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妈妈叫张爱玲>第7章 香港小姐日记

张爱玲在新晚报的专栏是她的读书笔记,也可以算作历史小品文,有关康熙雍正两代历史的,她很少对历史事件进行评论,而更加专注对人物性格的解剖,在写作上,张爱玲一项是个非常聪慧的女子,她知道自己的长处,也非常善于利用自己的长处。

自从专栏出现就逐渐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的读者,这些人大多是对历史比较感兴趣,自身又有一定学识的正常职业者,也有一些喜欢甄嬛传的书迷,他们不仅喜欢读,还喜欢写信给报社,说说自己的感悟,并将自己的疑问写出来询问答案,这都是张爱家无所事事时翻出来的,指望张爱玲自己拆开绝对不可能,她也没有时间,鉴于来信众多,一一回信是不可能的,新晚报便新开了一个版面,专为解答读者来信,名字还是张爱家起的,叫张爱玲信箱,这是要让张爱玲做知心姐姐啊。

本来读者写信就没指望作者回信,他们写信不过是想表达一下自己喜爱的心情,没想到忽然有一天,居然在报纸上看到了回信,顿时惊喜莫名,信箱的开启,激发了读者极大的热情,当天就有数千封信寄到报社,信的内容五花八门,有问甄嬛传后面情节的,有问张爱玲自身的,还有些人直接问她孩子的父亲是谁?甚至有一个奇葩将自己噼里啪啦的介绍一遍,问自己是否符合她的求偶标准,当然这种信不可能被张爱玲看到,新晚报有专人来拆信,并分类将可以解答的信件送到张爱玲面前。

如今张家母子又搬进了一栋欧式小别墅,加上四周的花园,角房,占地面积有一千平米,才花了五十多万元,这地方原是一个姓徐的商人的居所,后来赚了些钱,就建了眼前的别墅,可惜运气不好,年前出门飞机失事,剩下的老婆孩子就打算卖掉别墅,移民国外,只是毕竟是死了人,香港大部分居民都很迷信,对风水很忌讳,挂单很多天都无人问津,价格也是一降再降,到张爱玲买下时,基本就是成本价了。

甄嬛传让张爱玲赚了不少钱,甚至比她以前所有的书都赚钱,或许一些人更喜欢她以前的作品,那种尖刻,那种悲凉,那种淡漠,却不能形成甄嬛传这样的热潮,关键还是在于故事的格局和背景,不是说,甄嬛传就比她以前的作品好,而是它的流行度更高一些,受众更广一些,题材和写作手法,也更加新颖,种种因素掺杂在一起,造成了现在的甄嬛现象,从而引发了很多人对清宫的研究热。

大厅里正放着周旋的夜上海,说实话,此时的唱片真够坑的,一张碟子只能录制一首歌,几分钟的时间。不过张爱家对这个时代的歌曲,也实在没办法有爱,咬着牙听了一遍,立刻关掉。

“怎么不听了?”张爱玲疑惑的抬起头,她对这种调调还是蛮喜欢的。

“不好听,还不如听你读书。”张爱家踉跄了两步扑倒张爱玲身上,张爱玲把他抱起来,放到自己腿上,手指拢了拢他稀疏的头发,“你想听什么?我读给你听。”

“读徐志摩吧,虽然风花雪月,但听起来很有节奏。”张爱家在她怀里找了个舒服的位置。眼睛看着她的下巴,张爱玲的下巴是线条的梨形,讲话时会出现波浪式的纹路,显得很细嫩。

不过没等张爱玲开始读,刘嫂就进来说有人拜访,刘嫂是新雇佣的保姆,张爱玲很不善于照顾家,不管是房间还是孩子,因此有了余钱,马上就请用人,如今别墅里,不仅有刘嫂,还有洪仁一家三口住在门口的角房,说是角房,但比很多正规建筑的平房要好的多,原来徐家是要作为仓库使用,毕竟是做生意嘛,张家购买后就没什么用处了,张爱家直接拍板改成了三室一厅的客房,等洪仁一家招进来,就直接作为他们的住房了。

洪仁是保安,三十六岁,有一个妻子还一个五岁的女儿,以前曾做过民党一高官的保镖,随着民党的败退,他也带着家人流落香港,靠着打杂工为生,一度生活拮据,后来经新晚报的主编罗孚介绍才来张家做了保安,他跟罗孚认识只是因为一次路见不平,帮他夺回被抢的文件包,没想到会得到这样一分安稳的工作,如今的香港可不是后世那般繁华,工作不好找,社会也不安定,一家人能温饱不愁就烧高香了,何况还能有个舒适的住处,自然会格外尽心。

此时门房里正坐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女人,面容清瘦,头发微卷着挂在耳后,鼻梁上一副黑框圆边眼镜,遮住了里面凹陷的眼眶,温润的眼神看着眼前的杯子,手搭在膝盖上,一身暗色碎花旗袍,整个人都显得很忧郁。

没多久,就听到脚步声响,刘嫂的身影渐渐清晰,“陈小姐,请跟我来。”

陈绚文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厅门口,看她过来,就微微一笑,“你好。”

陈绚文轻舒了一口气,一乖僻,不解人情,如今看来还是很温和的。

在客厅坐下,刘嫂给她倒了杯茶,陈徇文,欠身说了声谢谢,然后将怀里的一叠纸放在桌案上,“我写了几篇文章,想请你指正一下。”很明显,这个女人也并不怎么善于交际,旁边的张爱家摸摸额头,难道文艺的女人都是这样的性子。

张爱玲点点头,将她的文章接过来,慢慢的看,看完一张顺手放在桌子上。

张爱家伸出小手抓住那张纸,对着陈绚文展颜笑道,“陈阿姨,我看一下可以吗?”

陈绚文愣了一下,有些摸不清这小家伙到底什么路数,你


状态提示:第7章 香港小姐日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