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抗战之血色战旗>第一百十二章 51勇士!!

清凉沟的战斗,这是在南京沦陷之后一次悲壮的阻击战。

这是一场完全不成比例的战斗。负责防御的一方,仅仅只有51个人,最有力的武器为机枪。而进攻的一方,则是十数倍于他们,拥有着精良装备的日军。

可就是这样完全不成比例的战斗,这51个**士兵,却已经在这整整坚持了7个小时。

37条忠诚的生命永远的埋葬在了这里。他们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哪怕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也没有停止战斗。

现在,他们的后路也被彻底断绝,再也无路可退。

其实从一开始他们就没有想到过要撤退!

日军的进攻暂时停止了,但阵地上的每一个兄弟都知道,当下一次进攻开始的时候,将是清凉沟上最后的一次战斗!

马德弼把剩下的13个兄弟叫到了自己身边,他点着了一枝烟,喷出了一口烟雾:“弟兄们,我们就要为党国尽忠了,有害怕的没有?”

没有人回答他,到了这个时候,就算害怕又有什么用?

马德弼也认为自己问了一句废话,狠狠地吸了一口烟:“我们的任务算是完成了,高长官和弟兄们应该已经抵达伏击地点了。弟兄们,我们拿51个换6万人,这笔买卖怎么算都值了。”

“长官。”边上忽然有人说了一句:“你说,人有来世吗?”

“有!”马德弼的回答没有任何迟疑:“我们中国人信的是菩萨,外国人信的是上帝,其实都是一个样子的,大家叫法不同而已。我们这些人死了,菩萨一定会把你们投生到一个好人家,可东洋人要是死了,保准变猪便狗,来偿还他们的孽债!”

那个问话的士兵满足地笑了:“我下辈子要是知道猪狗都是东洋人变的,我一定狠狠的打它!”

又有人在一边问道:“长官,你们咱们能打赢吗?”

“能!”马德弼的回答更加坚定,他想了一下,然后说道:“我给你们说一段芦沟桥事变后,蒋委员长发表的讲话吧。

‘.........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面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现在,和平既然绝望,只有抗战到底。那就必须不惜牺牲和倭寇死拼。我们大家都是许身革命的黄帝子孙,只有齐心努力杀敌,驱逐万恶的倭寇..........’”

说完,马德弼看着自己的弟兄们:“委员长告诉我们,只有抗战到底,不惜牺牲和倭寇死拼,才能把倭寇都给驱逐出去!说句你们可能不爱听的,日本人有什么?飞机、大炮、坦克。我们有什么?除了自己的一条命,什么也都没有!”

他稍稍地喘息了下:“可我们有的就是命,一万人不行,我们就拿十万人去和倭寇拼!十万人不行,我们就拿一百万人去和倭寇拼!总之倭寇一天不走,我们就和他们拼到底!我们这些人死了,一样还会有后来者继续和倭寇血战到底!”

兄弟们的情绪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这时候马德弼说道:

“来,弟兄们!我来教你们唱一首歌!”

他清了清嗓子,然后用并不美妙,但却苍凉浑厚的嗓音唱道: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斗守战场!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

我们的国旗在重围中飘荡飘荡,飘荡飘荡,飘荡!

八百壮士一条心,十万强敌不能挡!我们的行动伟烈,我们的气节豪壮!

同胞们起来,同胞们起来,快快赶上战场,拿八百壮士做榜样!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不会亡,不会亡,不会亡!”

会唱的,不会唱的,都轻声跟着马德弼哼了起来,渐渐的,歌声越来越大,14勇士的歌声,很快就汇聚在了战场的天空!

歌声中,日军的炮火开始肆虐!但无论如何猛烈的炮火,却也无法压制住这慷慨激昂的歌声!

日军上来了,马德弼拿起了步枪:

“弟兄们,我们没有子弹了,没有手榴弹了,他们前后都是敌人,出不去了!怎么办?和东洋人拼了,国民革命军万岁,抗战万岁!”

“国民革命军万岁,抗战万岁!”

13勇士跟随着他们的长官站了起来,面对层层叠叠冲上来的日军,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凝重,也写满了轻蔑!

有这样的勇士在,中国不会亡!

爆炸声依旧在那响着,马德弼大吼一声:

“抗战万岁!冲啊!”

“抗战万岁!冲啊!”

伴随着这样的吼声,清凉沟最后的弟兄们都冲了出去........

......

清凉沟阻击战,是在南京沦陷之后发生的一次战斗,在这次战斗中,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6师的部分士兵,和获救的**士兵一起奋战到了最后一刻!

在清凉沟的战斗中,51名**战士投入到了奋战之中,共杀死、杀伤倭寇371人,整整7个小时的战斗,让最精锐的日军第6师团寸步未进!

当最后一声枪声落定,日军还无法相信他们已经占领了清凉沟。

在这次阻击战中,**51勇士共牺牲50人,仅一人在一天后被当地人冒险从死人堆里救了回来,获救。

这人,就是指挥着着这些**勇士,奋战到了最后一刻,最后重伤昏迷的马德弼。

次后,马德弼于1938年徐州会战中期归队,当有人请他描述一下这次


状态提示:第一百十二章 51勇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