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尚书可不管你们怎么做戏,也不管你们到底是什么目的,他只是知道,如今金子银子每天都在往国库里流,这就是好事儿,在看看账本,好些呆账都终于有了清理干净的可能,乐的就差没有流口水了。
倒是皇帝,听着那些密探们的消息,嘴角泛着一丝冷笑,他又不是傻子,这些大臣们都是什么心思还能不知道?那些一天之内,一千两一下的人家一下子全还了银子,这是什么原因?那是因为他们本身就不用借银子,是想要凑个热闹,把国库的银子当个潮流来借,还有那些卖东西的,一些本身就是小门小户的,卖东西,这可以理解,他们原本借钱那真是家里困难才借的,如今看到人家还银子,他们感觉不好意思了,胆子又小,想要还上,家里家业还没有完全立起来,可不就是要卖东西嘛,可是那些世家大户呢?他们会没有银子?特别是那些欠款不多,不是有接驾事宜,借了几十万两的那种,他们用的着卖东西?特别是那几个二品,三品的人家,一个个家中有多奢侈,皇帝不是没有听说过,有些家中管事出门吃个饭都要一二百两银子,这样的人家,能还不上一二万的银子?把他当猴子耍呢!你说皇帝能不冷笑。
“这可好,朕可真是看了一场大戏。典当还债,多忠义的人啊!”
皇帝的声音很冷,可惜,这听到这样语气的人真心不多,也就是他的几个心腹,所以外头的人一个个都不知道,还在尽力的表现,当然,这些事儿,皇帝即使知道,也只能是自己心里知道,为了朝政稳固,为了朝堂不至于波动,也为了维护朝廷的体面,有些事儿即使知道是怎么一会儿事儿,做起来就只能是另外一个样子,比如对待这些还钱的人家。
皇帝最终还是给了一些好处的,像是一些最早跟着贾家还银子的人家,即使知道他们只是胆子小,看中了奖赏才立马跟上,可是就凭着他们这份决断,皇帝也要给点好处,所以这一家给家中孩子一个举人的身份,那一家送这家孩子去兵营当个七品,打散了,一个个看着都有好处,还都是些看着显眼,有前途的好处,绝对让这些人家脸上好看。
另外还有一些确实查证是家中困难的,可是还是尽力还钱的人家,皇帝也很是直接,这家给个二百两银子的赏银,那家给上几匹宫中锦缎什么的,都是些实惠型的赏赐,甚至有几个皇帝在这一次还银子事件中无意间发现的底层官员中的人才什么的,也直接给提了一级官职什么的,反正奖赏的东西五花八门,几乎是人人有份,就是那些皇帝明知道他们做戏的人家也有,唯一的区别是,这样的人家皇帝给的是什么玉如意之类的恩裳,别看这东西看着高贵,看着显眼,恩宠的很,其实呢,这东西就是个坑,那东西不能卖钱,只能供着,打碎了还有罪,你说坑不坑吧。
当然这些人家中,那些勋爵们渴望的袭爵问题也得到了一些回应,有两家得到了降两等袭爵的恩旨,虽然比不得只降一等那么好,可是人家倒是也能理解,毕竟谁都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最挣得最多的,他们心里有数,能有这样的好事儿,已经不容易了,不说别的,他们家中的子孙们在勋爵门第中,最起码还能多保持一代,这就是天大的好事儿。
只有皇帝自己心里的小本子上记得很是清楚,他能给出这样恩赏的人家,那都是家中子弟还算是可以的,上进的人家,那些什么纨绔成堆,那些个家中乱七八糟的,是一个都没有发出去,甚至还只给了一些要供着的东西。
也就是说,其实在这一次的还银子的事件中,皇帝借用这恩赏的多寡,在无声中,将这些勋贵做了一个调整,如今或许看不出什么,可是在过上三五十年,这些人家的上下等级之类的,必定会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这就是帝王心术啊!
贾母要是真有心,或者在这时候也能看的出来,毕竟她也算是接受过后世无数宫心计之类洗脑的人员之一,可惜她没有这个功夫,这会儿正忙着呢,首先是孩子们,第三代的孩子这会儿都在她的屋子里,接受她的教育。
这倒不是她想要像是养贾宝玉一般的娇养什么的,也不是和儿媳妇们夺孩子,而是借口每天日子过的太过清淡,一个人感觉孤寂的很,就让那家中的两个孝子立马屁颠屁颠的把自家孩子送过来了,甚至还自己自动自发的当起了调节员,安抚着自家的媳妇,在和儿媳妇的解释中还这么说:
“父亲没了,母亲一个人冷清的厉害,看着人都清减了好些,前些时候有事儿做还好些,忙忙碌碌的,也不觉得,如今事儿都淡了,一时半会儿的也寻不到什么事儿做,母亲整个人反而没有了精神,在这样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