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抗战之血色战旗>第四百八十八章 局部反击
离城门不足两百米远的地方,用直瞄的形势猛烈轰击,只用了三发炮弹就炸开城门,紧接着,迫击炮和轻重机枪同时开火,掩护步兵向城内突击。

守军被突如其来的打击搞昏了头,等他们恢复清醒的时候,四门已经全部被中[***]队突破,最后只能聚集在原县政斧所在地为中心的长宽不足五百米远的区域内作困兽之斗。曰军先是用沙袋把几条街道的入口全部封死,在上面布置机枪火力点,接着把工事前面街道两侧的木质房屋全部点燃,用火势阻止对方的接近,最后,命令驻守在黄山要塞上面的部队用炮火进行支援。

曰军的部署非常稳妥,可惜遇到的对手是从南京的巷战中一路拼杀出来的百战之师。

看到曰军的部署之后,雷霆随即让鲁正霄的部队在正面和曰军对射,吸引其注意力,第四支队的主力则干脆利落地从四面八方向县政斧逼近。

随着一声声巨响,坚固的墙壁上面出现一个个巨大的破洞,稍微不结实的就轰然倒塌,端着上了刺刀的半自动步枪的战士们穿过一个个院落,一条条街道,迅速出现在曰军的背后。

丧失了全部的外围据点之后,残余的曰军急忙龟缩在一个几百米面积的深宅大院里面,利用坚固的高墙和门楼拼死抵抗。

雷霆命令步兵暂停攻击,炮兵连马上把步兵炮和迫击炮推上来。数十发炮弹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内把整个院落翻了一遍,把刚刚还威武无比的建筑变成一堆瓦砾,第九军团的战士们端着刺刀冲了上去,把侥幸脱逃的曰军一一解决掉。

紧接着,中[***]队向黄山要塞阵地冲过去,准备一鼓作气把曰军彻底解决掉。

驻守在要塞里面的曰军已经有了防备,把四挺重机枪、二十余挺轻机枪和四个掷弹筒在战壕里面一字排开,等待中[***]队发起攻击。

雷霆望着曰军阵地前沿纵横交错的十几道铁丝网,眉毛顿时拧成一个川字:当初国防部在构筑要塞外围工事的时候,显然仔细考虑过火力点的保护,因为曰军的机枪全部是隐藏在半开的掩蔽部里面,很难被摧毁,可是要想在没有摧毁敌人的机枪阵地之前去剪铁丝网的话,无异于送死!

看着他一筹莫展的样子,鲁正霄笑眯眯地说道:“雷司令,等下让你的部队做好冲锋的准备就可以了,这些铁丝网就交给我吧!”

雷霆看着他自信满满的样子,不像是开玩笑,而自己又确实没有想出妥善的办法,只好亲自去挑选突击督桓了鲁正霄。

二十多分钟之后,山脚下的轻重机枪和迫击炮、步兵炮同时开火,在曰军阵地上掀起阵阵爆炸声和满天的硝烟,紧接着,数十条硕大的黑影从鲁正霄身旁跃起,向铁丝网冲了过去。

雷霆借着爆炸的火光仔细打量着那些影子,这才发现,原来是顶着浸透了水的厚棉被的新四军战士!密集的机枪子弹不停地打在棉被上面,飞溅出点点水花,但是却无法阻止这些土坦克继续接近铁丝网。最上面的棉被在第一时间被铺在铁丝网上面,土坦克快速爬了过去,继续第二道铁丝网逼近。

看着对面这个刀枪不入的怪物,曰军一边用重机枪猛烈扫射,一边用枪榴弹轰击,妄图把他们阻挡在阵地外围。曰军的机枪打得非常刁钻,枪口几乎紧贴着地面,子弹保持着和地面不到十厘米的距离向土坦克的脚下pēn_shè而去,把山石和杂草打得满天飞舞。两辆土坦克倒在山坡上面,里面的战士被曰军的火力死死地压在棉被后面,再也无法移动半部。

雷霆果断下达出击命令,配备着枪榴弹和冲锋枪、半自动步枪的突击队迅速冲了上去,一边沿着新四军战士铺出的道路前进,一边对曰军进行压制射击。随着距离的逐渐缩小,枪榴弹的威力逐渐显示出来,坚固的机枪火力点在微型榴弹的轰击下,很快土崩瓦解,机枪火力网出现了缺口。曰军急忙转移攻击重点,优先应付快速接近的突击队,从而使土坦克们有了继续前进的机会。

刚开始,曰军看到突击队员纷纷倒在密集的机枪子弹下面,兴奋的无以复加,于是更加起劲地艹纵着机枪追逐突击队员,然而,让曰军没有想到的是,大部分倒在地下的突击队员都没有死,他们直接趴地地面上,用精准和持续不断射击压制对方。

等到曰军发现这个问题,准备把攻击重点放在突击队员的下半身的时候,新四军的土坦克们已经在铁丝网上面铺出十几条道路!

雷霆毫不犹豫地下达了总攻令,将近两千名战士从三个方向,数百米长的战线上同时发起冲锋,潮水般地向曰军固守的要塞阵地冲了上去,先是如同一股股泉水一般越过铁丝网,然后就变成奔腾不息海潮,迅速淹没了曰军阵地。

凶悍的曰军眼看大势已去,非但没有向后逃窜,反而在两名中队长的率领下跳出战壕,端着明晃晃的刺刀向中[***]队冲了过来,妄图依靠优良的拼刺技术来挽回败局。

自动武器欢快地跳动着,子弹一颗接一颗地从枪口pēn_shè而出,把无比狰狞的曰军变成一具具尸体,软软地倒在战壕的边缘——参与冲锋的一百四十五名曰军全部被击毙,冲的最快的一个躺在距离中国士兵十几米远的地方!在这个距离内,中国士兵可以轻松地把他再杀死十次!

协助雷霆夺取江阴要塞之后,鲁正霄立即带领自己的部队返回江北,与江北军团的第三支队一起在孤山


状态提示:第四百八十八章 局部反击--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