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科幻未来>请爱护救世主>第74章 赤道环攻略(3)

跟拉达姆这种东西战斗其实非常枯燥。 因为它们除了冲冲冲外,就不会什么别的东西。而应对的方法也就是用火力覆盖然后再覆盖。植物就是植物,就算可以硬化和快速再生也还是植物。只要火力足够,放倒他们并不是什么难事。

苏禄海水下,十几艘用战略导弹核潜艇改装的水下运输舰悄悄的接近了东马来西的山打根。这是现在人类唯一能越过天空荷电粒子炮封锁线的方法了。水下排水量超过三万吨的台风级核潜艇算是人类现在最庞大的水下运输力量。也是人类一直以来打算攻击太平洋诸岛所能想到唯一方法。

但是,水下运输是可行,上百米的海水对荷电粒子炮能有效的屏蔽。但是问题是你不能不浮上来啊。没有靠谱的登陆场,甚至连火力支援都做不到的情况下,潜艇搭载陆战队就是找死。恐怕刚刚露头就会被蜂拥而来的拉达姆抓的稀烂。

而夏伯阳和d-boy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不管是谁,他们都有无视头上的荷电粒子炮的能力,同时也有大规模扫清滩头拉达姆兽的能力,接下来,只要解决短时间内的头上荷电粒子炮的威胁,就能够完成这一次登陆。

夏伯阳潜艇的正前方。海水对他来说不是问题。无工质推进器在以低功率工作,为的就是不和后方的潜艇脱节。

相信d-boy也在厄瓜多尔这么干,只不过跟在他身后的不是台风,而是俄亥俄而已。

已经能够看见山打根的海滩了。夏伯阳在手上向后射出了一束蓝绿激光,将“我将开始开辟滩头阵地”的信号发送到潜艇上。接着他加快速度,几乎像一支弩箭一样从水下窜出了水面!

海滩的沙地上有密密麻麻的拉达姆兽在徘徊。这里作为拉达姆首先开始种下树苗,并且快速繁殖的地方。是拉达姆在地球上好像大本营一样的存在。所以和其他地区很多森林里没有多少拉达姆兽不一样,这里到处都是挥舞着大螯的墨绿色怪物。

从水面出来的夏伯阳释放了离子长鞭。赤道环的一支支柱就建设在加里曼丹岛的赤道上。冒然使用氦闪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可能让支柱受损,从而引发整个赤道环分崩离析的灾难。人类还不想被自己建造的东西活活砸死,所以夏伯阳只能控制一下自己的破坏yù_wàng!

蜂拥而来的拉达姆兽被顷刻间扫成两截!蓝色的离子长鞭好像低空掠过的割草机一样把大片大片的拉达姆好像除草一样变成一堆破烂的纤维和其他生物组织。几个呼吸的时间,整个山打根的海滩上就没有一头站着的拉达姆了。

没有继续深入,夏伯阳飞了起来,对头顶上扑下来的荷电粒子束视而不见。这些东西碰到夏伯阳的力场吨就被直接扭偏甚至散射掉。在半空中,他的射界更加开火,手中的光芒利刃就好像扫帚一样在地上划出沟壑,从四周森林中纷纷爬出来的拉达姆兽在散乱的光束中轻松的被划成了一块块的东西。

身后的海面开始沸腾,巨大的台风级核潜艇浮出了水面。就在出水的那一刻,潜艇周围的水柱好像被什么东西挤压一样喷上天空,形成了一片巨大的水雾,把所有出水的潜艇都笼罩了起来。

这些被磁化的水让海面上的电荷全乱了套。从天空中扑下来的荷电粒子束冲破浓密的大气之后就已经被削弱了很多。在经过这种磁性水雾的散射,让整个潜艇似乎在光芒和闪电中上浮。

在压载水舱全部排空,潜艇的上甲板完全出现在水面之上的时候,整个潜艇上突然撑开了一大片好像的伞一样东西,在水雾中,这些东西还不时的爆出一朵电火花。

水雾渐渐散尽,但是从天空中发射的荷电粒子炮却在这些好像伞一样东西上变成一团电光,然后消失不见。这种看上去很可笑的磁场发生装置顺利的给登陆上岸的步兵提供了保护。

大量的战士穿着重型装甲外骨骼从潜艇的跳板上冲下来。登陆舰队仅仅有这些使用外骨骼的陆战队员。这地方没法展开足够的火力,灵活的外骨骼反而是最好的选择。更不要说,他还要带着这帮人冲上赤道环支柱,来一些重装备更是没用。

至于加里曼丹岛,夏伯阳不认为自己切断上方电力供应之后,加里曼丹岛还有什么抵抗的本钱。

在冲向海岛的途中,不少的战士都被从天而将的光芒烧成了焦炭。但是更多的战士顺利的冲进了那些紫黑色的森林。森林层层叠叠,太空中的荷电粒子炮也会停止肆虐。

一直在半空中警戒的夏伯阳就好像一头大鸟一样冲着下放的森林俯冲了过去。在森林中的拉达姆冲不起来,因为枝干的阻拦,它们最强的大螯也没法顺利的挥舞,仅仅靠那些酸液是挡不住大量的外骨骼士兵的攒射的。

谁能想到,那些本身用来孕育它们的那些拉达姆树竟然成了它们最大的障碍呢。

夏伯阳并没有参与到清扫活动中去。现在队伍正快速的向赤道环支柱的方向推进。他不相信事情会这么顺利,所以他在百倍的小心警戒着四周,同时还是天空和地下。拉达姆兽的智慧不够,但是驱使这些拉达姆兽的拉达姆生物本身是绝对有极高的智慧的。四座提供能源的核反应堆吗,拉达姆不可能用这些炮灰来防守。如果自己没猜错,反应堆那边肯定有teekaman之类的东西在坐镇。

这次必须干掉一个teekaman。不管是用自己肚子里的氦三还是其他什么招数。

想到


状态提示:第74章 赤道环攻略(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