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铁血战将>第一百一十章 攻锦洲

第一百一十章攻锦洲

返回本书返回目录

对于犬错而言:由于日曼的权力之争使得自己被视为异己分子被迫面对兵力上绝对占优势的潜龙军。.要想守住凉、夏而不是回去受到清洗的话如今赵明军的部署对他有着绝对的诱惑。一旦乘着潜龙各系军队各怀鬼胎的机会将眼前身无退路的赵明军扫下河去之后纵横无敌的日曼铁骑将对围攻延城的林俊杰和围攻夏城的刘文俊予以各个击破这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否则一旦潜龙的军队团结起来自己就算打赢了也已经元气打伤只能被张仲坚摆布了。当然这样的主力决战可以是一战定胜负一旦战败整个凉、夏诸州也就易主了。所以对于双方而言同样都是胜则全胜败则全败。对阵的双方在烈日下保持着惊人的耐心辽阔的平原上充满着肃杀的气氛。终于北国的老将开始起了战斗的第一声号令擅长进攻的日曼军在老元帅的命令下挥舞着战刀口中出令人震耳欲聋的呼啸在地震山摇的铁蹄声中如同潮水般的向赵明军压来。

身处第一线的朱猛刚显得十分的冷静战役之前在他的要求下王德终于同意调整了原先的兵力部署把原属于第五军的、装备有神龙战车的四个团调拨到朱猛刚的麾下而将第二军剩余的没有装备神龙战车的四个团交给了百里锡。所以朱猛刚实际指挥着完全装备着神龙战车的整整一个军的兵力。神龙战车每团配一百六十辆每辆二十五人分别是由四名士兵负责推动一人负责站在车上瞭望指挥二十人分别为盾牌手、弓箭手、刀枪手负责保卫的。同时每团留有一千人即一个营作为战略预备队。)对于这种兵力部署在赵明军的高层指挥官中引起了争执。神龙战车虽然在锦州之战中大显神威但是整个兵种毕竟是由南天门自己明的一种新型的兵器展出来的完全依靠神龙战车来抗衡日曼骑兵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即使在锦州战役中神龙战车也是作为防守兵力的一部分在激战中还是得到了其他步兵团的大力协助。所以这样的部署无疑是冒了巨大的风险。

但是在实战中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实战指挥过神龙战车的朱猛刚则对于神龙战车信心十足不惜立下军令状。对此王德终于在最后的时刻驳回了其他人的意见大胆的采纳了朱猛刚的建议。这件事情在日后赵明军形成了两个独有的风气:一是统帅在掌握全局战略的情况下将会尽全力尊重和满足一线指挥官战术上的要求和意见。二是赵明军在日后的大型作战将非常灵活的根据实战需要来调配兵力经常性的打破建制以战场实际情况来重新划分一线作战的各位将军的指挥许可权。就这样被授予第一梯队指挥官的朱猛刚手中拥有了全军所有的一千六百辆神龙战车足足是十个团的兵力。

他冷静的指挥军队布成了两道直阵用手中的一千六百辆神龙战车将大军保护在内层。弓箭手们张弓拔箭在将领的一声喝令之下万箭齐落向敌军之中。只见凌厉的攻击瞬间到达集合攻击的箭矢子弹遮天盖日如死神降临般直射天际而后猛扑而下。骑兵们活生生地被箭雨子弹扫飞空中人仰马嘶鲜血迸溅庞大的马身与慌乱人影在杂乱地摔跌、撞击情况惨烈至极。被射中的骑兵甚至来不及呻吟就已毙命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被活活摔死的在如此高下摔倒没有任何反应死神就已经降临了。受到攻击的日曼骑兵挥出精妙的骑术和射击术运用从在马背上学来的本领躲避着弓箭子弹同时还以颜色使自己不负骑射甲天下的盛名。

一时间弩来箭往人声鼎沸。虽然日曼人骑术一流虽然赵明军有神龙战车作为掩护但是面对如此密集的箭雨两军还未正面交锋就已经有上千人永远的倒在了战场上。阵前的朱猛刚冷静的观察着战局命令弓箭手暂退盾牌手和枪刀手上前堵在神龙战车彼此的空隙间而神龙战车则早已用铁索连成一片战车前方装备的刀枪正森然的静候着日曼骑兵。在锦州之战中大神威的神龙战车给予朱猛刚绝对的信心因而他深信神龙战车将变成一种新兵种。凭借这种攻守兼备、机动灵活的战车一定能够再次抵御住日曼人的猛攻。在他看来运用这些战车其一是可以弥补步兵奔跑度不如骑兵的弱点;其二可以进行有效的防御为后方骑兵的出战创造更为有利的时机;其三可以使士兵有所依靠充分挥士兵的战斗力队伍也会有纪律性尤其避免了像赵明军这样建军时间很短、军中凝聚力完全依靠将领个人魅力的军队的不足。

而事实上由于锦州之战后朱猛刚极力推广神龙战车的运用并在大量实战的基础上总结了非常完善的战车理论体系和实战兵法而被后世称为战车之父并因此在军事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战车的下方装上盔甲般的围裙以保卫士兵的腿和脚。战车的前方装有两排枪刀。每排枪刀各四支上面是长枪下面是短兵器。长兵器是打敌人的;短兵器是用来刺杀马匹的。战车的两边都装有铁索钩在驻营的时候战车的铁索钩连起来就成了营地。果然不出朱猛刚所料弓马娴熟的日曼骑兵面对着数量庞大、布阵严谨的神龙战车突然感到一种无力感。

不同于上次的战斗这一次整整一个军的神龙战车犹如一条巨蛇横梗在日曼人的面前形成了一道巨堑。战车前方挂列的两排犀利的刀枪阻塞了日曼铁骑前进的道路。长枪威胁着马上的战士短兵器则刺向战马。日曼人赖以纵横天下的骑术在这里没有了用武之地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章 攻锦洲--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