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宁把自己从进入镇国公府,再到离开镇国公府的事情想了又想,从而确定了两点。第一点是大郡主不会帮大公子,也不会帮威远侯,可是她不确定镇国公会如何。第二点是大郡主对镇国公府的前途担忧,而为何会担忧呢?镇国公手里有军权,还有何可担忧的。这第二点是凤宁想不明白的,所以凤宁寻来白玉,把自己想到的两点告诉了白玉。凤宁知道白玉一定会告诉兰陵的,玑在并不适合去打扰兰陵,在生死存亡的时刻,有些事情还是必需兰陵自己去想,去做的。而自己能做的事情,就是陪着他,等着他。
威远侯的大军已经直逼城下了,兰陵只能尽可能把京城内的军队均出来。先去守着城楼,不让威远侯的大军再前先一步。京城有三层层楼,威远侯如今在第三层外。看似离内城还远,可是当第一层破了之后,第二层,第三层只会更加容易。士气就是如此,因为第一层守不住,后面两层的将士们都会因此池气,而这池气自然就会助长敌方的气势,自然就会让敌方得胜了。
所以兰陵的旨意下的很清楚,一定要守死第一层。兰陵已经把东场里面可以调的人,全调过去帮着守第一层。接着兰陵就下旨,让镇国公府出兵援助京城之困。至于镇国公府会如何,兰陵只是在等一个态度。若是镇国公有任何理由拒绝,那么第一时间就必需要控制镇国公府了。至于京城外一万镇国公府的士兵,他们确实听命于镇国公府,可是他们同样听命于皇上。兰陵想赌一把,看看这些士兵们,能不能从镇国公的阵营内走出来。转而支持自己这一系。
兰陵的想法是好的,可是眼下却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镇国公夫人看着手里的圣旨,心里冷笑,此时想让镇国公府出兵,是不是太小瞧镇国公府了。威远侯一个小小的侯爷都敢反,镇国公府世代为国为民,驻守边疆且不说,就说为了这天下百姓,为了守住镇国公府的世代富贵,这旨也不能接了。接了就是同意出了兵。镇国公夫人也想夺这天下,所以她一早就去信给世子,让世子不必支援,就等着京城里乱了,到时候再直接杀进城,坐收鱼人之利。当然这看似有些不大光彩,可是细细算起来,这得天下的皇帝,又有几个光彩过,若是谁都守着脸面,守着君臣之礼,这天下就不会由人夺了去,只会一代一代传下去了。
兰陵并不理会镇国公夫人的冷漠,直接命人把镇国公府围了,既然镇国公夫人想反,那就休要怪自己心狠手辣了。镇国公夫人料到自己会让抓,可是没想到会这般快,总以为皇上多多少少看在镇国公的脸面上,也许会宽限自己几日,或者与自己磨磨嘴皮子吧!可是哪想,这九千岁直接命人把镇国公府围了,这让镇国公夫人相当的气恼,不就是不接圣旨吗?看你能耐我何?
兰陵根本懒得丗镇国公夫人置气,看来自己猜测的全没有错,镇国公府也有人坐不住了,也有人想要反了。只是不知这是老镇国公的意思,还只是镇国公夫人和世子的意思。当然兰陵希望是后者,这样还有收拾残局的法子。可是若是镇国公也想反,这可就不好说了。
就在镇国公夫人不接圣旨的同时,立马京城里就传出,镇国公府要夺皇位,不愿意保全京城百姓的安危,不愿意出兵解京城之困。这下子镇国公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名声,好口碑,一下子全坏了。原来这保家卫国的镇国公府也是有私心的,眼瞧着京城让人围困住了,立马就想要自立为皇了。果然这人心就是如此,得到的越多要的越多。皇上给镇国公府的体面还少吗?镇国公府是京城数得上号的世家,又是权臣,在皇上跟前有脸面有体面,可是哪知镇国公府想不开,就想要争那皇位,争那天下呢?
如果这京城一旦让威远侯夺下了,到时候大家那些子产业能保的住吗?乱军入城之后,不会烧杀抢掠吗?到时候谁敢保证谁活着呀!老百姓们活的本就不易,如今连这不易的小命都保不住了,这还让不让人活了。于是老百姓这一激动,自发的去守城门。家里但凡有劳动力的男人,全都主动参军,就是为了保住京城,保住大家的安身之所。既然唯一可以指望的镇国公府都没指望了,只能靠自己了。
而结果很显然,老百姓的力量永远是最强大的,威远侯的军队攻城失败了。而且直接让兰陵亲手活捉了。兰陵架着威远侯进城时,看到那些一脸激动的百姓,看到大家一脸愤怒的朝威远侯丢臭叶子,臭鸡蛋。兰陵第一次觉得,原来老百姓的力量可以这般强大,而皇帝可以统治老百姓,前提就是你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能够国泰平安。不然这些老百姓如何也不可能,继续让一个昏君统治的。
至于镇国公世子在做好攻城的打算时,却看到威远侯连连败退,立马就池气了。这时候攻城不是找死吗?如果自己也让九千岁抓了呢?所以镇国公世子没有攻城,只是守着一万大军在京城郊外,可是哪知镇国公府却直接把世子抓住,然后丢到了太和殿内,请求皇上处治镇国公世子。
皇上如今也没几日了,自然不愿意管此事,居然直接把这事丢给了兰陵。并且当众宣布退位,让兰陵继位了。用皇上的话来说,最后的几日,他只想清静度日,好好陪陪皇后,不想再管这些俗事了。兰陵这次成攻的捉住了威远侯,守住了京城百姓的安危,百官自然不想做违背民意的事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