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际飞海市的时候,是带着苏向君和邓清雅一起的,随行的还有周浩伶和孙大柱。
飞机上,李国际看着氤氤氲氲的白云,没来由的想起过几年就再也看不见白云了,最起码南津市再也没有看见过白云,不由的有些珍惜现在的风光,一路上就望着外面的天空发呆。
苏向君坐在李国际身边,见李国际发呆,问:“想什么呢?”
李国际笑了笑,说:“你说要是有一天见不到白云了,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
这个时候有些地方已经可以见到霾了,只不过人们还没有认识到这种东西的恐怖,李国际重生回来的前一年,刚好赶上南津市利剑斩霾活动,但凡是排放不达标的公司全都停业整顿,连变压器都贴了封条,那些排放达到标准的也是限产,弄得人心惶惶怨声载道。
可是没有办法,该现行还是现行,该停产还是停产,每天早上起来锻炼的人也从三五成群变成了一个两个,利剑斩霾活动期间,根本就见不到早起锻炼的人了,似乎人们忽然意识到了,自己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
尤其是冬天的时候,一天到晚见不到太阳,偶尔刮西北风,才能盼着第二天能有一个昏黄的太阳,而且还不是每次都能盼来。
这种日子,李国际过了三年之久,呼吸道感染的人群已经把医院的门槛踩烂了不知道有多少个了。
先污染后治理,人类似乎总是习惯眼前一米阳光,至于一米之后是炼狱还是天堂,走过去再说。
苏向君哪里能想到李国际竟然在想这种事情,楞了一下,说:“怎么会见不到白云?”
这时,坐在前面的周浩伶回头了,说:“老板,你是在说雾霾吧?”
李国际诧异抬头,看着周浩伶说:“你知道雾霾?”
这个词刚刚出现,虽然李国际不知道前世的时候这个名词出现的确切时间,可是前世09年的时候,空气质量应该还可以才对。
一行人都来了兴致,邓清雅说:“我好想也见到过一篇关于雾霾的报道,pm2.5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周浩伶点了点头,说:“发达国家已经经历过这个阶段,国内这种情况才刚刚冒头,很少有人认识到这一点,不过不管怎么说,雾霾这种东西似乎是来了,南津市最近这段时间雾气比较大,其中应该就有雾霾了。”
苏向君看了看李国际,问周浩伶说:“这东西是怎么形成的?”
周浩伶摇了摇头,说:“怎么形成的还没有个定性的说法,不过和排放不达标有很大关系,私家车的普及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李国际点头说:“环境治理迫在眉睫,真等到看不到白云那一天,恐怕就有些晚了。”
这时,坐在几人身后的一个老者笑呵呵的说:“现在能关注环境的年轻人不多了,你们能关注到雾霾这个词,说明你们对环境的关注程度很高啊。”
李国际扭头看去,这老者从上飞机就一直在打量他们一行人,眼里的神色有好奇,有欣赏,李国际对他的印象挺好,一个带着金丝圆框眼睛的老人,一看就是带着研究气息的学者。
“老先生知道雾霾?”李国际随口一问。
老人点了点头,说:“人老了,对身边的环境就比较敏感了,尤其是我居住的地方,一天不限行,外出的时候嗓子就不舒服啊,国民经济发展了,可是带来的后遗症也很大,真要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还指不定是一个什么样的光景。”
听的出来,老人对身边的环境确实很关注,而且老人很健谈,李国际和老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谈话,倒是周浩伶等人插不上嘴了。
李国际也对老人的身份很好奇,因为他对环境污染和治理的见解,实在不像是普通人的观点,往往能够从很远的角度来剖析问题,而且总能一针见血。
不过大家只不过是偶遇,就像老人总是笑呵呵的看着李国际,却没有问李国际的身份一样,李国际也没有贸然的询问老人的身份,只是谈话结束的时候,老人叹了口气说:“以后是你们的时代了,小伙子,看得出来你不是一般人,记住老家伙的话,身边的环境几乎是一次性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毕竟地球只有一个。”
李国际点了点头说:“受教了。”
老人笑笑,看着李国际说:“人老了,话就多了,莫以善小而不为,老祖宗的话句句在理,哪怕只是在大家上捡起一片碎纸,最起码能带动一部分有心人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这个话题有点大了,李国际无法号召,只能以身作则,不过他明白老先生的话,每一个人都能以身作则的话,身边的环境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飞行告一段落,李国际等人下飞机的时候,见来了几辆车把老人接走了,老人是做的一辆劳斯莱斯,就算不是名车,能开进飞机场的车也了不得。
看得出来,老人的身份确实不同一般,这就是旅途有意思的地方了,你从来不会知道这次旅行会遇到什么样的人,更无法断定下一次旅行会去哪里。
海市车展主场在博览中心,邓清雅安排的住处里博览中心并不远,步行的话也不过是五分钟的路程。
李国际一行人是提前一天到达的,安排好住处之后,就都聚在了套房的客厅里。
看着三个女人叽叽喳喳的讨论个不停,李国际笑笑说:“今天左右没事,你们想干什么就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