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大唐之逍遥王>171.第171章 瓦岗内乱(三)

话分两头,翟让在自己的营帐内召集自己的心腹大将想一起切办法阻止李密的野心,想要一军歼灭李密的势力。只不过这件事看似滴水不漏,实则仍然被有心人知晓,告知于李密。之前李密写信让信使转交给宇文化及,却不知这份信被翟让所获,而且秘密的商议着如何消灭自己。

当李密悠闲自得地闲暇着坐在自己得营帐内,自饮自酌地喝着酒,脸上容光焕发,犹如关公一样。那人被李密安插在翟让身边的探子,他虽然没有得到翟让的重视,仍然被他发现翟让一系列不寻常的举动,秘密将之前的属下全部召集在一起,他就知道绝对是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他急忙将此事汇报给了李密,喝得醉醺醺的李密抬起头感觉一阵晕乎乎的,浑浊的眼睛根本就看不清楚眼前来人是谁,但是绝对猜出这人对自己没有任何的威胁力。他微微一笑,醉眼朦胧地笑道:“你……你前来……有何要事?”

“禀告将军,小人听候您的命令,潜入翟让身边,今日亲眼目睹了大首领将众人召集过来,而且这件事非常的机密,请将军赐教!”那人恭恭敬敬地回道。

李密醉眼朦胧地眼睛顷刻间变得锐利无比,直刺那人的心间,仿佛是要洞穿他一样,醉意全无,他低声严肃地问道:“你确实消息无误!”

“是的,属下确信亲眼看见大首领着急众人,若有半点虚言提头来见!”那人信誓旦旦地肯定地说道。

李密沉思了许久,吩咐道:“既然你如此确信,那就将这种情况直接报告给我,其次我想让继续监视着,你下去吧!”

那人转身离去的背影,李密眼神呆滞的久久不语,喃喃自语地叹息一声道:“我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没想到他居然真的这么做了,看样子翟让确实等不及了。既然你做初一那我就做十五,休要怪我不仁不义。”

翟让认为李密要篡权夺位,实际上他确实这样想过,由于李密的祖上是西魏八柱国将军之一,自幼出生于富裕之家,而且被祖父以及父亲言传身教,使得李密在幼年便熟读兵书、谋略等,少年成名。如今,虎落平阳被犬欺,自从他加入瓦岗军之时,无人看得起他李密,都认为他是伪君子,临阵逃脱,熟不知其中藏有内情。

当初,李密栖身于杨玄感率领的叛军之中,成为杨玄感的谋臣。由于杨玄感自身也是贵族出身,他们两人有着共同的爱好,因此成为好友。可是,两人的行军路线以及谋略却不是一致的,存在着天壤之别,将帅不和导致李渊率军镇压,杨玄感死于马下,他自己得以逃脱,否则也成为李渊的刀下亡魂。

之后加入瓦岗寨,李密的势力根本就没有,随着战事爆发,不断地与隋军交战使得他在瓦岗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人都撼动不了。此时,李密的心就已经膨胀起来,他想要翻身,不仅仅一雪前耻,将李渊踩在脚下,同时还要得到瓦岗首领的位置。

因为李密深深地觉得自己能力以及才华远超于翟让许多,投身于杨玄感的麾下,成为他的谋臣之一,跟随着杨玄感南征北战。若不是遇见李渊率领的太原军,以及万夫不当之勇的李玄霸的话,那一战谁胜谁负也说不定,关键是杨玄感听从他的建议,也不至于成为李渊的刀下亡魂。

既然已经发生过一次这样的错误,李密绝对不可能再次将错误延续到现在,他早已总结起来。李密认为当初李渊之所以能够将杨玄感率领的叛军击败,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当时的隋朝统治并没有四分五裂,大多数兵士仍然听从于隋炀帝的命令;二是,李渊率领的大军乃是太原军,且拥有李玄霸这个举世无双的杀神,硬是凭借一人之力抵御杨玄感大军的防守,使得李渊有机可趁;三是,杨玄感大权在手,不听从自己的建议,一意孤行;四是,自己手中没有一兵一卒,根本就指挥不了任何人。

于是,李密在此准备东山再起之时,就决定投奔于瓦岗寨,忍受别人难以接受的责骂与嘲讽,他坚持着自己的梦想硬是扛过去了。如果没有李密的坚持不懈,他也不会成为在瓦岗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也不曾获得瓦岗军兵士的拥戴,建立不了自己的势力,而且不断地壮大与扩充。

当初,李密身份被人识破,泄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使得他根本就无法继续隐藏自己的身份,继续教书。只能仓皇逃出,朝着瓦岗寨方向逃走。李密之所以隐姓埋名成为教书之人,也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决定的。他不仅仅能够收取一些学生,还能继续坐在家中观察大隋王朝的发展趋势,只待时机成熟他便可以再次一争天下。

李密身份泄露之事,其实也是他故意为之,因为他早就想离开此地。于是,他的学生之中就会有人贪小便宜,将他的身份公之于众。但是,李密也收取了几名心腹弟子,王伯当就是其中之一。李密投奔于瓦岗也是经过反复的思考之后才决定的。

他知道瓦岗寨的首领翟让曾经担任过东郡法曹,后来因犯罪被朝廷判处死刑。狱吏黄君汉认为翟让骁勇不寻常,于是在夜里悄悄地将翟让放了,于是翟让逃亡到瓦岗成为盗贼,而且专门与隋军为敌,截取官道上的货物以及金银,使得瓦岗寨名声大噪,之后不断地收取逃亡之人,以及不愿继续效命于朝廷的有志之士,揭竿而起。

虽然李密改头换面,隐姓埋名成为教书匠,但是朝廷发生的


状态提示:171.第171章 瓦岗内乱(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