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草清>第九百三十七章 后门大开,献功争赎罪
梁论”政策最关键的外在体现。

现在英华北伐,如何处置满人旗人的政策一直没出笼。就只有民间舆论四处横行,占主流的还是激进派的政策,要满清文武官员将功赎罪。毅然南投的心理门槛太高。

山长想拍胸脯,保这参将护人一功,却感自己人微言轻。无力在这种事上打保票,又读书人心性发作,觉得难以保证之事就不该随意允诺,顿觉内心煎熬不已,转而埋怨起皇帝和朝堂,乃至之前被解散的两院,为什么没能尽早出台处置满人令。

参将很是遗憾,正要招呼部下押人走。一人忽然从围观人群中挤出来,朗声道:“只要你护住这里,不涉之后的兵戈之事,我保你,保你部下中的旗人不但无罪,还能lùn_gōng!”

这人作僧人打扮,可看头上的秃瓢全无青茬。显是刚剃的,而整个人气宇轩昂,更非日日所见的清人。

参将拱手道:“这位是……”

那和尚道:“本人乃大英通事馆驻清太原领事馆武事参赞,恒东骏!”

正主来了!

参将心中一声高叫,径直屈膝跪拜道:“请恒参赞教我!”

真能有将功赎罪的出路。鬼才跟着那穆赫德一条路走到黑呢!

参将跪在地上,一颗心却飘到了云上,总算能有出路了!别看眼下太原府乃至周边,官民一片众志成城抗南蛮的景象,可那不过是英华始终没出台满人处置令的原因。清算满人旗人的民间舆论,以及河东道拔除晋商豪强之事,都推着军政官员和绅商豪强不得不抱住大清这根朽木,继续随波逐流,现在有大英官员出面担保,参将自觉已是无比幸运。

听得恒东骏一番交代,不立旗号不站队,就只以阳奉阴违之策,护住这一片英华产业,保护英华民人安全,参将不迭应道:“但听参赞吩咐!”

恒东骏向山长、夫子以及一旁也被押来的天庙众人拱手道:“我们领事馆的职责就是守护国人,恒某来得太慢,让诸位受惊了。”

众人欣慰异常,同时长拜,烈火见真金,大英官府是为谁办事,大英一国是谁的国,今日真有了切身体会。领事馆本就被围了,他们都没指望过国中官员伸手,没想到这恒参赞不惜冒险,扮成和尚出了城。

恒东骏回到城中左所街领事馆附近时,已是层层绿旗兵围困,本还要找人间接联络馆中同僚,绿旗兵里有军官见了他的光头,举手喊道:“是恒参赞么?王领事正在馆中相候,嘱小人等招呼一声……”

嘿,听这意思,领事连绿旗兵也招抚了?可这后门是不是开得太大了?

恒东骏进了馆中,向太原领事王资说起自己的担忧,王资道:“鞑清山西布政使尹继善跟我搭上了线……倒不是为他自己,而是借赦免太原旗人眷属之名,献上一大功,为满人一族埋点人情线。”

恒东骏皱眉道:“这不是跟陈相和谢知事对山西的谋划冲突了么,山西就是要从重从厉地梳洗一遍,更不能给晋商旗人明开口子……”

南北事务总署在山西的策略有一项是行于整个北方的,那就是不公开招降纳叛,更任由满清朝堂和官府鼓噪英华民间的激进反满政策,这也是皇帝所颁的不具文谕旨。

英华北伐,真要来一嗓子降者无罪,有功大用,别说骑墙派汉奸,就连满人,怕都要降六七成。然后呢?麻烦就全烂在锅里了,重组北方格局的目标就多了无数阻力,把满人赶出去的打算也要落空。

先吃下北方,再搞事后清算也不是不行,可这些人再弄出什么乱子难以保证,而国中舆论也会有异议,别说现在英华一国得讲信誉,古时历代王朝也都得守起码的颜面……

英华军、政、工商乃至民心等各方面都稳稳压着满清,北伐多点阻力不怕,就如治恶疮一般,把脓毒尽量挤出来,痛是痛,可这种开刀引流策略,比温养散毒,待其自愈的策略见效更快,遗患也少得多。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政策僵化,一点口子都不留。之前恒东骏为照应国人而许了那绿营参将的前程,这就是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现在王资要给尹继善开如此宽一条口子,严治山西的策略岂不是要就此落空?

王资解释道:“尹继善也明白我们的用心。答应会尽量把人带走的。”

恒东骏苦笑道:“终究会有不少人看出端倪,顺竿子往上爬的。”

王资摊手:“这也没办法,郑巡抚传来消息。说国中各界都开始北上了,咱们总不能被民人牵着鼻子走。”

恒东骏还想说什么,就有人来通报说。某某暗中求见,自称是太原知府的亲信幕僚,两人相对无语。

先是太原知府通过亲信来献城防情报和兵力部署图,还愿说服不少团练乡勇起事。

接着是旗营几个领兵官的心腹家人来暗中投效,相约起事。

再来的一个更让人无语,是穆赫德身边的行军师爷,可这家伙不是代表穆赫德而来的,是为他家族而来。这个山西山西粮商出身的师爷献上了穆赫德的一整套行军部署方案,还拍胸脯说穆赫德有任何决策,他都会第一时间传到领事馆来。

之后来的人更多了,这知县那通判,甚至翼宁兵备道都亲身上门,跪地请降,还有络绎不绝的晋商豪强。一个个都争着保证自己能护住某府某县的英华民人以及工商资产。

这当然是尹继善走漏的风声,两人被这阵仗搞得有些慌了手脚,召集领事馆所


状态提示:第九百三十七章 后门大开,献功争赎罪--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