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信,军营。
宋军正在训练,枪手手持木枪,正在皇甫嵩的监督下,一枪一枪的狠捅狠刺。
“枪术之要,就在于捅,在于刺!”皇甫嵩一脸肃穆,行走在枪手间,扯起嗓子,不住指点诀窍:“你,再狠点!要当作杀辽狗!辽狗可恶,是你的敌人,不是亲人,对辽狗不必留手,杀吧!狠狠的杀!”
停下来,纠正这个枪手的不对之处,然后再离开。
在他的监督下,枪手全力以赴,拼命苦练枪术。虽然使的是木枪,却也有几分凶狠样儿。
之所以用木枪,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几杆真枪,而吴氏军工要赶造,也是来不及,仓库里又没有,只得用木枪来代替,吴骥不想担误时间。
只要练好了技巧,等枪造好了,装备起来就成,得把事儿做到头里。
吴骥给枪手们的要求是,在一根碗口粗的木桩上画了酒杯大小一个圆圈,要他们站在木桩前,每次都要能刺中这个圆圈,不能有一个遗漏,这是初步合格。
等这一步练好,就要兵士跑起来,冲到木桩前,刺中圆圈,不能有任何失误。
酒杯大小一个圆圈,在剧烈的奔跑中能下下刺中,这准性就不错了,真要两军打起来,说要刺辽军的眼睛,不会刺鼻子,宋军就大占便宜了。
刀手的训练与枪手差不多,重于实战,所有花里胡梢的东西,全部拿掉了。刀手主要练的是劈砍,要砍得准,砍得狠,要出刀如风。在这之外,还需要力道,臂力、腕力、腰力,要拧在一起,爆发出惊天一刀,就是碗口粗细的木桩也要砍断,这才能算合格。
若宋军真的练到这一步,其战力将会非常恐怖。可以想象得到,碗口粗细的木桩一刀而断,那力道是如何的猛烈,两军打起来,近身搏杀,将是相当恐怖的一件事,无论是人是马,挨上一刀,都会受不了。
兵士们训练得很认真,汗流浃背,却是没有人叫苦,咬牙苦练。
遗憾的是,宋军手中用的刀是木刀,麻扎刀不多。原因无他,兵士把刀卖了,要造来不及,吴骥不想浪费时间,只能削木刀先练起来。
在枪手、刀手、弓手里面,装备最齐全的就是弓手了,人人有弓。之所以有弓,那是因为吴骥去借的,向齐云社借的。
弓手们把弓箭卖了,没法训练。而箭术与刀术、枪术都不同,不能用木弓来代替,没有弓就没法训练,吴骥只得向齐云社借了。
经过流风盗一事,齐云社与吴骥的关系陡然拉近很多,吴骥要借弓,齐大保没二话,不仅借了弓,还借了几个箭术了得的好汉给吴骥。
归信驻军的弓手,他们的箭术实在不敢恭维,有了齐云社的好汉做教习,教他们箭术,让他们的箭术突飞猛进。
吴骥的目标是,不分兵种,人人要会近身搏杀,人人要会箭术,是以,这刀术与箭术的训练是轮流着来的。在吴骥的努力下,经过数日训练,归信军大有长进,只是,这种长进与吴骥的要求差得很远。
吴骥本人也在刻苦训练,他的身板很差劲,只有通过严格的训练,方才能强壮起来。经过这几日的训练,吴骥累得半死,好在,效果也还不错,自我感觉比起以前强壮了些。
“劈!”
吴骥双手握刀,狠狠一刀劈下,气势凶狠,可是,其力道与兵士差得太远。吴骥没有练过武,一切得从头来,虽然刻苦,一是没有底子,二是身板太差,要想达到兵士的水准,还需要很长时间,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砍!”
吴骥一刀砍在木桩上,入木不过三五分。归信军的兵士,随便拎一个出来,也能入寸一两寸,这差距非常明显。更别说,要达到吴骥要求的劈断碗口粗细的木桩,还不知道要猴年马月。
“吴指挥,你行的!”
“你一定行的!”
兵士不仅没有笑话吴骥,反而是为吴骥加油鼓劲。吴骥在他们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他们断不会笑话吴骥。
“吴指挥,你身子骨弱,元气不足,如此练,不得其法。”皇甫嵩来到吴骥身边,打量着吴骥,道:“要是吴指挥吃得苦头,我倒是有个法子,可以让你迅速强壮起来。”
“你有办法?”这是吴骥来到宋朝,听到的最好消息了,不由得眼睛一亮。
“只要你吃得苦!”皇甫嵩微微点头,提醒道:“这法子痛苦万分,就怕你忍受不住。”
“那好吧!”皇甫嵩眼中精光一闪,道:“你先围着校场,跑上十圈再说。”
“十圈?”这校场不小,十圈就是五六千米,以吴骥眼下的身体情况,跑上十圈肯定受不了,吴骥有些怵。
“怎么了?不敢?”皇甫嵩眼中光芒闪烁,打量着吴骥,颇有点瞧不起。
“拼了!”吴骥不是个认输的人,这种大运动量,对他来说,固然有些难以承受,却是可以挑战极限,一旦打破极限,就会让身体强壮起来。
吴骥还刀入鞘,吸口气,大吼一声,豹子般冲了出去,很是矫健。
“好!好!吴指挥生猛!”兵士们看在眼里,为吴骥叫好。
皇甫嵩没有说话,眉头一掀,嘀咕了一句:“能坚持下去,才叫好。”
果如他所说,吴骥这生猛劲头不过一圈,一圈之后,就气喘如牛了,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呼呼!”吴骥气喘如牛,胸口都快窒息了,好象给一块巨石压住似的。可是,吴骥不会认输,咬紧牙关,接着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