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仙侠修真>明末称雄>第494章 诸侯
封爵,而且还得到赐紫袍金鱼袋的资格。

只不过九个人都光着大脑袋,戴着梁冠有种不和谐的感觉。其实刘钧从没有让蒙古人剃光头,他只让清军剃过光头,但也并非是要让他们光头,只是不许他们留辨子。这事情传到蒙古人那里,不知道怎么就变成了皇帝不许汉人之外的胡族留辨发或者披发,大家干脆也就都剃了光头。

当初蒙古人归附清朝后。清人并不要求蒙古人剃发。蒙古人的发式多样,大多都有中间剃光,边上留发的习俗,论起来和满清的辨发有些类似。也只有少数在满清朝中做官的蒙古人。才会改变发式。

而现在,不需要刘钧命令,这些蒙古贵族们主动的给自己全剃光了。

“臣参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额哲等身为部落首领,都会些汉语。只是口语各异,但喊起来还是很诚恳很洪亮的。

“平身!”

在此之前,满清其实也只控制漠南蒙古,也就是俗称的漠南二十四部,对此漠北诸部,未有效控制,漠西诸部,更是鞭长莫及。

不过到了清朝夺取中原后,通过拉拢联姻以及征战,最终清人把整个蒙古诸部都拉到了他们的统治之下。

清人对蒙古实行盟旗制度。就是把一个部族划分为多个互不编属的旗,然后多个旗编为一盟。规定时间会盟,一般三年一盟。

这是一种非常有效果的策略,目的是防止蒙古诸部联合起来反对清朝,便广建诸侯分其力。比如最早与清结盟的科尔沁部族,曾是漠面诸部中实力最强的,因此满清便把他们划分为五个旗,以分化他们的力量。后来的察哈尔,也增划为六旗,喀喇沁也从两旗增为三旗。

更别提许多归附较晚的部族。更是被划分的更细。

在历史上,清朝一度把蒙古划分为两百多个大大小小的旗。以此来分解和打击其力量。如喀尔喀蒙古分成了八十六旗、青海蒙古分成了许许多多互不统属的旗,他们各自为政,无法形成统一的政治整体。从而。满清政府有效地瓦解了蒙古各部有可能的联合,分解了蒙古各部的力量,达到了统治的目的。

满清以前,蒙古人心中的汗权思想很重。虽然元以后四分五裂,但各部落还是唯认大汗为尊。

漠南蒙古最后一任大汗林丹汗,就是持传国玉玺的大汗。

清人击败林丹汗后。便将俘获的其子额哲封为亲王,位在漠南蒙古四十九旗贝勒之上。将他高高供起,保持了蒙古人心中的汗权思想,也使得蒙古各部众归心于清廷。

同时,清人统一蒙古各部后,还取消了原各部族和汗原有的称呼,而是统一按照满人官秩,分别给这些部落首领和黄金家族成员授以亲王等七等爵位,,并且按照不同等级给予不同的俸禄。

清人一面始终保持分化原则,又保证蒙古部落首领们世世为王,享富贵无于穷。

这种手段,其实很高明。这种分封再加上联姻,以及通商贸易,和开发移民屯田,最终使得蒙古人根本无法反抗清人。

刘钧是个实用主义者,他觉得清人对蒙策略很有成效,因此也毫不犹豫的拿来用了。

刘钧保留盟旗制度的同时,又在关外设省建府州县,派遣朝廷官员。既与他们展开联姻,同时也放开贸易,并加强移民。

在关外划立保留区,既有州县,也有盟旗,一个地方两套班子。

不过这都是温水煮青蛙的法子,先稳住他们,封赏赐联姻赏赐贸易等等。然后官府和军队的进驻,移民的开发,用不了多久,汉人就会超过蒙古人,蒙古人也就再翻不起浪花来了。

不过刘钧没有给蒙古人封王封公,最高的额哲也只封侯,其余人封伯或封子封男。

刘钧还制订,所有的盟旗都是三年一会盟,而且把各盟内的诸旗分为三班,每年一班轮流会盟。而且各盟旗的这些侯伯子男首领们,还有轮流入京朝见皇帝。

而最重要的一条制度,就是给各旗划立疆界。

禁止越界,一旦越界,就视为谋反,汉军可以征讨。刘钧要给这些蒙古人画地为牢,同时让蒙古的这些赐封首领们世代相袭,永远做帝国的诸侯而不是藩属,等到足够的时间,自然也就成了帝国的直接控制的疆土,可以改土归流了。

再加上在各盟旗设立汉学,推广汉语汉字,加强贸易,就能更牢牢的控制历史上一直为中原心腹之患的草原了。

“诸位,朕已经在燕北设立了燕北省和漠南省,同时在燕北省内设立了卓索图盟,在漠南省设立了昭乌达盟。”

“现在,朕将在大同以北长城外设立绥远省,并设立**盟。新的缓远省疆界将包括黄河前套,以及东面的坝上草原。**盟也将由察哈尔四旗以及土默特左右两旗以及四子部落左右旗共八旗。”

“不过为了统一方便,今后盟改为郡,旗改为州。每州由各部蒙古贵族们担任,管理本州内部落的日常行政、司法,各郡,则由朝廷选任汉蒙官员担任,领导郡下各州内蒙古部民的行政和司法等,州郡都受巡抚、总兵等监督管辖。”

以后卓索图盟、昭乌达盟和**盟,就成了卓索图郡,昭乌达郡和**郡。下面的各旗,也改为各州,如红察哈尔州,白察哈尔州等。

“如今四子部落旗和土默特旗还未归附,朕会派一支西征军前往征讨,希望察哈尔四州能够召集部落战士,出兵协助。”

额哲等立即拍着胸脯


状态提示:第494章 诸侯--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