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科幻未来>铁血强国>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无可奈何

“轰!”苏军的一辆t-26坦克正在开火。橘红色的火焰在炮口闪现,一枚穿甲弹已经高速从炮口冲了出去,正好命中了帝国陆军的一挺重机枪。炮弹爆炸之后,直接将帝国陆军的这挺重机枪给炸成了零件状态,机枪手也阵亡了。

不过,这辆坦克在开火的瞬间,也让其隐藏在黑暗当中的身影显现了出来。距离其不到一百米的位置,一个反坦克组已经盯上了他了。他们在散兵坑内,举着反坦克火箭弹,已经瞄准了这辆坦克的侧面了。

就在坦克开火的那一瞬间,身影显现出来的时候,反坦克火箭弹也开火了。一枚火箭弹,高速向那辆坦克飞去,狠狠的亲吻在了坦克的侧面。t-26坦克的正面装甲也只有15毫米而已,侧面装甲薄到了什么程度,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在反坦克火箭弹的轰击之下,其侧面装甲一下子就被撕开了。金属射流瞬间杀死了里面的坦克兵,同时引爆了坦克内的弹药,使得坦克成为了一个火球。火光照亮了四周,将另外一些苏军步兵和坦克的身影也显现了出来,引来了帝国陆军的反坦克炮以及机枪火力的打击。

“轰隆隆!”在前线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帝国陆军第3集团军的装甲部队也赶赴了战场。虽然在夜间作战,对他们的威胁更大。但为了守住阵地,这些装甲兵们依旧在拼命的阻击,构成一条钢铁的防线,让苏军无法突破帝国陆军的防线。

“轰!”借助照明弹发出的火光,一辆‘豹2’坦克瞄准了苏军的一辆bt-7快速坦克。75毫米坦克炮瞬间开火,将那辆苏军坦克打成了一堆熊熊燃烧着火焰的废铁。

随即,‘豹2’坦克继续移动,免得因为开火而暴露了行迹之后,沦为苏军火力打击的对象。

果然,在‘豹2’坦克向前开动了几十米之后,原本的位置,遭到了数枚坦克炮炮弹的攻击。很显然,苏军的装甲兵实力虽然弱,但并不代表他们就不知道反击。

战斗非常的惨烈,因为夜色限制了很多新式武器的使用,使得双方的战力趋向于平等。苏军虽然动用了精锐部队发动进攻。但他们攻击的防线也同样是帝国陆军的精锐部队防守的防线。这就使得苏军的进攻的过程当中,遭遇了很大的阻力。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

在苏军从乌拉尔河西岸猛攻帝国陆军的防线的时候,包围圈内的苏军也在向西进攻,想要配合包围圈外面的苏军,里应外合,一举撕开帝国陆军的包围圈。

只不过,包围圈内的苏军在白天的战斗当中,已经损失惨重了。他们的火炮和坦克以及装甲车等重武器,在战争当中被帝国空军的战机给摧毁的差不多了。以至于在进攻的时候,他们更多的是发起纯步兵的进攻。可想而知,这种进攻方式在遭遇了帝国陆军猛烈的火力打击,损失会有多么的大。

“同志们,突破中国人的包围圈,我们就胜利了,我们就能够回到我们的国家了。继续冲啊!”苏军的一个政工人员正在为进攻的部队打气。在陷入帝国陆军的包围圈之后,苏军的士气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但是现在,他们已经重新燃起了求生的欲*望。这种求生*使得他们悍不畏死的发起进攻。

“乌拉!乌拉!”成千上万的苏军士兵高呼着口号,端着步枪向帝国陆军的阵地冲去。

“咻!咻!咻!”照明弹不断的升空,在强烈的白光照耀之下,黑暗变成了白昼。

“哒哒哒!”伴随着照明弹的光亮而来的,则是帝国陆军猛烈的机枪火力。苏军的身影显现在了照明弹的光芒之下,成为了帝国陆军的机枪火力最佳的打击目标。

曳光弹拉出一条条长长的轨迹,击中那些苏军士兵之后,这才彻底消失不见。

“进攻!进攻!撕开中国人的防线,我们就安全了,就能够回家了。”苏军的政工人员拼命的动员着。

“啊!”一声惨叫响起,只见之前还扯着嗓子声嘶力竭的动员的苏军政工人员,已经被一枚流弹给击中,倒在了地上了。抽搐了几下之后,这才没有了声息。

“轰!轰!轰!”迫击炮疯狂的开火,拼命的将炮弹倾泻到苏军的头上。为了提高火力,这些迫击炮都在以最大射速开火,以便于能够杀戮更多的苏军。当然,这种不计后果的高强度射击,会使得炮管的使用寿命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会有炸膛的危险,但是,为了打赢这一场战斗,炮兵们已经顾不得这些了。

在苏军猛烈进攻帝国陆军第3集团军固守的防线的时候,帝国陆军的其他部队也没有闲着。虽然没有空军的助战,但帝国陆军的炮兵们,依旧在拼命的开火,为前线的部队提供最大的火力支援。同时,帝国陆军第1装甲集团军,第5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的主力,也在发起猛攻。

因为包围圈内的苏军将精锐都抽调去攻击帝国陆军第3集团军的防线去了,在其他的方向上,只有一些老弱病残而已。这使得这些苏军根本就无法抵挡住帝国陆军的进攻,他们的阵地正在不断的沦陷,生存空间也正在不断的被压缩。要不了多久,他们压缩到一起,再也无法动弹了。

“嘎吱、嘎吱!”坦克的履带碾压着大地,发出那种让人听了牙酸的声音。帝国陆军的装甲部队正在猛烈进攻。尽管,在夜晚发起进攻,装甲部队将面临几大的损失。比如压到反坦克地雷,或者被敌人的反坦克火力命中。但是,为了提高攻击的力度,已经没


状态提示: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无可奈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