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全战军阀>第36章 悬殊

北洋政府一听说英国人要出兵,那可不行,这外国军队怎能上得本国领土,主权多少还是得维护维护的。/特别是老袁得此消息,脸直接绿了,让别国的军队上自己的领土?这太没面子了,对于国内的舆论影响也很坏,对国民不大好交代,这个不行,最起码在老子任期内不能再发生满清时期那样丢人的事情(指日俄战争)。于是老袁命内阁总理唐绍仪谈判,说我们帮你们打行不行,平稳国家内政是政府的分内职责所在,这个问题我们自己内部处理,然后把姓胡的再交给你们英国人,这样行不行。其实就算没这件事,再后来的世界大战中,老袁后来还是丢了面子(日军出兵山东攻击德占青岛)。但那是外国交战,这次是打自己人,性质有所不同,该有的原则还是要有的。

英帝身为世界第一的列强,自有其强劲的霸道,干脆的回绝了北洋政府:我们必须得出兵,我们要维护大英帝国的威严,要不然连你们一块打。

大家一看英帝要急眼,真的怒了,大家商量了一下又降低了要求:要不咱这样,你们派点军事观察员看一看得了,反正都是打,不让你们失望就完了。这个时候大家已经是铁了心要大义灭亲了,那列强军队千万不可放进来,而且还是打自己人,实在是不怎么好听啊。

英帝这次没这么强硬,说你们打可以,但我们必须得派一部分军队,而且指挥官得英方指派!虽说还是那么的无理,但总比上一次好得多了,还是有得谈的。经过来回的谈判,英方由一开始要派出的三个师的兵力减少到了两个步兵团,英方的让步的本质是,在远东没有足够的机动兵力,参加对胡志的战争。毕竟这么多的殖民地都是需要占领军维持的,把殖民地晾着不管太危险,参战军队太少的话,万一输了会更加损坏大英帝国的面子,英方一听北洋那边要大义灭亲,自己有了个台阶下,那就这么将就着吧,我随便出个兵意思意思完了。英德两国正在比赛造船,英方实在是不愿意被其他地方分散精力,但自己的船被打了,不做出点什么姿态太没面子,实际上北洋的决定非常的附和英方的部分当权者要求,理论上对大英帝国来说,东方只是个物资服,欧洲才是他们的竞技场。

北洋一看英方让步了又接着提出:你再给点军费白。英帝也干脆,咱虽说缺人但不缺钱,给你就给吧,反正我世界第一呢,你一弱国,我不信你敢拿钱不办事。于是英方又掏了一百五百万英镑的军费,价值在一千万大洋以上,表面上看英国人倒是大方,能快买一艘无畏时代的战列舰了。不过实际上只有四十万英镑是现款,其他的都是以各种物资的售价折算的,包括炮弹子弹武器之类的东西。

北洋一开英帝又这么干脆,于是有顺便跟英帝多借了了点。你看我财政困难,军队得维持,这政府也得维持啊,要不然我这么大的国家不乱了不可,到时候就更不能保障你们列强在我国的权益了,可能会发生比击沉贵国军舰更严重的事情。于是英帝又答应了借给北洋政府一笔五百万英镑的“小”额贷款,不过你开打了打赢了,我才能借给你。

各国一看这是真的要打了,都抱着看戏的心态,往各交战方派遣大量的军事观察员,连胡志那边都有,伸手不打笑脸人,既然人家要来看热闹那就来吧。主要是俄、德、美三国的人,他们这几位挺愿意看英国人被打的。在各国中,以日本最为激进,也是想占点便宜,这你英方的兵力不多,要不咱派点兵力帮帮你?英方断然拒绝,这是尊严之战怎能让外人相帮,这传出去不让人笑话吗?我大英帝国还轮不到你小本子来帮我,你有那个资格么?中方参战那是因为他们是事内人,和你们不一样的。袁大总统对于日方的建议也是呵呵笑之,对上英帝袁是没底气,但对上你日本,袁大总统还是非常硬气的。国家虽说羸弱,但怎么也是一大国,咱底子怎么能是你弹丸小国能比的,再者咱北洋也不比你日本差多少,就是军队数量没你多罢了。全面战争不敢言胜,但局部战争少说也能不败。这个不败的含义可就很广泛了。

华夏有点什么事情,列强总想参合参合,特别是本子,这和他们的征服亚洲的梦想之国策有很大关系。但在全球的角度上说,本子往亚洲大陆扩展势力的热衷背后,不排除英帝的教唆,本子更像是英帝用来牵制俄罗斯帝国以及有着巨大潜能的有可能升级为“中华帝国”的支那的棋子。身为地球之老大,英帝在理论上肯定是有这种眼光的,甲午中日战争背后难说没有英国人在暗中支持,日俄战争也不用说。对于华夏局势的关注程度,本子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高,对于即将开战的两方情况,日本甚至比当事人英国和北洋更加清楚。

这颗棋子后来感觉自己够叼了,想要脱离旗手的掌控,结果被接替老大的美帝一顿暴打,清图神器洗地后,又老老实实的当回了棋子,不过这都是后话,在这个时空的本子都不知道还有没有被美帝暴打的机会,说不定之前就已经被打残了。如果胡有机会话,那么恢复古老中华帝国的势力范围,是时代的大势所趋啊,大前提是胡都督能活到那个时候。

北洋在全国范围内的动作太大,胡志这边调查加听说,也大概明了。袁世凯肯定是不愿意把自己的嫡系顶上前去和胡志去拼的,但还好,同盟会那边有不少人早就想打胡志


状态提示:第36章 悬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