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穿越重生>重生南北灭隋唐>198.第198章 什么时候都有坑爹的队友

长州前线

两道防线几乎是并排穿过连绵的群山、丘陵、平原,贯穿了整个长州南北海岸,东面依据地势利用竹木、土石修筑的工事是倭国人的防线。

除了长州中间陡峭的山地因为山势陡峭高险、林木茂盛,不适合大部队行进,因此双方在这里都没有多少部队之外,靠近北部出云和靠近南面海边的备中等地是双方大军对峙的主要地点。

其中南面濒临内海的备中,相对北部的出云地势主要以缓坡山脉和低矮丘陵为主,加上这里沿海处也有一些小片平原,因此苏我用德的大军主要还是集中在南面的沿海这一块。

相对于东面这条倭国几乎修筑的面面俱到的防御工事,西面距离倭人防线五六里外这条王泽一方的防线就显得粗糙了许多,已经不能说这是一条防线了,实际上这用一串小型的屯兵点连起来的断线罢了。

而且这条屯兵线主要部分也只是在苏我用德大军对面而已,因为王泽一方的兵力过少,甚至中央的山地只是每天派出士兵去巡逻一圈,还要依靠后面的武装拓殖队协助防御一些漏洞。

幸好王泽一方相对倭国人有着骑兵方面的优势,这才可以以屯兵点为基点,骑兵为辅助,牢牢的控制住了周围的大片土地,也让先后数次偷偷溜入长州郡后方的倭人没过去多远就被消灭。

这条防线除临近苏我用德的关键地点修筑了一段工事外,其他的地方为了节约人力物力基本上是没有倭人那种连绵的工事防线,当然了这也跟姜川、曹安、张航甚至郑魁等人都没将倭人放在眼里有关。

这时有一支千多号人的兵马正堵在倭人大军前叫骂不停,为首的一员小将身穿犀皮鱼鳞铠,头戴八瓣铜盔帽,脚上穿着一双皂色箭靴,手中却是提着一支和王勇当初使的一模一样的马槊。

仔细一看,这小将正是今年已满十六岁的朱伯符,朱伯符平时就有一点痞,他麾下这些士兵除了五百多人是白狼营的青年少年外,其他的大多是特意选出来的兵油子,专门的骂战专家。

别看这些兵油子打仗不行,可是要论骂人可真的是专家,骂出来的话之气人,简直能让诸葛亮掩面而走,让司马懿吐血而死,可是面对骂战专家们不断对十八辈女性长辈的各种慰问,对面的倭国大军却是一点反应也没有。

“朱校尉,兄弟们都连着骂了两天了,可是对面的小矮子们连一点反应也没有呀!要是人家听不懂咱们的话,咱们兄弟累死了人家也不知道咱们在骂什么呀!”一名瘦的满脸褶子、面带苦相的守备副尉上前诉苦道。

这时朱伯符身上穿着一身铠甲,也是被炎热的夏日晒的不停抹汗,不过听到这名副尉的诉苦还是劝慰道:“这说明对面的矮子们心虚了,要知道倭人贵族大多精通汉学,只要是军官都是会说汉话的,咋可能听不懂呢,让兄弟们再喊上半个时辰咱们就休息!”

得了朱伯符的准信,这近千号兵油子在几名大嗓门的副尉等军官的带领下,可以说是扯开了嗓子来骂,等到了太阳升高后,这些士兵也开始累了,加上夏天的太阳实在是炎热,于是朱伯符下令撤回到己方大营。

“大郎,咱们这每天都不进攻,只是在倭人面前叫骂,可是倭人又是胆小不敢出战不说,连一点反应也没有,现在外面这么热,下回再叫阵让程二郎去吧!”热的满脸通红的朱伯符来到王泽大帐之后,一边将自己身上的铠甲解下来一边抱怨道。

王泽看着朱伯符被厚实的铠甲捂得满脸通红,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湿透,立刻递上去一碗酸梅汤,朱伯符也不跟自己兄弟客气,接过王泽递给自己的一碗酸梅汤便一饮而尽,然后觉得还不够干脆又自己给自己倒了一碗。

听到朱伯符抱怨后让自己去顶岗,也端着酸梅汤小口啜饮着的程虎没好气道:“当初还不是你非要自己抢着去的,现在又来抱怨怪谁来着!”

朱伯符被程虎一句话给堵得说不出话来,于是他赶紧转移话题道:“要我说,咱们如今这么多兵力,还有周叔的铁甲军在,小小倭人有何可惧的,不如直接猛攻不就行了么?现在费那么多事怕是人家都要笑话咱们了!”

周通拍着朱伯符的肩膀咧着大嘴笑道:“朱大郎,你周叔咱们这些汉子可都是在济州、济北郡跟数十万齐军尸山血海里打过来的,还怕个屁的倭人!就他们那小身板我们说灭就能灭了他们,如今小侯爷使点计谋只是能少损失点人手总是好的!”

王泽也是指点着中军大帐中的沙盘对朱伯符解释道:“大兄你看,如今苏我用德大军距离京都足有上千里路,我们等到郑魁叔父他们夺取五色岛(淡路岛)威胁到倭人京都时,苏我用德必然会率倭人大军紧急撤退,到时候我们再趁势掩杀,伤亡终究会小一些!”

朱伯符恍然道:“苏我用德麾下的大军可以说是倭人最精锐的军队,如果我们能够在半路消灭他们大部,那么后面对付倭国就容易多了!”

其实朱伯符只猜到了一半,王泽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让倭人离开自己的防线后,与倭人展开野战,这样己方的损失可以降低到最低点。

如今王泽、王勇两人所承受的压力不可谓不大,当初王泽、王勇二人组建军队招募士卒时就曾许诺,凡是战死的士兵家眷都可以按照这些士兵各自生前战功分到大量的抚恤金或者是选择一定数量的土地。

当时山寨在三


状态提示:198.第198章 什么时候都有坑爹的队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