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海是慈禧太后面前的大红人,但山东巡抚丁宝桢却将之处死。/这件事情,不但震惊了朝野,就连曾国藩都赞叹丁宝桢为“豪杰士”。李鸿章拿着这则消息,兴奋地对幕僚们说:“稚璜(丁宝桢的字)自此成名矣!”那么,安德海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丁宝桢为什么要诛杀他呢?
安德海(1844—1869),祖籍直隶青县,在他10岁的时候就入宫做了太监。他长相娇媚,一举一动深得慈禧太后的喜欢,再加上他机智灵巧,颇有眼色,因此慈禧太后十分宠爱他,称他为“小安子”。两人总是形影不离,就这样他成为了慈禧太后身边最受宠信的当红大太监。
1861年,安德海终于有了立大功的机会。当时咸丰帝临终密诏,要由其独子载淳继位,肃顺等八大臣辅政,并密令:“如那拉氏弄权,可除之。”安德海把遗诏密报给了慈禧,使慈禧得以制定出应付的对策。在咸丰死后,他充当了慈禧和恭亲王密使的角色,奔走于热河和北京之间,使辛酉政变一举成功。安德海劳苦功高,慈禧太后破格提拔他为总管大太监。
两宫垂帘时,安德海又有参赞密谋的功绩,所以权力更大。除两宫太后外,没有人敢违忤他,宫中都奉他如太后一般。
安德海恃宠而骄,于是开始干预朝中的各项政事,甚至不把皇帝载淳、恭亲王奕昕等朝中大臣放在眼里。在宫内,他也是到处收受贿赂,任何人要想见到太后,没有安德海的引见,都是见不到的。而且安德海还经常在慈禧面前搬弄是非,挑拨皇上和太后的母子关系,使得皇上经常被太后训斥。
然而,安德海并没有满足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他觉得自己应该拥有更多的享受和收取更多的贿赂才行,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当时,正值同治皇帝在筹备大婚典礼。于是安德海乘机向慈禧密请,要亲往江南督制龙衣。慈禧太后说:“我朝祖制,不准内监出京,看来你还是不去的好。”安德海却说:“太后有旨,安敢不遵?再说江南织造的衣服,向来都不怎么合适,现在皇上即将大婚,龙衣总要讲究一点,不能让他们随便了事。而且太后的衣服也都是旧衣服,也应该置办点新的衣服才是,这件事我来帮你办吧,我到南方去采购一些好的布料,给你带回来做一些新的衣服。”
慈禧太后在安德海的一再劝说下,终于同意了他的请求,但大清有祖制,宦官是不可以出京的,由于安德海的巧舌如簧,慈禧全部答应了他的要求,但有一点需要安德海注意的是,此事需要秘密行事,沿途小心,不可铺张浪费,否则众大臣上疏奏劾,慈禧也是保不住他的。
安德海当面答应了慈禧太后的一切要求,可是出京后就不是这样了,当他于七月初出京时,他就开始在所有官员和百姓面前耀武扬威地招摇过市。他从北京到南方去,乘坐了两艘很大的太平楼船,楼船上悬着两面大旗,写着“奉旨钦差,采办龙袍”八个大字。大旗上还有一面小旗,中间绘制一个太阳,内有一只三足乌。安德海在船上挂出三足乌旗,无异于公然宣告:为慈禧太后办差。他带了60多名随从,船上还设有专门的乐队和厨师,一路上大量收取贿赂,铺张享受。
当他来到山东境内的时候,受到了山东巡抚丁宝桢的严重关注。丁宝桢是当时的一个清官,他为人廉洁刚烈,早就对安德海的仗势骄横非常愤慨。在他眼里,安德海是一个不忠不孝的人。他不忠,弄权干预朝政,不忠于祖宗家法;他不孝,太监不能为家庭传宗接代,所以丁宝祯十分痛恨安德海这种太监。
丁宝桢得知安德海进入山东境内后,便开始动公文给东昌、济宁各府县,跟踪追拿,“一体截拿在案,解省由其亲审”;一面写本密奏,八百里文书,送进京去,先至恭王府邸报告,托他代递密折。
密折中,痛斥安德海种种“震骇地方”的不法行径:清朝两百余年不准宦官与外人交接,也不能外出到地方,龙袍系御用之衣,不用太监远涉靡费,即使实有其事,也必有明降谕旨并部文传知等,并申诉了自己职守地方,“不得不截拿审办,以昭慎重”。
恭亲王奕昕对安德海出京一事早就了如指掌。他故意不加阻拦,是要待他出京违制形成事实之后,再搬出祖宗礼法置他于死地。恭亲王接到丁宝桢的密折后,趁慈禧太后在园观剧,立刻入宫会见慈安太后。慈安太后说:“小安子应该正法,但须与西太后商议。”但被恭亲王最终说服,当下命内监取过笔墨,匆匆写了数行,要严办安监擅自出京之事,并命山东、江苏各督将其严密缉拿,就地正法等语,并交原人兼程带回。
八月二日,安德海在泰安县被知县何毓福抓获,与其随从陈玉祥等三人随即被先行押往济南,由丁宝桢亲自审讯。八月七日,丁宝桢遵旨将安德海就地正法于济南,将安德海随从陈玉麟、李平安等太监,立即处绞。
慈禧太后对此事是毫不知情的。直至案情已过,慈禧才知道,不禁花容变色,几乎要流下泪来。慈禧知道这事是恭亲王和慈安太后瞒着自己所为,就对此二人恨上了。但由于恭亲王的女儿是慈禧的干女儿,在女儿的一再求情下,慈禧原谅了恭亲王,但对慈安太后却记恨在心。
就这样,原为慈禧身边大红人的安德海由于自己的恃宠而骄,飞扬跋扈,终落得个遭人诛杀的下场,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