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最后的三国>第930章 将战场变大

放弃信都让许多的人都深感惋惜,毕竟仅仅是阳安军一支人马就已经挡住了十几万的晋军,蜀军主力到达信都之后,完全可以一战,保住信都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但刘胤却不这么想,拿十几万的蜀军和三十万的晋军在信都拼消耗,绝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如果这一战这么打下去,不论是胜是负,不论信都守得住守不住,蜀军肯定是输了,蜀军的底子薄,和人家拼消耗,决计是拼不过的。

败的话自不用说,就算胜了也是惨胜,晋军有强大的后盾支持,死上再多的人也不惜,而蜀军不一样,拼光了就真的再也没有了。

所以,最明智的选择,就是避免与晋军打消耗战,尽可能地发挥蜀军机动灵活的作战特点,将战场变大,这样的话蜀军才有可能打得赢这场战争。

“将战场变大?”当刘胤在议事会上提出这个最新理论的时候,包括傅佥、罗宪在内的蜀军将领都是一头的雾水。

战场是死的,该是多大就是多大,如何个变法还真没听说过,众将除了疑惑之外,更多的是感到新鲜,同时也希望可以听到刘胤的详细说明。

刘胤很有耐心地讲道:“将战场变大,简单地来说,就是扩大作战的范围和区域,比如此次的信都之战,如果条件有利,我们就可以与晋军硬拼,如果条件不利,就必须要主动地予以放弃,假如一昧地死守信都的话,我们将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却未必能取得所希望的胜果。战场之上,利则战,不利则退,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为重。有人说我们放弃信都很可惜,毕竟我们还没有处于下风,守住信都可能性还很大。但他只是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如果我们将战场只局限在信都,那结果就是必须要和晋军去拼消耗,而拼消耗我们是拼不过晋军的,这一点勿庸置疑。

“死守信都就是缩小战场的一种表现,而我们要做的,则是扩大战场,尽可能地发挥我军机动能力强的特点,迂回包抄,纵深穿插,善于把握战机,集中优势兵力,逐个歼灭敌人。一口气灭掉晋军三十万人很不实现,但我们可以慢慢打歼灭战,将战线拖长漫延,寻找晋军的薄弱点对其进行打击,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要尽可能的打歼灭战,一口一口地来蚕食敌人。

“冀州之地,地域辽阔,我们要充分地利用这里的地形地势,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便可以一步步地扭转战局。目前敌强我弱形势险恶,诸位将军都必须要戒心浮气燥,不可急于求成,饭要一口口地吃,仗要一步步地打,目前晋军兵分三路而来,正是给我们一个各个击破的好机会,具体的作战方略稍后会公布。”

诸将纷纷表示赞同,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刘胤的这一策略无疑是正确的,将战场变大,首先便是要将眼界放宽,不能局限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一仗一战的胜负,而是要将目光放得长远一些,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一步步地将敌人蚕食掉。

要实现这种目标,就必须要避免与敌人进行大决战,尽可能把作战的范围扩大化,将晋军引入到蜀军的作战区域之中去,化被动为主动,积小胜为大胜,只有这样,蜀军才有可能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对于这一点,刘胤已经做了充分地考虑,也正是出于这种战略安排,刘胤才会主动地放弃信都。

刘胤放弃的,仅仅是一座空城而已,刘胤不放弃的,是每一支蜀军队伍。阳安军在信都为了生存,打得十分艰苦,为了救援出阳安军来,刘胤思量出围魏救赵之计,随后又对文鸯的军队进行了猛攻,最终成功地解救出了阳安军,避免了一个军的损失。

放弃掉信都虽然让很多人觉得不可理解,但刘胤不是毅然决然地连夜撤离了,这个结果让所有的括文鸯在内的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信都乃是州城,是冀州的腹里要地,这样重中之重的城池,晋军早已是唾涎欲滴,集中兵力,不计代价地也要拿下,但最后文鸯进入信都城之后,却是一个啼笑皆飞的结果,不费一兵一卒,未发一矢一弩,文鸯轻而易举地就占领了先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未曾拿下的信都城。

刘胤之所以主动地放弃信都,除了基于晋军三路大军顷刻而至避免陷入到重重围困之中,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刘胤追求的是战场扩大化的效果,而不是将所有的军队都投入到信都来,进行一场豪赌。

刘胤并不是好赌之人,在战斗之前,他已经是权衡利弊,重兵守御信都的话,这场赌博的代价也是太大了,大到刘胤根本就无法承受,所以刘胤最终还是选择了撤出。

放弃信都并不意味着刘胤准备放弃掉整个儿的冀州,现在放弃,也并不等于刘胤对信都就无所求了,等到将来蜀军的力量超越晋军,刘胤还是会重新夺回信都来。

那么在此前,刘胤就必须要学会隐忍,该放弃的就不能舍不得,舍得,舍得,没有舍,如何才会有得?

接下来的战斗,又会进入到刘胤所熟悉的步调之中,司马骏为了追求效率,将晋军人马兵分三路,这样固然可以采用分进合击的策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胜利,但这同样也暴露出了晋军的弱点,太过急于求成了。

只要蜀军能捉住机会,断其一路的话,必然可以给晋军以重创,从而彻底地扭转冀州的形势。

冀州作战,那绝不是一场可以简单到几个月就能解决的战斗,司马骏


状态提示:第930章 将战场变大--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