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科幻未来>铁血强国>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发现敌踪

在以航母为主的海战当中,海战其实变得非常的简单,发现敌人,然后起飞舰载机攻击敌人,直到将敌人击沉。当然,要在茫茫的大海上发现敌人,那无疑是非常困难的。即便航母之类的大型舰艇非常的庞大,就如同是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小山一样。但在无垠的大海上,这依旧像是沧海一粟一样。即便有了雷达这种搜索利器,但想要发现敌人,依旧不是那么容易的。同样的,在发现敌人之后要出动舰载机发起攻击,在这一过程当中,或许会遭到敌方的防空战斗机的拦截,或许己方的舰队也会遭到敌方的舰载机的攻击,这就牵扯到战斗机护航以及舰队防空的问题。

因此,航母作战看似很简单,其实也非常的复杂。想要在未来的航母作战当中获胜,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这也是为什么帝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陈厚甫上将下令停止追杀美国海军的那些残余的舰载机的原因。只要派遣侦察机跟随这些美军的舰载机,就能够找到他们的舰队所在位置了。到时候,帝国海军的航母舰队就能够起飞舰载机将其击沉,彻底的赢得这一场海战的胜利。

从帝国海军的航母上,起飞了两架改进型的f9战斗机,这两架改进型的f9战斗机,是双座型的,除了前面的飞行员外,后面还有一个机电员,携带了大功率的无线电设备,能够保证在较远距离上和旗舰的通讯,这样在发现敌舰之后,就能够迅速的通知己方的航母,出动轰炸机攻击敌方的航母。

此时从美国海军的‘萨拉托加’号航母上派遣的舰载机,仅仅只剩下十一架了。其余的六十一架,都已经被击落了。他们还没有触及到中国航母舰队的核心区域,就被防空战斗机给击落了。惊魂未定的他们,只得拼命的逃跑,企图能够逃得掉。中国海军的航空母舰数量太多了,多到让美国海军的舰载机飞行员们感到恐惧。中国海军的舰载机的性能,也远在美国海军之上,使得美国海军以及没有勇气继续打下去了。

“中国人的舰载机没有追来,太好了,我们幸运的活下来了。”一个美军飞行员高兴的说道。

“是啊!应该是中国人的舰载机没有燃油了,所以他们才放弃了对我们的追杀的。要不然的话,我们绝对逃不了的。”另外一个美军飞行员说道。

“中国人的飞机太恐怖了,他们的速度,绝对在六百公里以上。比我们的飞机快多了。和中国人作战,简直就是再找死啊!真难以想象,贫穷落后的中国人,居然能够研制出这么先进的飞机。”

“中国人又那么多的航母,他们的舰载机又那么的强悍,我们真的能够打败他们吗?连上校都被击落了。”一个飞行员说道。顿时,无线电通信频道里面的声音,一下子就消失了。那些幸存下来的美国飞行员们,一个个都沉默了。的确,这无疑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中国海军的航母,实在太多了。单单是这一次出动的大型航母就多达12艘,那些小型航母的数量,更是大型航母的两倍。就算是不算那些小型航母,在舰队航母方面,也是美国海军幸存下来的航母的好几倍了。美国海军想要和中国海军对抗,简直就是不太可能的。

“我们没有其他的选择,中国人和我们为敌,我们只能够和他们打下去。把中国人的情况向上级报告吧。至于该怎么应对,那就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了。”一个飞行员说道。

他们只不过是普通的舰载机飞行员而已,这样的国家大事,自然是由美国总统和军方高层人士决定的。他们这些普通的飞行员,只不过是执行命令而已。一旦上级决定了要开战,他们就只得冒着生命危险上前线。同时,只能够祈求上帝保佑,保佑不会被中国人给杀死。

残余下来的美国舰载机,分别为三架‘水牛’战斗机,五架bd毁灭者鱼雷攻击机。此刻,他们已经将速度提升到了四百公里以上了,以便能够尽快的返回‘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逃过一劫。毕竟,中国海军的舰载机,已经把他们给吓坏了。

这些美军的舰载机并没有发现,就在他们身后不远的云层当中,两架中国海军的双座型f9战斗机正在跟随他们。这些美军飞行员也不知道,正是他们给‘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带去了灾难。

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萨拉托加’号上,哈尔西少将正焦急的等待着结果。尽管他知道,让舰载机去攻击中国海军,这是一个非常冒险的行动。从瓦胡岛军港得到的消息来看,中国人的航母编队十分的庞大,派遣出的舰载机数量也很多。瓦胡岛军港方面判断,中国人的航母数量至少八艘甚至十艘以上。毫无疑问,以‘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上的几十架舰载机,除非是中国海军没有防备,要不然的话,他们绝对不会成功的。一旦遭遇了抵抗,那么,派遣出去的这些舰载机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哈尔西少将也没有办法,他只能够这样做。尽管,这或许会牺牲几十架舰载机,几十名飞行员。但是,如果成功的话,至少可以打击中国海军的嚣张气焰。另外,也可以进一步的摸清楚中国海军的实力,以便于在未来的海战当中,能够打败中国海军,扳回劣势。

尽管,经过这一役之后,美国海军的实力无疑是受到了重创,想要复仇,在短时间内明显是不可能了。但是,如果不尽早做好准备的话,那美国海军就根本没有复仇的机会。


状态提示: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发现敌踪--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