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一品唐侯>1762.第1762章 横空而出

李治很生气,特别的生气。

一直一来,他都觉得自己大唐的官员就算没有达到不食人间烟火的那种地步,但至少应该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小毛病吧?

可现在倒好,先是赵顾被人戴了绿帽子,现在是汪全偷妇人,张空手不干净。

自己大唐的官员,怎么跟市井间的那些人并无什么区别?

失望,失望。

李治特别的失望。

所以,就在群臣嚷嚷个不休的时候,李治突然怒吼一声:“够了!”

整个大殿顿时安静下来,紧接着,每个人都相互张望,神色不定。

李治本来是想发脾气的,可看到自己的官员如此,顿时又有些无奈,最终只能一挥手,道:“退朝!”

李治离开之后去了御书房,他知道那汪全是武昭仪的人,所以他并不想去乾祥宫见武昭仪,不是他觉得武昭仪可能会替汪全求情什么的。

他知道武昭仪不会,这也是他最为欣赏武昭仪的地方,但他就是不怎么想去。

朝中什么人什么党派,那里骗得过他这个做皇帝的?

谁什么心思,他也多半都能猜出来。

之所以不点明,只是为了权衡和制约罢了。

长孙无忌在王仁祐被贬之后,势力空前强大,这在李治看来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所以他极其需要一股势力来与长孙无忌抗衡。

而如今整个朝堂,能跟长孙无忌抗衡的,也就只有武昭仪了。

他需要利用武昭仪,他很清楚这些情况,只是真的遇到之后,还是会有点生气罢了。

御书房的暖炉很旺,李治批阅了一些奏折之后,突然失去了兴趣,御史大夫的人选不定下来,只怕他们两人要争个没完没了。

他只是想牵制一下长孙无忌而已,可没有要他们斗个死去活来的意思。

思虑片刻之后,李治命人将吏部尚书马思源叫了来。

马思源,也算是前朝老人了。

但他最为人称道的身份,还是他是前任吏部尚书马周的堂弟。

在贞观年间,马周十分得李世民信任,在吏部尚书这个位置上做了多年,不过贞观末年,已是去世,所以这吏部尚书的位置,就交由了马思源来担任。

马思源本事自然是不如马周的,但在朝中却也算得上拔尖的能人。

得到李治召唤后,马思源不敢停留,急匆匆便赶到了御书房。

“不知圣上宣微臣来所为何事?”

马思源行礼询问,李治将朝中事情跟马思源说了一遍,这样说完,问道:“马爱卿,御史大夫这个位置,还是很重要的,汪全和张空两人都不合适,朕想问问你这个吏部尚书,可有好的人选推荐给朕?”

马思源掌管吏部,对于大唐各地的官员最是了解,他听完李治的话后,沉思了片刻,接着却又突然犹豫起来:“圣上,人选有是有,只是臣推荐出来后,怕是难得群臣认可啊。”

听到马思源这话,李治有点好奇,道:“怎会不被认可?你只管推荐,其他事莫管。”

马思源颔首应下,随后说了一个人的名字:“陆敏之!”

“陆敏之?”初听这个名字,李治觉得好生熟悉,好像在那里听到过,只是那好像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了,有关这个人的一些事情,只是模模糊糊的一些印象。

马思源见此,提醒道:“圣上,当年侯君集在西域屠城,就是陆敏之拦了圣驾给禀报的,后来圣上念其有功,便将他派到了吴王李恪的封地去,陆敏之在吴王李恪的封地,并不是很受重用,不过因为是先皇委派,双方倒也相安无事,吴王李恪谋反,朝廷彻查吴王封地,便把那陆敏之也给带到了京城。”

马思源这么一提醒,李治顿时想起了很多事情,他知道,那陆敏之被派去吴王李恪的封地,倒不是他有功,而是这么一个得罪了侯君集的人,留在京城太不安全,那时他父皇又需要一个人去监视吴王李恪,所以便把陆敏之给派了去。

只是这么多年来,陆敏之虽然在吴王李恪的封地,但却从来不曾向朝廷汇报什么吴王李恪谋反的事情,这才导致吴王李恪的兵马直接就来到了长安城下。

吴王李恪谋反的事情平定之后,朝中一些人便怀疑陆敏之跟吴王李恪是一伙的,不然为何吴王李恪阴谋造反这么多年,他却一点情况都没有发现?

所以便把陆敏之带到京城进行调查。

马思源其实说的已经算是好听的了,不过李治明白怎么回事后,自然也就清楚了马思源话里的意思。

陆敏之现在的嫌疑很大啊,这样的一个人,怎么能当御史大夫?

那简直就等于说是横空出世,震惊众人啊。

这样一个人,朝中群臣怎么可能同意?

不过仔细想想陆敏之当年做的事情,也的确有资格当这个御史大夫。

当年侯君集在西域平定多国,何等的荣耀,谁敢轻易得罪他?而陆敏之只是一个小小的随军书记,可是却敢拦截圣驾,揭露侯君集在西域做的那些事情,这等性格,还真是有点适合的。

只是不知吴王李恪谋反的事情,跟他到底有没有关系。

马思源见李治沉思,自己也不敢多言,只能在一旁站着,御书房沉寂的有点可怕,这样不知过了多久,马思源站的腿都有点麻了,可是那李治却还没有开口的意思。

这可把马思源给弄的够呛,最后思来想去,还是站出来问道:“圣上,不知对这陆敏之,您可满意?”

<

状态提示:1762.第1762章 横空而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