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科幻未来>铁血强国>第六百零三章 武力震慑(求月票)

俄国现在是协约国的一员,并且是独自扛起协约国东线战场的国家。俄国在协约国中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尽管,英法两个国家十分看不起俄国。但是,为了打败德国以及同盟国,他们不得不极力支持俄国。否则的话,一旦俄国被击败或者退出战争,德国人就能够心无旁骛的向西线发动进攻了。到时候,英法两国的压力会更大,更多的年轻人会死在战场上。

正是这样,俄国的安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得到了保证了。如果在这个时候,有国家要对俄国动武的话,那无疑就是和整个协约国为敌了。

“陛下,卡尔大公说的没错,我们有整个协约国作为后盾。即便是那些中国人,也不敢拿我们怎么样的。他们只要敢动手的话,就是和整个协约国为敌。”财政大臣谢尔盖·维特笑着说道。似乎,俄国可以因此就不理会中国的态度了一样。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即便俄国是协约国的一员,协约国很强大。但是,如果中华帝国真的要对俄国动武的话,那么,英法两国恐怕也会没有办法吧。更何况,如果中华帝国加入同盟国作战的话,俄国必然会成为第一个崩溃的国家。

“陛下,我们可以把这件事向英法等盟友通报。但是,最好别把希望完全放在他们的身上。现在,正是协约国最困难的时候。如果将中国逼入到同盟国的阵营之中的话,对我们乃至整个协约国,都是非常不利的。”首相斯托雷平说道。

“放心吧,首相。有整个协约国做后盾,中国人肯定不敢轻举妄动的。”尼古拉二世得意的说道。他第一次觉得,加入协约国,并非是一点好处都没有。至少,在面对中国的压力的时候,可以有强大的后盾作为支撑。他现在甚至已经开始幻想,等协约国赢得了战争胜利之后。该怎么样才能够借助整个协约国的力量来找中国报仇了。

“尼拉托夫,立刻向英法两国通报这个事吧。告诉他们,中国人悍然干涉俄国的内政,这不仅是对俄国的挑衅。更是对整个协约国的挑衅。协约国应该团结起来,让中国人知道和协约国为敌的后果。”尼古拉二世吩咐道。他认为,这样的话,或许就可以使得中华帝国退让妥协了。

“是,陛下。”外交大臣尼拉托夫点了点头。只不过。这样会不会有用,他就不知道了。

“卡尔大公,命令我们前线的军队,做好战斗准备。如果中国人要开战的话,我们必须要在第一时间抵挡住他们的进攻,为调遣军队争取更多的时间。”尼古拉二世命令道。

“是,陛下。不过,最好再动员一部分军队。否则的话,仅凭现有的军队,我们会有些不够用。”卡尔大公提议道。现在的俄国。已经有五百万军队了。但是,以俄国巨大的人口资源来说,再动员一些军队,那完全是轻而易举的事。

尼古拉二世点了点头,战争爆发之前,俄国的总人口已经达到了一亿三千万以上了。如果进行极限动员的话,动员一千万的军队参战,那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当然,兵员有这么多,但要将这么多的军队都武装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就算是人手一支步枪,以俄国现在的工业基础也很难实现。更别说是其他的重武器了。不过,即便是这样,上千万的大军。依旧是一个很大的震慑力量,是俄国维持自己的世界地位的一个重要保证。

“再动员一百万军队吧。武器的话,先装备一部分。等到英国和法国援助的武器装备抵达之后,再补充。这一百万军队,派遣到乌拉尔山脉以东去警戒。一旦中国人想要轻举妄动的话,立刻开赴前线。抵挡住中国人的进攻。”尼古拉二世命令道。

“是,陛下。”卡尔大公点了点头。这样的话,俄国驻防在中俄边境的军队,能够提高到一百五十万人。就算俄国*军队的战斗力不如中国*军队,但抵挡一段时间应该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这也可以为俄国争取到足够的转圜的时间了。到时候,不管是和谈还是派遣更多的军队把仗打下去,俄国都有更多的时间考虑。

英法两国对于俄国通报的事件,非常的重视。同盟国的军事力量的强大,完全超出了英法两国的想象。原本他们以为,这场战争会很容易就结束的。但是没有想到,仗打了一年了。英法两国损失惨重,不仅伤亡了大量的失败,还丢掉了大片的领土。但是,德国人的攻势却依旧十分猛烈。

现在,俄国已经成为了协约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幸亏德国人转变了策略,调集了重兵前往东线,要不然的话,英法两国说不定还真是支撑不住。他们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好好的修整一下,动员更多的军队派往前线了。以巩固前线的防御。

可是,现在中国和俄国居然有爆发激烈冲突的可能了,这就由不得他们不重视。之前,中日之间的冲突,中国海军表现出了极强的战斗力,将强大的日本海军给解决掉了。如果中俄之间爆发冲突,谁也不敢保证,强大的中国陆军会不会把俄国陆军也给解决掉。那样的话,协约国就将面临一场灾难了。一旦没有了俄国人的牵制,他们就得********的力量去和德国人作战了。所以,俄国一定不能够有事。

英法两国立刻行动了起来,他们照会中国,要求中国不得敌视俄国。有什么冲突的话,大家完全可以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来解决。

中国和俄国之间的冲突,也引起


状态提示:第六百零三章 武力震慑(求月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