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青飞的话让临仁义和几位族老都低头沉思起来,他们想着临青飞说的没错,众所周知,“物以稀为贵”,要是这豆腐方子流传出去,人人都会做豆腐,那这豆腐自然不值钱了。
“那你说要怎么办?”临仁义也知道临青飞在镇上当跑堂也算有些见识,而且这小子脑子好使,主意也多。
“依我看就在村里划出一块地盖上几间豆腐房子,做豆腐的方法就告诉几个值得信任又不会外传的村民,然后再招一些信得过的村民,分工合作做豆腐!”临青飞第一次听到“分工合作”这个词还是临青溪告诉他的,而他一点就通,已经知道自家妹妹的打算。
“这主意是不错,可就是委屈了你们家!”临仁义和几位族老眼中一亮,临青飞这主意是要带着全村人一起做豆腐赚钱。
“几位阿爷,我家受点委屈倒是没什么,我阿爷和爹也都想大家的日子好过。但世上什么人都有,说风凉话的,背后捣乱的,咱们临氏一族自来团结,但一个豆腐方子就让大家散了心,以后要是生意做大了,这人……”临青飞后面的话没说,但在场的人都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远山,你们一家人就放心吧!既然你们肯为了族人这么牺牲,咱们临氏一族也定是不会亏待你们,更不会让这方子流传出去。我知道你们都在担心什么,明天咱们就开祠堂,这件事情我这个族长和几位族老一定给办好!”临仁义激动地说道。
族长和几位族老走了之后,老临家的人又开了一个短暂的“会议”,讨论的自然是要把豆腐方子献给族里的内容。
临青溪觉得没什么好讨论的,既然家人都已经同意了,她也没什么好说的,不过就是一个豆腐方子而已,对于她来说,能赚钱的方法太多了,她根本就没把豆腐方子当成一回事。
现在临青溪的心思都在后面的那一万亩紫土和手里的三种种子身上,这些天,老临家的人都在忙豆腐的事情,而她则在田里不断地溜达来、溜达去。
老临家的良田不算少,足足有四十亩,而沙地也有二十亩,这三年来,就算地里不长粮食,家里连吃的都快没有了,老临家的人也从来没想过要卖地。
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不到濒临绝望和崩溃的最后一刻,他们是不会动这生存的根本的。
第二天晚上,临仁义就和几位族老召集了村里的男人到临氏祠堂开族内大会。临青溪不知道他们都说了些什么,但是从那天之后,老临家的人在村里的地位就不一样了。
尤其是村里的男人对临远山和临忠国都透着敬意、感激和钦佩,而且村里的女人也都开始主动交好叶氏、穆氏和秦氏、吴氏。
很快,村里就盖起了几间豆腐房子,老临家的临家小店暂时交给了临青云、临青海两夫妇负责,而临青飞领着村里几个机灵的年轻人开始在各个镇上先推销着临氏豆腐,而这推销之法也是临青溪点拨他的。
有了奔头和希望,临家村的人脸上都有了喜气,干起活来也很卖力,第一板子豆腐做出来的时候,村里人脸上都笑开了花,仿佛那不是一板子的豆腐,而是白花花的银子和好生活的预示。
由于老临家的豆腐已经在小安镇和福安镇上有了些小名气,所以临氏豆腐一出来,很快就被抢光了,再加上临青飞领着人也在外镇做了推销,一时间临氏豆腐倒是供不应求,就是豆浆和豆渣也成了临家村人饭桌上的美味。
村里的豆腐能够这么有条不紊地顺利开张和不愁销路,这背后最大的功臣其实应该是临青溪,但她把这一切功劳都给了临远山、临忠国、临青云和临青飞几人,她还只是个孩子,说了也不会有人信。
但临远山还是决定奖励一下自己聪明的小孙女,就问临青溪想要什么。临青溪想了一下,说要三亩地。
老临家的人没想到临青溪会要地,但临远山和叶氏回屋商量了一下,还是决定给临青溪田地。
正好,大眉山的山脚下有挨着很近的两亩良田和一亩沙地,他们就做主把这三亩地给了临青溪。
自从有了这三亩地,临青溪就过起了起早贪黑的生活,家里人因为做豆腐和临家小店的生意都很忙,临青木也忙着做她说的那种手扶木制的播麦机。
于是,她只好自己拿个锄头翻耕土地,还在田间地头捡一些枯枝败叶沤肥。
临青溪的三亩地所在的山脚这片地方比较偏僻,周围都是一些荒地,这三亩地本就是临远山带着两个孙子开荒开出来的,当时也是因为家人增多想多一些地出来,地里原来种过黄豆,后来三年大旱,这三亩地也快被他给忘了。
地翻整好了,番茄种子、辣椒种子也都育好了苗,玉米种植还要等一个多月,临青溪决定先把番茄和辣椒种到两亩良田里。只是,这浇水问题却难住了她。
晚上回到家,临青溪就问临远山田里浇水的问题,结果临远山回答她说:“溪丫头,咱们这里人都快没水喝了,田里又怎么指望浇水呢。等老天爷开恩降水吧!”
唉,一听真要“听天由命”,临青溪心里就打翻了五味瓶,种地光靠老天爷那肯定是不行的,发过了年到现在,老天爷是下了几场及时雨,但河水依然很浅,不过她知道还有地下水呢。
“阿爷,咱们这里为什么不打井呢?”临青溪来到这里快半年了,也去村民家逛过,可她没见过谁家有井的,村里也是没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