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立隋>第八十七章 孤城

洛河水,顺着偃师城南端绕了一个圈之后,悠悠的向东流去,然后又汇入了大河,奔腾到海。

就在昨日黄昏时分,洛河水位突然暴涨,这种异象自然引起了杨浩的注意,派人探查之后,却是发现尚有几具郑军的尸首,被泡得全身浮肿,已经断气了。从这样的情形来看,杨浩已经猜到了一些了,想不到,徐世勣居然用水淹的办法。

而就在稍晚一些的时候,时间刚进子时,就接到了徐世勣的情报,详细的记录了金镛城一战的情况。

“卢照夕?”杨浩沉吟,初唐四杰之中有个卢照邻,只是不知道这两人有什么关系?不过随后,抛开这个念头,关注起战报起来。

郑军总计两万人,溺死者至少上万,因为尚有一些人寻不到尸首,但是计算出来的,是大约有万余人,俘虏七千人,余下的缺口,应该就是朱淕以及两军对阵时被隋军斩杀的士卒。而自己,则损失不到两千,这样的战绩,可以说是不错。这不是击溃战,而是近乎于歼灭战了。

这些俘虏,留着,会消耗粮食,而且不可用,忠心度大打折扣。至于斩杀,却不可取。夺取洛阳之后,杨浩的目的就是要迁都洛阳,从而可以更好的掌控中原,明帝建造东都,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如果斩杀,洛阳民心不稳,想了一想,让人安排这些士卒,前去武安郡,还是挖矿。河北的武器较为精良,就是因为燃料是石炭,燃烧的温度高,打造出来的铁,杂质少,虽然还比不上钢,却比一般的铁要好上许多。

本来河东多石炭,杨浩是知道的,后世中,山西的存煤品质好,易开采,多是浅层开采,成本低廉,短期内就可以投入使用,比起印象中的其他地方,尤其是南方的煤矿,有着巨大的优势。

只是,河东初定,石炭这种东西,一定要掌控在政府的手中,以避免世家取得开采权,那便是暴利。政府开采,同时设立有效的监督机构,反腐倡廉,尽量避免有人利用石炭大做文章,甚至是暗中卖给李唐。因此,杨浩并不急于开采,只要邯郸一带的石炭矿藏,能够及时生产,在这个时代,就足够了。

七千俘虏,就是押送至武安郡,这样不仅没有屠杀的罪名,还可以开采所需的石炭,一举两得。前番,河东的战俘,表现良好的,又是河东人士的,有的被放回,有的则就任小组长、小队长之类,情况比起一般的工人,要好上许多。

如果产量高,所在队又不死人,表现忠心良好,那些人还可以逐步提升,毕竟日后,若是天下大统,开采石炭,就要出现变化。那时候,除非是掳猎高丽人,尚或是突厥人,尚或是吐蕃人、西域人,才可能有战俘。而光凭战俘,远远不够,那就要在百姓之中,招收民工,进行全国大开采。虽然大量燃烧石炭,也有缺点,只是那是工业化必须的一步,杨浩没有想着能够改变多少,例如他心中的那些制度,仿效西方的内阁,君主立宪等等,那些都是不可取,太超越了。

明帝只是科举,就闹得世家离心,只要能够将这一制度稳定,原本的李唐立国近三百年,如今的隋也并非不可能。当然那一切,是建立在君明臣贤的基础上,若是出现一两个陈后主,说不定几代就玩完。不过他也管不到那么多,只要自己这两三代内,不重用胡人,那就成了。

契丹汉化,建立大辽,成为宋的大敌,后来的女真也是如此。就是前朝北魏,也是极度汉化的政权,还一度将位于大同的国度迁到洛阳,就是为了更好的控制中原。当然那些已经过去或还很遥远,只有那将大唐推向衰败的安史之乱,就在这数代之内,防微杜渐,不得不防。

写好书信,让人递往金镛城,杨浩这才舒展了一下双臂,站起身来,微微沉吟之后,说道:“叫凌敬来,朕有事要问。”

守在门外的亲兵回答着,脚步声响起,不过只是片刻,那脚步声又回来了,一人说着:“陛下,凌大人到了。”

杨浩微微吃了一惊,旋即想到应是恰好凌敬有事,要不然也不会来的如此之快,于是便道:“请他进来!”

凌敬进来,躬身道:“陛下。”

“不必多礼!”杨浩说着,又道:“如今金镛城已下,朕决定这两日就兵发洛阳,爱卿以为如何?”

凌敬一愣,道:“看来陛下已经知道消息了,此时进兵,正是良机!”

杨浩眼神一凝,略作思考,忽然笑道:“莫不是刘兰成有了消息!”

凌敬也是笑着,杨浩如此说,应该是还没有接到消息了,于是从袖中取出军文,道:“陛下,这是快马传递而来的。”

杨浩接过,打开一瞧,顿时笑道:“想不到刘兰成居然奇袭颍川,那孟海公兵临许昌,许昌居然不战而降,实是运气好到了极点。”

“那是陛下洪福。”凌敬说着,想了一想,又道:“陛下,刘兰成部既已攻下颍川。薛万述、薛万淑两位将军在山东剿匪也差不多了,不如让薛万述守梁郡,薛万淑守彭城郡,再让孟海公夺取颍川郡诸县,乘势夺取南阳,威胁武关。”

杨浩沉吟,从南阳盆地往西北,就是武关,而出武关,走青泥,就可以进长安。李唐有地利,这统一天下一战,必定是长安一战,只要夺取了长安,李唐气数就已经尽了,哪怕是逃到巴蜀,也就无所作为了。

只是如今武关在李唐手中,想要夺取,尚有些困难,不过只要夺取了南阳郡


状态提示:第八十七章 孤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