵,与东吴战于西陵。看

但东吴苦心经营多年的长江防线,又岂是那么容易被突破的,东吴在主动出击对外作战上,乏善可陈,但在防御作战上,却一直是战果辉煌,从早期的赤壁之战,到后来的夷陵之战、曹丕三路伐吴,东吴都取得了完胜。

西陵对于东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失守,不光有被魏军突破长江防线的可能,而且入蜀的陆抗军团后勤补给线也会被掐断,十余万入蜀吴军很可能会有灭顶之灾。魏国方面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会派遣羊祜杜预率兵十万围攻西陵。

吴国方面自不敢轻视,派出镇西大将军陆凯率兵抵御,双方在西陵展开了一场最为艰苦的拉锯战。

西陵地形复杂,道路险狭,西距西陵峡口不过二十余里,江水湍急,无论旱路水路,都进军不易,魏国十万大军进攻西陵,根本就无法施展开来。再加上西陵要塞吴国已经苦心经营多年,城防坚固,守御完备,在长达一年的争夺战中,魏军始终无法取得实质性地进展。

按理说进攻受阻,司马昭就应当调整布署,但司马昭却一直固执地没有撤军,显而易见拿下西陵对全局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点,司马昭倒是很有耐心的,一年不行那就打两年,两年不行那就打三年,他就准备用人海战术,耗下西陵来。

如果不是发生关中失守的事件,西陵之战势必将无限地延迟下去。

但关中的失守,让司马昭不得不对既定的策略进行重大的调整,其中撤围西陵便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羊祜率兵五万退回到了襄阳,以应对东吴的反扑。以司马昭对东吴的了解,此番撤军之后,东吴方面百分百地会派兵来进行追击,而他们的目标。自是荆州重镇襄阳,这也是吴人几十年来一直梦想攻克的城池。

而杜预的五万人马,则被调往了南乡,准备对蜀军占据的武关发起攻击。

杜预此前担任的是镇西将军府参军和长史的职务,做为钟会的幕僚人员。参与了伐蜀之战。贾充在撤兵阆中之时,被司马昭召回了洛阳,,接替贾充指挥这支军队的,正是杜预,司马昭便封杜预为安南将军,统帅五万人马,移师上庸,并很快地投入到西陵前线。

杜预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杜畿曾任尚书仆射。父亲杜恕官居幽州刺史,家世二千石,称得上是高门望族。只是父亲杜恕为人耿直,与朝中权贵多有不睦,后遭小人陷害,被流放千里,最终幽愤而死。受到父亲的影响,杜预早年也一直未受到重用。杜预虽然生长在官宦人家,但不是那种只知享,勤于著述。对经济、政治、历法、法律、数学、史学和工程等学科都有研究。当时的人曾给他起个“杜武库”的绰号,称赞他博学多通,就像武器库一样,无所不有。他特别爱读《左传》。自称有《左传》癖。

高平陵事变之后,司马氏已经成为了曹魏政权的实际当权者,为了笼络人心,巩固统治,司马昭开始收揽人才,任用贤良。象羊祜、山涛、杜预这样的人才,正是司马氏政权体系所急缺的。在这种背景下,杜预娶了司马昭的妹妹高陆公主,成为了司马集团的核心成员,所以在仕途上才开始青步平云。

对于初次领军的杜预而言,是极其渴望建功立业的,为自己正名的,由于和司马家的姻亲关系,杜预被人认为是走裙带路线上的台,这让满腹才华的杜预好生郁闷。

杜预原本指望着在西陵之战中能有出色的表现,但经过长达一年的交锋,魏吴双方在西陵陷入了僵持之局,杜预虽然大才,但在西陵这样险狭之地却无法施展出来,始终未有寸功,直让杜预更是郁闷不已。

此次接到司马昭下达的撤军命令,杜预便和羊祜商量着退兵的计划。以吴人的尿性,魏军撤退之后,他们一定会来追击的,如果不是杜预身上有司马昭分配给的进攻武关的任务,杜预很想在半路设伏,狠狠地给吴人点教训。

但杜预可不敢耽搁,他很清楚,司马昭之所以痛下决心要撤军,就是因为关中失守的事,关中失守,动摇的是曹魏的根基,就连京城洛阳,都已经处在了蜀军的直接威胁之下,关中一日不夺回来,司马昭是一日寝食难安。

当然,仅凭杜预的这支军队,尚不足以收复关中,司马昭派杜预攻打武关,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援助身陷蜀地的钟会军团。以攻打武关为诱饵,吸引身在汉中的刘胤回兵救援,为钟会的突围自救创造条件。比较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围魏救赵,司马昭并没有指望可以轻取武关,只是希望杜预的行动可以拯救钟会军团。

救兵如救火,杜预撤军的时间表非常地紧迫,于是杜预和羊祜商量,由杜预引军先撤,羊祜来断后,由他来应付吴军的追击。

确定撤军计划之后,杜预便连夜拨营起寨,向北直赴南乡。而羊祜则是严阵以待,徐缓而撤,望襄阳方向而走。

魏军一撤,吴军肯定要出兵追击,不过陆凯为人谨慎,只带兵追了一小段路,与魏军的后卫部队稍有接触,看到羊祜早有准备,军容齐整,估计就算是追击下去,也未必能有收获。这一年多来魏攻吴守,在西陵地区展开持久的拉锯战,双方都已经是拼得精疲力竭,现在西陵的守军也是减员众多,陆凯不敢再深入纵探,冒险突进,于是收住人马,退兵回了西


状态提示:第459章 杜预--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