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康被大炮轰鸣了一夜,烦躁不安又无计可施,吕国华出谋划策派信使去周恒帐中周旋顺便察看虚实。厝チ恕a焦相交,不斩来使嘛?
信使并没有见到周恒,见他的是唐天正,说了一句话:“三个时辰之内投降,若不投降,后果自负。”
信使傻眼了,不是应该双方坐下来谈条件,讨价还价吗?
唐天正让人把信使送出营帐,信使刚坐上吊篮,隔着一条护城河,大炮再次轰鸣。他居高临下,亲眼看着大炮喷吐火焰,射向天空,当场吓得尿了裤子。本来还想回住处换条裤子再回禀周康,没想到被人一把强拉硬拽来到正堂。
“让我们三个时辰之内投降?”周康失声道。
他刚当了一天皇帝,这就要被撸么?苍天啊,大地啊,你怎么待我如此不公?
吕国华却默默松了口气,刚才他一再下跪,就是想劝周康投降。只有投降,求正牌皇帝周恒看在亲兄弟的份上,网开一面,才有活路。可是周康刚刚坐上梦寐以求的龙椅,这时候让他投降,成为阶下囚,他怎么肯?会不会大发雷霆?吕国华十分不愿只当一天首辅,推已及人,这话便十分难以启齿,也不愿启齿。
没想到信使带来了让周康投降的口信,既把他说不出口的话说了,也试探了周康的反应。
刚才亲眼所见的炮火实在太震撼了,信使心有余悸点头,道:“唐大人确实是这么说的。”
周康自立为帝,自以为是两国之间的通话,派的信使是一国使者,到了营帐,开口便求见周恒。
他是“自立”为帝,是叛乱,周恒并没有承认他这个皇帝。在周恒眼里。他谋反前是臣子,谋反后是乱臣贼子。堂堂皇帝,怎么会见叛军派来的信使?能让唐天正出面见他,还是看在宜阳百姓的份上。要不然大炮早轰进来了,还见什么见?
周康并没有细究是周恒接见还是唐天正接见,他关注的重点是让他投降。
信使见周康脸色变幻不定,退了一步,低声道:“阁老……”
这是答应还是不答应?可别迁怒发泄在他身上。
吕国华挥了挥手。他大喜,忙飞快跑出去。
“我们的檄文上说,当今皇帝假诏篡位,朕继位才是合法的……”周康艰难开口,道:“若是朕投降了,岂不是自打嘴巴?”
命都没要没了,自打两巴掌算什么?保住小命才重要啊。吕国华不好说得太直白,委婉道:“若不投降,大军压境,皇上打算怎么办?”
周康沉吟道:“我们手里还有五六万人。足以一战。”
这几个月,攻城掠地之中,他倒是没忘记拉壮丁,倒也强拉了不少青壮劳力充入军中,现在手头算起来有将近六万人。
吕国华道:“朝廷精兵十万,装备精良。”
而且有可怕的大炮。
周康沉默良久,长叹一声,道:“你去小四营中一趟,告诉他,朕想见他。”
他拒坚城而守。六万人足够了。宜阳有六门,十万兵力要分攻六门,每个城门只有不到两万的兵力。而且宜阳是小城,跟京城那等大城天差地别。城门窄小,怎么也不可能容一万多人同时攻城。若真是一万多人同时攻城,不要说站都没地方站,就是城上推下来的滚石,也能毫无悬念把城下的兵士砸成肉泥了。人太多了,随便推推滚石便能砸到人。这么一来。周恒能攻城的兵力将大打折扣。
细细想来,其实他并非没有胜算。
吕国华被大炮吓坏了,从昨晚到现在一直心惊胆战,心慌意乱之下,并没有细想双方兵力对比,以及攻城与守城的不同。
事关周康身家性命,周康下意识决定和周恒好好谈谈,最好能把他占领的地方划给他,让他立国。最多他不再挥军向东进就是了。
吕国华疑惑问:“您见皇帝做什么?”
是要讲投降的条件么?人家摆明了是不愿意讲了。
周康道:“你说朕想见他即可。”
可是如果他不肯见呢?吕国华更疑惑了,对方可是全占优势啊,现在不是应该言听计从,争取宽大处理吗?
周康看了一眼面前疑惑不已的老头,后悔不已,眼前这人,比郑先生差多了,若是郑先生还活着,自己何至于落到现在这步田地?
吕国华等了半天,没等到解惑,只好退出去,回房换了身衣衫,硬着头皮坐吊篮出城了。
周康“登基”得匆忙,只来得及赶制他的龙袍,手下“文武百官”的官袍来不及缝制,就算吕国华贵为“首辅”,也没有官袍穿。他身上的衣衫从昨天穿到现在,一晚上又是受惊吓,又是下跪,早弄得又皱又脏,哪能见人?更不能觐见正牌皇帝。
他刚走到门口,又被周康派人叫了回来,把一封亲笔信交到他手里:“有这封信,想必小四肯见你了。”
吕国华接了信,心头五味杂陈。
周恒得报伪首辅来了,头也没抬,轻启薄唇吐出两个字:“不见。”连让唐天正接见一下都懒得说了。
墨玉刚说城里派了信使来,周恒也到了。信使刚通报进门,周恒便回后面崔可茵的帐中。这种小虾米自然不用自己亲见。
崔可茵也很奇怪,道:“不是信使刚回去么?怎么又派人来?难道楚王以为谋反是过家家?派人过来说上两句好话,便能把这件事抹平么?”
十万大军出动,军需粮草不知消耗多少,是两句话能抹平的么?再说,他造了几个月反,不知杀了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