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民国枭雄>第二百二十三章难产的作战计划T
出朝鲜驻军的进攻论。果然。河田畏出来说他不合适说的话。

“东北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之一,是否可以考虑,用飞机从朝鲜起飞轰炸沈阳?”石原莞尔提出一个还算靠谱的意见。他不忍心看着河田畏孤军奋战。

“不行,陆军必须发起主动攻击,这是陛下的意思。”杉杉元才不管那么多,直接把话说死。对此美津立刻接过话道:“卑职明白了,这就让参谋部制定作战计划。”言下之意,即便大本营总参谋部没有作战指令,朝鲜军也决定单干。

河田畏欲言又止。默默的摘下军刀,放在台上,低头道:“如此。我请求辞去朝鲜军参谋长的职务,我希望能下部队,哪怕做一名普通的士兵也行。”

杉杉元道:“河田君,不要这样。帝国需要你的才华。无论如何,请帮一帮美津君。”

河田畏道:“阁下,朝鲜北部的地形很适合防御,中国人的机械化部队无法施展,利用有利地形朝鲜军可以用少量的兵力牵制中国人的大部队。等到海军歼灭了中国海军的主力之后,陆军可以在中国的南方登陆,南方的水网纵横,不适合中国机械化部队的运动。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我军可以随意在某地登陆,这样中**队就必须处处设防。这本是对话作战的最佳选择。既然陛下坚持,阁下也坚持,在下只好服从。”

要不怎么说河田畏人缘好呢,说话总是把道理讲明白了。永田铁山在心里暗暗叹息,难得出这么一个明白人,要为那些糊涂蛋的行为负责。日本陆军的明白人还是太少了。

“那么就拜托河田君了。”美津倒是没啥意见,反而朝河田畏鞠躬。日本陆军上下一致公认的天才嘛,日本陆军的大脑,能有他当参谋长,是很多司令羡慕的事情。

“永田阁下的建议还是合适的,鸭绿江防线虽然难以攻克,但是就军事角度而言,我一军一旦攻击不利,退守也不会太难。对华进攻的关键是如何突破中国人的鸭绿江防线,就这个问题,我认为主要还是要集中陆航的力量,集中帝国仅有的两个机械化师团的力量,集中帝国所有重炮力量。为了呼应朝鲜的进攻计划,远东驻军可以采取佯动,甚至可以发起一下小规模的战斗策应,吸引中**队的注意力。这里我要重点提一下,尽量与海军进行沟通,从朝鲜到本土的航线,必须保护好。要求海军在元山、仁川附近海域布雷,防备中国人从这两个地方登陆。最重要的是,要求海军加大反潜力度,否则中国人的潜艇会切断我军海上运输线,届时朝鲜军即便在战场上有所斩获,也会因后勤不济而中断。…………。”河田畏侃侃而谈,没一句话在其他人听来都是很有道理的话,条理分明,敌我对比分析精准。

实际上河田畏一直在误导在座的各位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万一海军打了败仗怎么办?这个问题一直隐藏的很巧妙,如果海军打败,那么集中在朝鲜的日本仅有的两个机械化师团,数量不多的重炮部队,就全都变成了瓮中之鳖。中国海军只要登陆对马,就能掐断朝鲜陆军的后勤补给线,粮食还可以就地征集,军火就只能越打越少了。对中国海军有绝对信心的河田畏,悄悄的挖了一个巨坑。

到时候海军一旦战败,大家只会去想这是海军的问题,跟陆军无关。海军倒霉,陆军倒是很乐意看见的。大的方向定下来了,具体的细节只能慢慢的补充,在会海军部也在头疼。

日本海军现役六艘航母,在孟加拉湾一家伙被击沉了两艘,这个损失让日本海军痛彻心扉。刚得到消息的山本五十六直接喷了一口老血,别看日本海军貌似强大,损失两艘航母想补上就太难了。日本可不是美帝那种土豪,造航母的速度飞快,而且一开工就不是一条两条,而是七八条甚至更多。以日本现有的造船能力,别说跟美国比了,就连中国都比不上了。中国只要愿意,江南造船厂可以早航母的船坞就有四个,钦州造船厂可以同时造两条轻型航母,湛江造船厂可以同时造两条,青岛造船厂也可以同时造两条。这就是钢铁产量上来的威力之所在,日本即便有那么多可用的船台,也没那么多钢铁来造船。

现在中国现役的航母为八艘,日本海军仅有的四艘航母怎么打这一仗,这个问题太头疼了。还有一个更为头疼的问题,就是偷袭计划实际上已经破产了,中国已经率先宣战了。黑岛龟人的首选计划是集中联合舰队的主力先打掉中国的第二舰队,这个计划的前提是抢在中国海军的力量集结之前。次选计划是海军主力南下,伏击中国海军的第三和第四舰队主力。这个计划较为稳妥,问题是怎么解决情报的问题。第三个选择就比较少见了,利用战列舰打航母。什么意思呢?制定一个计划,用航母吸引中国海军的力量,战列舰不是有速度优势么?可以制造机会在夜间让战列舰靠近中国航母之后打击之。

三个计划都不怎么靠谱,作为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只能指望日本海军的素质高于中国海军这一点能发挥作用了。至于选择哪个计划,山本也在迟疑之中。米内光政这个海军大臣,则只管下命令,反正海军一定要尽快拿出一个合适的作战计划打一仗。

其实这个时候最着急的是米内光政,因为中日宣战之后,台湾海峡的航线已经不存在了。只能走菲律宾这边的航线。问题是这条航线最近三天频频遭到中国潜艇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三章难产的作战计划T--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