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全战军阀>第45章 打算和谈

好像是因为天渐渐的热了起来,大家都懒得动了。在徐州与齐川部对峙的北洋军还是没什么动静,鄂皖边境的湖北军也在和驻与宿松县的已经加强到一个协的胡军干瞪眼,反正是敌不动我不动。再个已经夺回湖北全境的黎都督,好像也是满足了般。其实是安徽东线战局中队友的惨烈让黎有些畏战,不敢上前,万一像战败怎么办,李烈钧的江西可正在被胡志一点点的蚕食,有这么个好列子在这,黎都督就更加的谨慎了。

刚从紧张的节奏中脱离出来,人就很容易的松懈,进入六月来,自从胡志由前线回到泸州,就基本上没在动过身,衣食无忧还有美人相伴,人生不过如此。那名某某楼的头牌自从跟了胡志就没在回去过,此人名叫何语嫣,花名雨晴,曾经也是家室颇丰之人,只因家人沉迷赌博耗尽家财还一身债务,何小姐也被迫以身偿债,平常人家怎么可能养出这么水灵的人。不过运气不错,仅不到一年时间便通过一次半强迫的外快,遇到了这位年轻的胡都督并且被相中,胡都督不仅大方的帮其赎身还债,而且还纳入妾室,也算是熬出头了。

胡在向驻于徽州的程崇部下达了进攻江西的命令,就没再怎么管。给程崇部筹齐三个了协的兵力,赶走李烈钧顺便牵制一下武汉的力量应该是够了。这三个协没有进行火力加强,火炮机枪等装备都是从刚刚结束的东线抽调的,除了第三协和第十一协保持两个炮营七十二挺机枪的加强编制外,其余都慢慢恢复到一个炮营三十六挺机枪的编制。最近的战事已经消耗了胡志不少的钱银,购买系统的步枪已经够费钱的了,再大批量的购买重武器已经是买不起了。胡志在得到下个季度税收之前还得把大家的工资给预留下来,给新募系统士兵武装起来的钱也要预留,胡花钱变得十分小心,近期购买的最大批量的东西是五万五千顶钢盔。因为胡的个人喜好,钢盔外形与德系m35盔外形无异,现正正逐步配发给军队。

对于克隆军来说命令没什么可质疑的,普通人就不行了。现已进入六月份,天气慢慢热了起来,头上带一铁锅是更加的闷热,十一协士兵多有不喜,徐应山感觉这玩意不打仗的时候没有带的必要,所以在泸州大街上,一般带钢盔的十有八九是克隆军。虽说因为战事安徽的财政已经变的紧张起来,但有的钱还不能不花,比如大家工资,还比如这到了夏天了,得换薄衣服吧,数万套的军装又是钱,还有近七千套的夏季警服,不过这些都是零碎,大头仍是军火。虽说现在许多计划中的工程都停止了,比如铁路,但巡警的训练工作胡一直没有叫停,维持后方的安定也是近期军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巡警总数已经达七千之多。

江西的李都督面对当面强大之敌,一方面在向各方求援,一方面组织部队抵抗,硬硬的又凑出了一个旅,旅长方声涛,从兵力上勉强和胡军三个协一万六千八百人相当。这个时候的诸方豪杰,已经不是一开始起事时候的革命同伴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除了通电对安徽军政府表示一下不满外,根本没有人给予实际帮助,谁让你李烈钧闲着没事参加什么“讨胡军”。其下,欧阳武一个师、刘世俊部、方声涛部先后在景德镇与抚州,同装备人员都占有优势的胡军,爆发两场战事,均以失败告终,江西大部地区沦陷胡手。胡军因为人皆带铁盔,被人给起了个“锅头军”的外号。

六月十日,皖北的战火终于再起,不过只持续了不到半小时。北洋在英帝的压力下,被迫向徐州发起了进攻,北洋对着徐州城的外围防线打了十几分钟的炮,机枪也是对着徐州城哒哒哒的打了几分钟,然后胡军炮兵又对北洋炮火进行了几分钟的盲反。两军的炮击均没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战果。总之是雷声大雨点小,北洋感觉差不多能跟英方交代过去就行“我们打了,但没打下来。”,之后老袁就开始准备脱离了,这个事情我北洋不参合了,胡军太“猛”我们打不过,你们英国人自己看着办吧,帮反正是帮你了,奈何能力“不足”。老袁正要这么打算和英帝这么说来着,可好死不死的,驻徐州的胡军撤退了。

驻徐州的齐川部的使命,就是阻挡北洋军南下,给胡志主力战胜其他方向的敌人争取时间,但不想北洋一点也不积极。随着位于安徽东部的威胁被消除,冒着八千克隆军团灭的风险孤军固守徐州,已没有了什么实际意义,为了一府的地盘让八千部队处于陷境不值当的,正好趁着这次交火,胡志命部队退出徐州南移宿州驻防,虽说宿州也不近,但最起码是安徽境内,给人的感觉比较安全一点。眼见胡志把徐州让了出来,北洋当然不会放过,军统冯国璋马上命人占领了徐州。

刚听说徐州被占领的袁大总统极为震惊,怎么就能占领了呢,这冯国璋怎么又犯浑了!?冯军统上次犯浑是辛亥革命时,冯国璋违背了老袁稍微恐吓一下革命党不要打太狠的意思,结果打的太过顺手了,是痛打湖北军攻下了汉口汉阳。这次感觉也类似,为了军功忘记了命令,袁连忙发电质问:小冯!我带你不薄,可你老是伪我的意,你这是个什么意思。结果细细一问才知道,是姓胡的主动让出来的。这是自上次胡军与张勋交战后,徐州再次易主,城内却没有落下一颗炮弹,两次都是让出来的。

英方对北洋的表现非常满意,鼓


状态提示:第45章 打算和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