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巴比伦帝国>第五十一章 空军赶到

经过一晚上的准备,空军的攻击机群,终于登上了苏桑吉尔德沼泽地的舞台。

飞在最前面的,是两架米格-25截击机。

作为截击机,米格-25是最出色的,凭借着加力推力达110千牛的两台涡喷发动机,米格-25可以飞出3倍音速的极限速度来,不过这种状态只能维持三分钟,即使如此,凭借着优异的气动布局,巡航时米格-25也比米格-21要快。

米格-25到达战场上,主要的任务就是侦查战场形势,与最头疼的f-14争夺制空权。

米格-25的长机,还是由“天隼”雷耶尔驾驶的,这已经是他的第四十次战斗升空。

f-14可怕吗?每次遇到熊猫,伊拉克的空军都会丢盔弃甲,狼狈而逃,雷耶尔决心改变这个状态,让伊拉克空军重新拾回信心。因为,雷耶尔从苏军教官那里知道,脉冲多普勒雷达是比较出色,但是,也有着一个重大缺陷,他苦练了一个动作,可以让自己的飞机信号,在对方的雷达上脱锁。

接着,是一个米格-21的四机编队,他们携带的,也都是空空导弹,他们的任务,是保护后面慢吞吞的苏-20攻击机。

苏-20攻击机,是苏-17装配匠的出口型号,后者是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变后掠翼单座战斗轰炸机,是由固定翼战斗轰炸机苏-7发展而来的。

由于采用机头进气口,所以看起来和米格-21有些相似,但中心锥体放大,内可装测距仪、全向警戒雷达等火控电子设备,两根皮托管装在机头上方。机身背部拥有高大的脊舱,用于容纳更多燃油与设备。在这个时代,最流行的就是可变后掠翼,苏-20的颇有特色的外翼段可变后掠机翼为中单翼形,外翼后掠范围为28-62度。武器挂架共有8个,其中2个专挂副油箱,其余6个可挂总计4000千克的各类对地攻击武器(如火箭发射巢、240毫米大直径火箭弹、减速炸弹、as-7黑牛空对地导弹等),机翼根部内装2门30毫米hp-30机炮,各带弹70发,全机外形相当矫健威武。

由于发动机落后,导致空载时推重比都不到1,苏-20攻击机拖着弹药,慢吞吞地爬了过来。

而更加慢的米-24雌鹿,将会在半个小时后到达战场。

此时,米格-25已经将整个空域扫了一遍,没有发现有对方战斗机活动。

他们知道,伊朗人的空军已经不如开战时了,由于零件短缺,许多熊猫都无法起飞,既然伊朗的空军没有来,那这里就是自己的天空!

此刻,地面上的伊朗装甲部队,已经有了一丝慌乱。

拉贾维没有想到,他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环:这里虽然平时很少有战斗机活动,但是,自己被发现之后,伊拉克行动缓慢的空军,如果能够赶到这里,那绝对就是另一种结果。

装甲部队对空军,那就是死路一条,死得连渣都不剩。

他立刻向后方请援,无论如何,也要派出战斗机,将头顶的这些家伙赶走,即便f-14熊猫无法过来,就是老式的f-5虎式战斗机来了也行。

快点啊,时间就是生命,在发现头顶的两架米格-25之后,拉贾维就立刻向阿瓦士请求援助。

第二条命令,那就是,装甲师全师出击!

在己方的空中力量没有到达之前,想要逃避对方的空中打击,那就只有一个方法:和对方混在一起!

只要双方一交火,彼此之间阵型乱了,到处都是双方的战车,这种情况下,天空中的那些攻击机,根本就无法对己方进行有效的打击,光是敌我分辨,就是一项很麻烦的事情。

而且,现在双方都很缺乏精确攻击弹药,靠着火箭弹,想要不发生误伤,有些困难。

所以,拉贾维让己方的所有装甲车辆,全速出击,和对方搅在一起。

很可惜,慢了一秒。

对方的所有坦克都在向后退,装甲车更是退得欢,虽然对方直接挂着倒档后退,导致车速不能过快,但是,这里是沼泽地,己方的坦克前进速度也不快,所以,两军之间,一直有这界限分明的一段距离。

这一段距离,就是生与死的距离。一会儿,对方从空中覆盖性的火箭弹就会下来,如果在地面上,火箭弹不足为惧,但是在天空中,从天而降的火箭弹,对顶部薄弱的装甲来说,酋长也受不了,更何况,能够装在攻击机上的火箭弹,都是大口径的,被240毫米的大型火箭弹来上一下子,只要不是前装甲,哪里都受不了。

拉贾维的第三条命令,就是让由163自行高炮,立刻转入战斗状态。

这是一种6管的20毫米口径对空火力,用来伴随装甲部队,进行野战防空,但是,对于头顶上的战斗机,能够起到多大的效果,恐怕只有真主知道了。

拉贾维不知道,此刻沙拉夫将军和阿伯尔哈桑总指挥,遇到了大麻烦。

得知了伊拉克空军出现,阿伯尔立刻命令,位于阿瓦士以东的空军基地,起飞两个中队的f-5战斗机,驱赶沼泽地上空的伊拉克飞机。

至于威力强大的熊猫,需要承担保卫要地领空的职责,阿伯尔没有能力调动。

谁知,空军基地居然拒绝执行最高防御委员会主席阿伯尔的命令,理由是,最高精神领袖霍梅尼下达了命令,空军直接执行他的命令。

阿伯尔知道,麻烦大了。

在推翻巴维列王朝的革命中,阿伯尔和霍梅尼亲密无间,但是,随着时间的延续,两人之间的分歧,越来


状态提示:第五十一章 空军赶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