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仙侠修真>国共生死谍战:渗透>第147章 齐公子的观点

齐公子的对答被上抵南京,蒋中正听罢之后久坐不语。过了良久,这才对夫人说道:“国家不能重用人才,这是我的错,我没有当好这个家。”随即他找来蒋公子,简单询问了齐公子的情况,当听到此人是为长春百姓而以身试法时,蒋中正忍不住热泪盈眶。他礅着手杖说道:“此乃吾党之楷模,民族之精英!”

齐公子的为人,蒋公子是一清二楚,所以他能闯下这番滔天大祸,蒋公子并不感到任何奇怪。但奇怪的是父亲的赞誉,这种考评搁在齐公子身上,是不是有些缪誉了?

“毫不为过!建丰*啊!你可知此人乃是百年难觅之良臣?”

蒋公子摇摇头。虽说摇头,可他心里比谁都明白,父亲对齐公子的考评,确实是恰如其分。

“此人若能加以磨练,他日成就必不在房杜之下。你要细心笼络,待之以诚,切莫让人才为他人所用。”蒋公让儿子出面去救助、笼络齐公子,这说明他是打算将齐公子留给儿子重用,到那时“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贤臣忠,必能在青史上留下一段佳话。可怜天下父母心,自己已年逾花甲,所放心不下者,唯身后儿孙之事。

不过蒋公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把齐公子比喻成唐代名相房玄龄,这一点都不为过。但与“房玄龄”齐名的“杜如晦”,他老人家转世投胎跑哪去了?很不凑巧,被共产党给挖走了。督察室内部有一句考评,说五大狐狸精当中的三个人,是“房谋杜断,女中诸葛”。“房”指的是齐公子,“杜”是喻示那个可亲可敬的“店小二”,至于“女中诸葛”,毫无疑问,就是比喻撒手不问世事,正一心一意在家奶孩子的于秀凝。

倘若这三人能联手,那么共产党甭说在东北立足,能不能再来一个二万五千里新长征,这都是说不准的事。因此东北局势弄到了现在这个结局,要怪也只能怪国民党虽藏龙卧虎,但却不能识英雄重英雄,任由英雄埋没,以至于为他人所用。

相比之下,共产党对许忠义的重用程度,就足以令国民党汗颜了。至少人家“店小二”还没有完成使命,中共中央就要调他去西柏坡就职。

“中央已经下达了命令,让你准备准备,马上去西柏坡报到。”老杨依依不舍地看看许忠义,然后就握住他的手,不停地掉起眼泪。

“这么急?”老许也是没想到,他还以为中央下令是打算要处分他。

“头两份调令,东北局给压下来了,可这份不行了,中央使用了斥责的语气。”

“可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啊?再说了,我这还犯着错误呢,那批粮食刚刚运抵长春,就有同志打我小报告了。”老许这特务没白当,连秘密运输线上的同志向东北局反映情况,这都能被他及时掌握。看来中央调他进京,这真是没选错人,此人就是个从政的多面手。

“嗨!你说这件事啊?”擦擦眼泪,老杨古怪地笑了笑,“毛主席替你打包票了,他老人家说,不就几袋粮食嘛!送就送了,反正也没送给外人,老百姓嘛!和咱们是一家人。邻里间还要讲究个帮贫救困,更何况是一家人呢?他还告诫某些同志,不要那么小家子气。几袋粮食,影响不到你们开春种地。”主席的原话是怎么说的,许忠义并不清楚,但从老杨嘴里转述出来的话,却逗得他哈哈大笑。

“还有一点,”老杨又道,“齐公子他怎么样?有没有事?”

“哎?你们干嘛对他这么关心?”

“能不关心嘛,知道么?蒋介石已经对他动了爱才之意,打算启用他。”

“这我不感到奇怪,他就是人才嘛!脱颖而出受到重用,那也是情理之中。”

“可惜他不能为我党所用,”说到这句话时,老杨的脸色忽然变得很凝重,“所谓房谋杜断,他是转世的房玄龄,你是转世的杜如晦,现在是房杜分家,这民族还怎么中兴啊?只有把你们俩搭配在一起,那才能真正谈及振兴中华的伟业。”

那就国共合作吧!可目前看来,这似乎有点不太可能。房杜分家各伺其主,民族之不幸,华夏之悲哀。

“也许在有生之年,这将是我与齐公子最后一次合作了。其实不瞒你说,我同他合作,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从容应对迎刃而解。但只要一对抗……唉!天崩地裂了。”老许唏嘘不止,可也没办法,命!这就是命。个人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整个民族的命运。

齐公子在狱中写“杂记”时,许忠义就怀疑过他的用心。后来直到蒋中正插手,蒋公子亲自出面平息事端,他这才领悟到齐公子的真实用意——很简单,就是“自救”两个字。也许在东窗事发之前,他就想到了自己应该何去何从。因此身陷囹圄,还能从容不迫地上达天听,用才华来为自己谋夺了一线生机。

“还有,那个于秀凝可不可以再争取一下?上级的意见是最好请她留下来。”老杨瞧瞧许忠义的脸色,又道,“她也是个难得的人才。”

谁要敢说于秀凝不是人才,老许肯定会第一个不答应。不是人才,她又岂能在鬼子大后方卧薪尝胆数载?日伪几次联合围剿,都被她从容应对一一击破,没有经天纬地之才,她还能活到现在么?所以说,于秀凝等人若能留下来配合许忠义,那么华夏中兴或许还是很有希望的。

然而,他们却偏偏选择了离去。宁愿客死异乡,也绝不留恋故土。

“她是决心


状态提示:第147章 齐公子的观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