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恐怖悬疑>灵异性死亡>37.第37章 莫高窟的鬼盒子

可是在其后,1900年到1912间,王园箓先后出售敦煌文物共计四大宗,得银1550两。

1910年,也就是宣统二年,仅存的五万件敦煌遗书从敦煌启运,陈泽藩派傅宝书、武相臣两人负责运卷大车的押运,在押解途中凡所经之地,当地官员便随意抽取挑选,几乎每到一处都失窃一部分,为掩人耳目一些人还将完整经卷一撕为二,以冲抵数目,致使敦煌遗书严重损毁,待运抵京城,共移交学部18箱,编号计8679卷。

案卷到这里也就结束了,可是我依旧没有明白林森给我的这个案宗有什么意思。

把资料翻过来,上面贴着一封家书,里面字迹潦草,几乎已经无法辨认了,大致内容就是敦煌文案杨世召写给子嗣的一封信。

信中提及当年是他第一个打开敦煌16号密室,当时他在密室中取出了最珍贵的私宝,处于私心没有告知道士王园箓,而是藏在自己家里,信中大致对那只匣子做了一个描述,看的我后脊梁都出汗了,如果这封家书是真的。

那么……当年杨世召在莫高窟中取出来的匣子,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出现在我生活中的黑漆盒子!

在杨世召得到匣子的第十二年,重病在身马上就要撒手人寰,当时他的儿子杨玉业远在甘肃做生意,杨世召只能留下家书一封,将匣子和信一起交由邻居秦富海,要他转交给自己的儿子。

可惜,秦富海见财起意,把黑漆盒子觅了下来。

信中还透露了一个极端的秘密,杨世召在保存匣子的这些年,明白一个事情,就是这个匣子一旦被外人所见,就会引起腥风血雨,要儿子谨慎保存,切勿将匣子面世。

家书到此为止,在信的最后,他多次嘱咐自己的儿子,一定不要将匣子拿出去。

我皱了皱眉头,果然在一百多年前这只鬼匣子就已经开始祸害百姓了。

包子已经把饭吃完了,百无聊赖的玩着手机。

我翻开最后一页,继续浏览。

这一页纸上寥寥几个字,但是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

据我查证,秦富海是我曾祖爷爷,在得到匣子的第二年,他死于瘟疫。

1936年,我曾爷爷得到这枚匣子,左邻右舍开始离奇死亡,鉴于信中对匣子描述诡异,爷爷于深夜将匣子埋在院子中一口深井内,上覆黄土数百担。

1954年,家里重修院墙,匣子被父亲挖掘而出。

1973年,父亲与匣子不翼而飞。

我经过多方考证,于2014年6月14号前往北台市龙岭镇寻找父亲的下落,勿念。

这页纸的落款人是一个叫做秦淮的人。

在纸的最末端,有一处用铅笔标注的痕迹,上面写着:已故。

从笔记可以看出来,写“已故”的这个人,不是秦淮。

扔下这薄薄四张纸,我彻底的沉默了。

根据上面的记载,这套信息透露的情节应该是这样的:在莫高窟中有一枚神秘的匣子被发掘出来,若干年后落在一个名叫秦淮父亲的手中,他的父亲带着匣子前往龙岭镇,具体原因不明,2015年6月14号这个名叫秦淮的人前往龙岭镇寻找自己的父亲,估计是没有找到,然后又前往敦煌寻找,最终被困在了敦煌一处洞窟之内,最后死在了洞窟内。

但是有一点比较怪异,为什么远在意大利的科学家会在一具冻结了5200年的干尸身上听到秦淮他们的求救信号。

时间也是对不上的,意大利和秦淮这个队伍对话过,当时的意大利是2014年3月17日至2014年3月20日,而当时秦淮的时间应该是6月份至7月份。

既然把这两条档案封在同一个策内,那么就说明他们有必要的关联,看来这还是一个未解的谜,但至少在150年以内,国家会想办法解开这个谜,否则他们不会把这份记录限禁150年。

包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凑了上来,伸着大脸正在翻弄桌子上的档案,我推了他一下:“这是国家机密,你确定要看?”

吓得包子连忙把档案扔到了一边:“别,我还是不要看了,知道的越多,责任就越大,还是让我老老实实的做个美胖子吧。”

我笑了笑端起已经凉了的米饭,三两口扒拉完,打了个电话给唐枪。

“唐老大,林森最近都在干什么?”我问道。

唐枪现在依旧守在精神病院:“我不太清楚,他神出鬼没的,而且我们两个非正式民警编制,校长把我们找来也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

我若有所思的喔了一声:“丁俊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

“病情还算稳定吧,只是现在问他什么,他都不肯说,医生还要再观察一段时间。”唐枪说完,又补充道:“他这个情况让我有一个怪异的想法,不知道你猜到了没有。”

我点了点头:“这个问题我也想到了,可能性不太大吧,起码国内应该不会有这样的情况……”

“嗯,再看看吧,等这边稳定了,我再通知你。”

挂上电话和包子聊了一会儿,因为两天都没有睡好觉了,上眼皮连连打架,实在忍不住我就抑郁的睡了过去。

早上迷迷糊糊的被包子穿衣服的声音弄醒了,感觉脑子昏昏沉沉的。

包子每天还要去警队报到,每天起床都很早。

我翻了个身想要继续睡,却被枕头边一个什么东西顶了一下,心里瞬间像是被闪电激过,呼的坐了起来。

黑漆盒子,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人放在了我的枕头边上!

我的脖子


状态提示:37.第37章 莫高窟的鬼盒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