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陈诺左近的典韦,先前还是徒手杀敌,但敌人也是太多了,他于是拔戟而出,如雷霆一般挥洒而出,立即是死伤一片。
这一场厮杀一直延续到天明,等到日中时,东城外的黄巾贼基本上都被降伏。
或被杀,或投降,或逃走。
而其他各门的黄巾在提心吊胆了一个晚上后,也终于奔溃。
他们以讹传讹,以为东城黄巾之所以大败,不但是官军的勇猛,更是得到了‘神兽’的相助,那更是不得了。本来那时鬼神之说就很盛行,听得这些鬼话那就更加不敢对神灵不敬,不战自走也不奇怪。而他们不知道这所谓的‘神兽’,不过是普通的牛群而已。
这一战,俘获车辆、器械、甲胄、武器、粮草无数,更是俘虏了黄巾军达七八千之数。
陈诺粗略的统计了下,这些粮草虽然对于数万的黄巾军来说不够半月之数,但对于他们来说,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足可供全军一年用粮。这些不算,单单武器、甲胄之类,就可再装备数千士兵,至于其他,则更是堆满了仓库。
这下,不但兑现了他先前的诺言,将粮草还之于民,更充实了自己的武装。
不过,陈诺现在最头疼的是这伙黄巾。
这伙黄巾中老少妇孺皆有,其实真正能作战的不过两千余人。陈诺将这两千人再经过精挑细选,最后得了七八百人,正式纳入自己的队伍。本来他队伍有卒一千余人,加上修县临时召集的千名义勇兵,已达两千多人了。但经过这些天以来的大战,人数缩减到一千五六百。不过,如今加上这七八百号,也就达两千三四百了。
当然,如果除去其中六七百的义勇兵,也还有一千六七百的人。
汉制,司马领兵不过千人,以陈诺目前的人数,完全超过了这个标准。
要陈诺将这些得之不易的成果轻易放弃,他是万万不能的,那么只有一点,向袁绍报捷,将事实摆到袁绍面前,看袁绍怎么说?这袁绍在修县被围时是不肯发兵相救,也有意跟陈诺撇清关系,照说如今陈诺取得大的胜利了,也别管什么袁绍不袁绍的,他既然见死不救,有了好处干嘛还与他分享?部下们听到陈诺想要将修县的战果报上去时,有的还很不理解,怕袁绍会再次从中作梗。但这次陈诺号准了袁绍的脉,这次袁绍必将不会跟先前那样糊涂。
果不然,陈诺将修县的战果一旦报给袁绍,袁绍喜忧参半,立马是召集众文武,商议此事。
商议的结果是,不但将以前追回的修县县令的大印再次送给了陈诺,而且给了陈诺许多便宜。
虽然陈诺仍是别部司马,但袁绍特意强调,陈诺的别部司马与其他的别部司马还有所不同,其不同点就是在领兵上。
也的别部司马,职等校尉,但比营一级要低,却又比部级要高,所以在领兵的数量上会有所宽裕,没有太多限制。
虽然听起来这个特权有点不伦不类,但好歹为他能够拥有更多的兵马治理和统御之权正了名,不会惹人的非议了。
当然,袁绍之所以这么做,陈诺其实也能猜到一二。
他这么做,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本来,在修县事上,袁绍不发一兵理亏在先。他也是做了最坏的打算,哪怕赔上陈诺等人的性命,他也不想过早干涉。毕竟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个道理他还是懂的,他发兵是小,要是引得公孙瓒注意,弃黄巾而不顾转而杀奔他来,那不是引火烧身吗?
本来,他还以为修县城小,陈诺部下人马也及其有限,怕陈诺是不可能抵挡多长时间的,所以对于他,他已经决定完全弃之不顾了。
可他哪里想到,如今陈诺不但保住了修县,击退了黄巾,还因此势力一下子壮大了起来。
既然情况变了,他应付的策略自然跟着要变。
随着陈诺修县一战的胜利,已经不是袁绍用不用他,而是他该怎么用他。像陈诺这样的人,并没有因为他先前的一时糊涂而记恨于他,反而将修县的战果都报给了他,这完全说明陈诺还是以他袁绍马首是瞻的。
而袁绍,此刻还能说什么,如他不承认陈诺,那么陈诺这股不小的势力若是因此自立或者转而投奔公孙瓒,这都不是没有可能的。
在公孙瓒未铲除,河北未平之际,袁绍当然不想树立太多的敌人,也不想看到这些。更何况,从陈诺的表现看来,他不但没因修县一战而自满得意,还仍是能够谦恭有礼,没有忘记他这个‘上司’,那么这一切也都好说了。
当然,陈诺将战果呈报给袁绍,让袁绍处理,其实大家都是心照不宣,这所做的不过是表面文章罢了。
‘战果’就在陈诺手中,他要怎么处理袁绍也根本插不了手,甚至连看都看不到,更别说处理了。陈诺让袁绍‘处理’,袁绍也就顺水推舟,将此一战所有获利的东西都交由陈诺,任凭陈诺主张了。
这些还不够,他为了拉拢陈诺,弥补先前所犯下的过失,又是加陈诺县令,又是为陈诺拥有更多的兵马找到依据。
当然,陈诺的别部司马在任还不到几个月时间,要是现在就升什么校尉、中郎将之类的未免太快,不但引起其他将领不满,也是他自己很不愿意看到的。但陈诺的功劳就在哪里,要是独独给他个修县令未免太亏待于他,更怕寒了陈诺的心。袁绍思来想去,也就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