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1908之钢铁雄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和谈,不,是谈判!

收费章节(24点)

第一百三十七章和谈,不,是谈判!

“**,不行啊,这也冲不上去啊”

震天的炮声作为背景,张勋灰头土脸的走进了司令部内。

不过这个时候司令部里的人都是忙来忙去的,所以哪怕张勋进来的声音很大,注意到他的也没几个。

不过别人不注意,蔡锷这个司令却不能不注意。所以等到张勋大张旗鼓的走进来后,还在看着地图的蔡锷已经抬起头笑着道。

“少轩兄,你回来啦…”

“啊,司令,我回来了…”

说着张勋走到了蔡锷的桌前,然后拿起桌上的一杯水就“咕嘟咕嘟”的喝了起来,半响后才开口道。

“司令,不行啊,实在是冲不上去啊…”

虽然张勋的话很有点那个什么的意思,不过蔡锷到是没有责怪他。

因为刚刚蔡锷一直在看着战局,虽然张勋没有攻克日军的防线,不过张勋的那个师的确是已经卖命了。没有攻下日军的阵地,实是因为日军的火力要更猛一些,到是不乖张勋。

不过…

看着留着一个光头的张勋,蔡锷总是觉得有些耐人寻味。

自从张勋被严光给强制的剃了个光头后,张勋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就重新复领他的那个师,一切就好象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

不过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蔡锷才会觉得有些奇怪。

说起来,蔡锷其实和张勋的交往并不是很深。不过就算这样,蔡锷还是听说过张勋对清室的忠诚。而且这些话还是蒋百里告诉蔡锷的,既然是蒋百里的话,蔡锷就更是深信不疑了。

可是现在的蔡锷,表现的却一点都…

似乎就好象什么都不在意一样,这真的是让蔡锷不得不防啊…

不过眼下最要紧的还是对日本人的战事,而张勋的部队,战斗力不能算强,至少还不如老北洋的几个师,可也和清末新军的战斗力差不多。论实力的话,还是不错的。再加上张勋的部队和靳云鹏的那个师一样,都是曾经驻扎过山东的部队,对山东的地势相当的熟悉,所以蔡锷还真有用的着张勋的地方,因此哪怕是对张勋有些猜忌,蔡锷也是不得不用他…

“少轩兄,怎么样?日本人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吧”

这么说着,一个勤务兵已经在蔡锷的示意下拿着一条湿毛巾走了过来。

张勋到是不客气,直接就取了过来,然后擦了擦脸上的泥土。

等到那张老脸都擦的差不多了,张勋才开口道。

“的确,这些小鬼子还真是不好对付,也不知道你们当初是怎么将这些小鬼子赶回来的。”

这么说的时候,张勋显然还在为自己部队的伤亡赶到有些心疼。

说到底,虽然已经被整编了,部队里也安插了一些四川军校和保定军校的人,可张勋的这个师毕竟是他亲手带出来的部队。而刚刚的战事中又损失了那么多,实在是没有不让张勋心疼的理由。

而听了张勋的话,蔡锷却只是笑了笑,并没有说别的话。

张勋当然会觉得难了很多,事实上现在蔡锷自己也觉得很难。

不是因为别的,现在的日军虽然已经被蔡锷给逼到了边缘,似乎只差一步就会被蔡锷给推下海一样。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虽然日军已经这样了,但是他们却得到了一件强有力的支援,那就是日本远征舰队的火力支援…

日本远征舰队的主力舰上,几乎每艘舰上面都装有大量的大口径舰炮,其中一部分已经达到了356,而次一级,同时也是较多的一级则达到了305…

而且日本人还拉来了一些150加农炮过来,对寺内正毅进行了很大程度的火力支援。

明治45年式150重型加农炮…

这种火炮主要用于海岸防御与压制射击用途,装备日军要塞重炮兵联队。

口径虽然只有150,炮管的长度却达到了50倍径,射程也达到了相当惊人的20公里。当然,这个是野外的,如果是炮台固定的话,可以达到22公里半的地步。

要知道,德国同口径的150加农炮的射程也只有12公里左右,倍径也只有l40而已…

当然,要达到这样的射程,牺牲也是不小的,比如说在炮台固定的时候重量达到了近23吨,而到了野外的时候,在加装炮盾的情况下则达到了26吨…

20多吨的重量啊…

德国人在1910年产的210榴弹炮的重量也不过才七吨,1916年生产的150加农炮,射程在同样达到了近23公里的情况下,重量也只有十吨而已…

这样的火炮,虽然据说也能用来用作野战用途。但是以这个时代的交通而言,他唯一的宿命,就只能安装在炮台上,用来对付那些来袭的外国战舰罢了。

本来他们的宿命,就是在某座炮台上摆放着,然后用他们的一生来等待一个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到来的敌人。

不过现在…

鉴于日本远征军在重火力上太过弱势,大隈重信也只能将部署在要塞炮兵联队内的150重炮全都调了过来——————反正现在寺内正毅也已经被逼在海边了,到是不需要担心这些火炮的重量问题。

原本日?000的炮群对上国防军炮群的时候就7敲挥幸徽降哪芰c再加上远征6由系慕1冢两者本来就已经够难对付的了u飧鍪焙蛟偌由险庑?50的重型加农炮,要知道,通常来讲要塞用的岸防跑射程比舰炮和一般的野炮都远,就是因为他们是在要塞上用的,压根不需要考虑挪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七章 和谈,不,是谈判!--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