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唯我独裁>第472章 全球海军假日
如今中华帝国崛起成功,欧美列强已经承认了中华帝国的崛起不可阻挡,因此中华帝国今后的国际方针就是融入列强世界里,不能给所有列强人人自危的感觉,全球树敌对中华帝国今后的发展没有好处。因此这次大规模裁减海军,无疑向全世界各国人民释放了一个中华帝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的信号,让全世界的人民都知道中华帝国为了换取和平所作出的巨大让步。

也正因为中华帝国肯一口气裁减掉180万吨,才使得英法德意等国痛痛快快的签署了裁军协议,并且对中华帝国的和平态度和做法高度赞扬,称中华帝国表示今后将更广泛的合作下去。

中华帝国海军裁减的吨位主要集中在服役在七八年以上的过时战列舰、战列巡洋舰、战列驱逐舰和改装型的航空母舰,以及老式的重巡洋舰、轻巡洋舰、驱逐舰和潜艇。超级战列舰、超级战巡、神盾防空巡洋舰、大型航空母舰、大型潜艇等都保留了下来,战斗力实际上有增无减。

虽然英国放弃了对世界海军霸主地位的幻想,但是这次限制军备中无疑占了便宜。因为英国海军此时的总吨位剩下不过三十万吨,距离规定的60万吨还有30万吨的空间。虽然英国海军一时间无法补充这部分吨位空白,但只要等到英国财力好转,那么英国海军还是世界第二。

英国能够获得六十万吨的额度,其实还是中华帝国在背后施加的影响造成的。由于德国海军一跃成为世界第二海军,那么就有了挑战中华帝国海军的资格。尽管中华帝国跟德国的关系很好,但是在根本性问题上还是不会让步的。

为了削弱德国海军,中华帝国向德国魏玛共和国政府施加了压力,借口德国赶走了威廉二世,严重伤害了中华帝国人民的感情,因此在帮助德国恢复经济的问题上,中华帝国设置了层层关卡刁难。

德国魏玛共和国刚刚建立,国内秩序混乱,经济动荡,军心不稳,迫切需要外部政治、经济的支持。而大战之后,全球唯一有此能力的便是中华帝国了,因此借助中华帝国的力量恢复国力是魏玛政府的首要任务。

当中华帝国在海军军备限制问题上向德国施压时,魏玛政府顿时明白了中华帝国的担忧之处,那就是德国海军的高速膨胀让中华帝国感到了威胁。德国政府心里非常清楚,德国公海舰队能够打赢日德兰海战,根本就是中华帝国在背后的帮助,否则如今的战败国很可能就是德国了。魏玛政府自然不敢向中华帝国发起挑战,因此只能削减德国海军军备。

德国方面在英德海军吨位比例上原本坚持对等,但是魏玛政府最终借口英国拥有广泛的殖民地需要保护为由,主动让德国海军军备比例降为5.5,这样就使得英国海军吨位超过德国,爬到了世界第二的位置上。

事实上,魏玛政府故意退居第三位,避免让中华帝国产生德国海军要超过中华帝国的印象,而让英国做这个出头鸟,以此来转移中华帝国对德国海军的担忧。

这样,英国获得了六十万吨的额度,实际上却是变成了中华帝国所警惕的目标,而德国虽然降至五十五万吨的额度,但却避免了中华帝国对其的猜忌,同时英国海军需要保护海外殖民地,六十万吨一分开就没有多少了,德国海军基本上防御本土为主,容易在北海上形成局部海军力量优势。因此,英德之间的博弈实际上是德国获胜。

~《》~


状态提示:第472章 全球海军假日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