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满清是不是正在准备的缘故,总之边境长达半个月的时间都没有丝毫的动静,不过这半个月的时间伊凡可没有闲着。
首先是乌里雅苏台地区分派出几个师偷袭中玉兹那些部落的老巢,另外就是黑龙江方面除去防备满清的反攻之外,三个师三万余精锐正式的进入吉林。
在前往之前清宝已经给吉林将军写过信,并且说出现在的局势,加上和珅的劝说信、伊凡的招降信,吉林将军虽然没有动心但是他的几名属下却又叛敌的意思。
其实吉林将军的顾虑伊凡等人很清楚,无非就是家人还在京城,清宝则不一样,和珅离开的时候是接着清宝的家人一起离开的。
如果没有这件事清宝也绝对不会投靠联合王国的,如果真能三言两语并且一些权利金银就能够打动一名边疆宿将,那么此时满清还不乱套?
虽然吉林将军没有投敌的意思,但是他手中的几名将军有就可以,当然也是时局赶巧并且伊凡还是汉人的身份,否则说什么这些人也不会投降。
满清依然是那个屹立在东方的最强大帝国,没有人愿意舍弃这样一个国家而去投降联合王国这个刚刚成立的国度。
但是中原的那些人不清楚,但是这些接洽俄罗斯的将军们如何不清楚自己和联合王国的差距?真正打起来有几分胜算?
没有人愿意死,另外联合王国的生活如何他们也听说过,生活在那样一个国度对于他们而言是有很大诱惑力的,另外清宝的事情已经在京师引起很大的恐慌。
如果不出意外,未来这吉林将军必定会换人,那时候他们都是有投敌嫌疑之人,回到京师之后运气好的落一个闲差,运气不好也许一下就会成为平民。
一些已经没有家中顾虑之人,他们如何甘心这样的结局,再加上伊凡也是“自己人”投靠过去并不会有太大的恶名,如何选择他们已经很清楚。
八月中旬,就是在这些人的接应下,联合王国才只有三万人用短短七天的时间拿下多半个吉林,其中包括伊凡最眼馋的海参威几个港口。
此时联合王国才真正和满清的对峙连成一条线,不过因为战线拉的比较长的缘故,防守也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然这件事有利有弊,满清进攻起来也非常的麻烦,这让原本就僵持的占据更加僵持起来,现在京师才是真正的后悔,早知道是这样的结果还不如冒大不晦开战。
现在一个京师、一个盛京,两个地方都是对满清帝国最重要的核心,本来兵力就有些吃紧的满清现在不但需要进攻还需要防守。
盛京还好一些,毕竟那里也是进攻的主要地点,因此联合王国根本绕不过去,但是京师不同,外蒙现在可全在满清的掌控当中。
一个不小心,也许外蒙的军队就会攻打进来,藏区和南方、台湾等地方都不安稳,北方又是连年的大旱、白莲教也在南方起义。
此时的满清甚至比伊凡还要有风雨欲来的感觉,最最重要的是,当乾隆知道和珅叛逃到联合王国的那一刻居然驾崩。
如果不是这样局势也不会僵持下来,甚至京师内很多官员都想要对联合王国妥协,如果不是嘉庆和几位军方之人不同意,估计此时来自京师的谈和文书已经过来。
诺大的满清帝国足足拥有士兵上百万,不过这时候他能够拿出手的只有三十万,对于自家将士的德行京师的官员们很清楚,想要靠这些攻打二十余万的百战精锐?
不过满清同样知道联合王国的劣势,它身旁的军事强国不仅仅只有满清一个,俄罗斯的叶卡杰琳娜二世皇帝已经逝世,就是满清的官员都知道伊凡好像和那个新皇帝不和。
前两年大将军福康安已经因病去世,阿桂倒是还活着,只是身体不好的他此时正在家中养病,和琳倒是很有能力,但是他的哥哥刚刚叛逃……
现在不仅仅手中无兵,就是能征善战的将领也很少,因此有人提出联盟俄罗斯,但是同样有很多人提出反对。
这些官员也许打仗没有什么本事,但是他们对于局势看的却很是透彻,一旦俄罗斯做出回应,那么联合王国会有什么反应可想而知。
此时调兵回援已经不可能,他们最大的可能就是提前发动战争,尽最大力量平定满清,只要满清暂时稳妥下来,那么俄罗斯的军队自然会撤退。
这样的结果可不是那些文官想要看到的,并且西伯利亚方面并没有那么好攻陷,一不小心,也许连俄罗斯帝国都会折到里面。
不过满清还在争议的时候俄罗斯却做出反应,知道满清的事情之后保罗就知道这是一个机会,因此他特意下命令给西伯利亚边境上的士兵准备进攻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地区在莫斯科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虽然保罗行事很小心,但依然有小贵族通知伊凡这个消息,得知俄罗斯即将进攻的伊凡提前让禁卫军做好准备。
大部分军事力量被遣送到外蒙和黑龙江地区,此时真正留在西伯利亚的只有一个禁卫军两个皇家师、两万精锐正规军,外加一万预备役士兵。
合起来不过三万的士兵如何跟俄罗斯帝国的八万精锐相比?因此只是瞬间三万士兵就撤退到新西伯利亚,其余的西部城市则完全不理。
这也是为保证几个花费苦心建造的城市能够保存下来,否则一番炮火之后几个城市的重建工作也足以令内阁政府头痛。
另外坚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