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综]我们和离吧>第41章 杨门女将罗氏女(三)

罗氏女回到宋营之后,将在辽营遇见的事情一一禀报了,也包括遇见杨四郎一事。

“依你之见,那辽国驸马是不是四郎?”消息来的太突然,便是一向处变不惊的老太君也露出了些许复杂的神色。罗氏女思忖一番,慎重地点头,道:“他就是四郎。不过我没有和他相认。”

在场的人都震惊不已。当然,这些人都是杨家自己人,并无外人在场。

对于他们而言,杨四郎虽然下落不明,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但他们的心里都知道杨四郎生还的可能性很小,几乎不存在。所以,咋一听说辽国驸马长的和杨四郎一模一样,他们一颗心就吊在那里,不上也不下。直到最后罗氏女点头承认,就像是一滴水滴进了油锅里,他们先是为了亲人尚且活在人世而感到惊喜,但是惊喜之后,他们开始回味罗氏女说的辽国驸马的事情……

众人脸色不一,佘太君震怒道:“……我杨家的儿郎岂能做辽贼女婿!四娘,你肯定他就是四郎?”

“太君息怒。他的确就是四郎。但我相信他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罗氏女虽然对杨四郎的所作所为不敢苟同,但是杨四郎确实孝顺佘太君,即便没有自己的牵桥搭线,他也会冒死回来见佘太君。因此,她只是稍稍停顿,便继续道:“听说银镜公主曾经救过四郎,四郎重情重义,自然要报答银镜公主吧。更何况,四郎如今与银镜公主结得鸾俦,并且已经有了一个孩子。那银镜公主温柔体贴,孩子又生的聪明伶俐……”

罗氏女强撑出笑容,眼底却是难掩失落。

佘太君闻言,叹气道:“四娘,四郎对不起你,你却还处处为他考虑。难为你了……”

佘太君轻轻拍了拍四娘的手,又道:“四娘,你去好好休息。这件事情,娘一定会为你讨还一个公道!”

罗氏女轻轻颔首,依言回到自己的营帐休息。如果她没有记错,不久之后萧天佐设下天门阵,穆桂英以降龙木破了天门阵,自此杨门女将战胜了大辽,萧太后驾崩,而杨四郎则带着银镜和他们的孩子回到了大宋。但是佘太君怎么做的,后世却有许多说法,有些人说佘太君原谅了杨四郎,并且接纳了他的妻儿,毕竟杨家家丁不兴旺,凭空多了一个孙子,佘太君自然高兴。还有的说法便是佘太君并未原谅杨四郎,杨四郎最终自杀谢罪。佘太君虽然怨恨,愤怒,但在杨四郎自杀之后,一切也就烟消云散,剩下的自然是对残酷战争的痛恨,以及对命运捉弄的无奈。

对于罗氏女而言,杨四郎的结局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昨天站在她面前的杨四郎,对罗氏女已经只剩下了愧疚之情,对罗氏女的情与爱,他如今已经全部给了另外一个女人。而罗氏女一个新妇,刚刚嫁入杨家三天,杨四郎便去了战场,最后下落不明。她当时才十六岁,她开始学习侍奉婆婆,在听到杨家军几乎全军覆没的消息之后,她还不能在外人面前流露出一丝悲切,她甚至还要宽慰自己的婆婆、嫂嫂。

这十五年来,她之所以还活着,一是笃定死要见尸,二是辽国未灭,她要为四郎报仇。后来,跟随佘太君出征,她也从未退缩过!这一过,就是十五年啊!而最后,却是杨四郎做了她报仇对象的女婿!这是多么地讽刺!而他的爱国之情,母子之情,兄弟之情从未改变,但是,他的爱情早就给了别人。当然,杨四郎的爱情如何,不会有人去关注,甚至还有不少的人赞颂银镜公主对杨四郎的恩情与不离不弃。罗氏女,其实在遇见杨四郎的那一刻,就输了。杨四郎结局如何,对于她来说还有什么意义?

原身的心已经被伤害的七零八落了,原身的青春与美貌都在等待中,湮灭成灰。再也不复当年。

杨四郎是回到杨家,银镜与她效仿娥皇女英,还是自杀谢罪,让她继续做安慰佘太君的活计,或者罗氏女设个计谋,让普天之下的人都知道杨四郎是个懦夫,其实都没有意义了。

在这一刻,她想到了七娘,当初嫁给马文才,是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虽然马文才一直不喜欢她,但她也没有多伤心。可罗氏女却是深爱着杨四郎,如今杨四郎变心,她该何去何从?与罗氏女命运最接近的是王宝钏,可是王宝钏与罗氏女又大不相同。王宝钏为了爱情可以双眼不看,两耳不闻,最后薛平贵回大唐接她,她甚至感恩戴德,再后来代战让出正宫之位,那傻女人还不知道感激成什么样子,更是将代战的一双子女视作亲生。但是罗氏女却是骄傲的,是剔透的。尽管她会隐忍,会设身处地为银镜和那孩子着想,但是,在她骄傲的心里,那段纯真美好的感情容不得玷污,杨四郎早就死了。

焦仲卿虽然和刘兰芝和离,但是他一生一世都只爱着刘兰芝。

柳月娥兴许能在陈季常改过自新之后,重新获得专一无二的真爱。

可是,这一世的原身,不管杨四郎怎么折腾,她能得到的永远是那苍白的一句抱歉,和虚假的一些愧疚。

她无法歇下,一时又想起这一世竟然还没有看到仙君,以往仙君在侧,总觉得凡事都有个人商量,现在,只剩她一人,心中郁郁成结。出了营帐,她远远地看到三位嫂嫂与五娘、七娘站在一处。这些人中,三位嫂嫂的丈夫马革裹尸,五娘的丈夫在五台山出家,遁入空门,抛却了红尘,小七本是七郎的未婚妻,尚未拜堂,七郎便被潘仁美害死了,她是执意加入


状态提示:第41章 杨门女将罗氏女(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