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吕布传奇>第二百四十一章 土地兼并

战争的结束,意味着并州军需要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对于谁驻守汉中的问题上,吕布和谋士们达成统一的意见,就是改原武都太守魏延为汉中太守,让他总督汉中的军政大权,让法正、阎圃作为他的副手,替他打理汉中的政务。魏延调任汉中,意味着武都要选新的太守,在与贾诩商议一番后,吕布决定启用赵昂,让他做武都的太守,徐庶副之,虽然赵昂的能力有限,但是有了徐庶和他夫人的辅助,相信出不了什么太大的问题。

最后在对于张鲁的安排上,并州军内分成两派,一派主张杀了张鲁,以绝后患,理由是张鲁有着两重身份,除了汉中的太守外,他还是五斗米教的天师,如果不杀了张鲁,恐怕日后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毕竟张良的例子摆放在哪里,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吕布在外出征,张鲁突然率众发难,那将会对吕布形成一个致命的打击;一派主张不杀张鲁,把他流放到外郡,理由是张鲁是五斗米教的天师,在汉中和巴蜀一带极具威望,如果杀了张鲁,恐失汉中百姓的民心。

基于这两方面的说法,吕布在对于杀不杀张鲁的问题踌躇不定,总是拿不定主意,最后他找到贾诩,让他想一想该如何解决张鲁的问题,贾诩只说了一句话:如果张鲁杀了你许多的儿子和堂侄,你会怎么办?吕布顿时会意,于是张鲁死了,听说是自焚于家中,同他一起死的还有他的儿子们和妻妾们,也就是说,汉中的张氏一门,彻底的消失在了整个世界中。

张鲁的死,顿时在汉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少信徒都认为是吕布杀了张鲁,所以他们聚众为贼。起兵造反,对于这些拿着镰刀和锄头的叛军,吕布没有半点怜惜,四路大军一起镇压。只杀得叛军连连后退,最后在武乡一带被魏延一举歼灭,这场由五斗米教发动的叛乱,从八月初开始到八月中旬结束,只存在了不到半个月时间。对于那些被俘的信徒,吕布大手一挥:一个不留,魏延遵从吕布的命令,押着一万五千名五斗米教的教徒来到汉水边上,全部枭去首级,丢入江中。

解决五斗米教叛乱的事情后,吕布又派人快马加鞭的赶回陇县,从郑混那里借来十几名屯田的官吏,开始在汉中风风火火的实行屯田制度。

在官职的任命上,阎圃和法正先是便衣去县乡纠察了一番。将各县的官吏祖上十八代都给调查得清清楚楚的,那些为是为民,那些事害命,都被写成一张报表交到了吕布手中,看着一长串的人名,吕布当机立断,立即让法正逮捕那些恶吏,情节严重的,直接砍了脑袋,情节较轻的。则刺配流放到其他州郡。至于那些空缺的管制,汉中的世家大族纷纷派遣族中的青年才俊前去任职,比如杨家、阎家及其一些依附两家的小门阀。

至于军事上,吕布没有让阎行再回羌境。而是让他领兵三万,驻扎在葭萌关一带,他也没有让甘宁和周泰回金城,让他们领兵两万驻扎在白水关一带,因为再过不久,吕布就要对西川用兵。吕布夺得西川之后就要组建水军,为以后的荆州和江东未雨绸缪,对于曾经做过水贼的甘宁和周泰来说,把训练水军的事情交到他们两人手上是再好不过了。

甘宁留守汉中,金城的太守就空缺了下来,这个重职自然落到了黄忠的身上,黄忠虽吕布征战沙场多年,除了有朝廷敕封的将军外,并没有其他实质性的官职,所以这次吕布第一个便想到了他,办完了这一些列事情之后,时间已经是九月下旬,吕布不在耽搁,随着他大手一挥,五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回师陇县。

“贾先生,姜家到底是怎么回事?”在陈仓的驰道上,营寨刚刚安扎完毕,姜叙就见贾诩单独巡视走来,他急忙迫不及待地迎了上去,这一路走来,他无时无刻不在蹙眉忧思,额头已经形成一个深深的川字。

贾诩从容把他按回毡毯上:“此时还不知道情况是怎么样的,但陇县的那些事,或多或少都与你们姜家有关!”

“什么事?”姜叙皱了皱,当初姜家和黄家联姻的时候,黄忠就已经谈到过这个情况,他担心两家联姻之后,姜家会仗着这层关系干一些出格的事,果不其然,这才过了几个月,姜家的那些人就按耐不住了。

“先生,跟我就不要隐瞒了,我已经得知了一些情况,难道姜家真的干出了一些出格的事情不成?”姜叙的表情非常愤怒,现在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戳他的脊梁骨,他抑制不住心中的愤怒,而他的愤怒里,还有一丝恐惧,他不知道吕布会怎么对待姜家。

贾诩轻咳一声,像是在抚慰一个生气的大孩子:“程昱传来的情报中,谈到姜家趁着主公不在的时候,兼并了一些百姓的土地,地方的官员迫于压力,不敢上报,而那些准备去陇县告状百姓也都被他们截杀在半道上。”

姜叙闻言,他的脸瞬间变得异常惨白,眼眉高高撩起,虎目睁得大大的,痴呆呆地望着贾诩,心中又是愤怒又是惊恐,恼怒的是姜家居然干出这样的事,惊恐的是不知道吕布会怎么对待姜家。

自古以来,土地兼并造成的危害都是非常严重的,它会直接导致大量自耕百姓丧失土地,接着便是税收经济恶化,从而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由于自耕百姓是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又会导致财政收入的减少.,士林门阀势力的膨胀又会对吕布的统治构成威胁,这可是灭门的死罪啊。<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一章 土地兼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