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逐鹿天下之大道争锋>第五章 君主之责

明宏昌处于陶威的威胁之中,但是说起威胁,那么卫石就处于最大的威胁之中。他的地盘处于天下的交通要冲之地,是众人最想吃的肥肉,不过也是天下人不敢吃的肥肉。张建锋想吃,因为这是他北上争夺天下必要夺取的,但是夺取这块地盘意味着他要变成众矢之的。周庄想要,但是拿下这块地就会遭到张建锋与李义桢的夹击,势必一场恶战。这场恶战之后,如果周庄获胜也只不过就是占据四战之地的荆州而已,李义桢不会因此灭亡,张建锋也不会因此灭亡。

身处四战之地,卫石也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处境。而卫石做的就是对李义桢恭?有佳。他是唯一一个亲自去觐见李义桢的诸侯,也是唯一一个请求内附的诸侯。他给李义桢上疏请求内附,让李义桢直接任命归,峡,荆三州的官员,而他只求几亩薄田,一座府邸而已。李义桢得到卫石的上疏很高兴,但是没有答应卫石,毕竟答应卫石,卫石也不见得会乖乖给他自己的地盘,这不过是双方的一个心照不宣的作秀而已。

卫石作为江陵王,坐镇荆州,看着自己只有三个州的江山,心中一阵苦楚。在这个乱世他的政权恐怕已经注定了被别人。苦撑着自己的小小地盘,只不过希望在乱世可以有一份家业而已。不过既然还有三个州的地盘,那么他还是应该好好治理他的地盘,也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卫石采取的方法也就是开垦他辖区内的土地,减轻他辖区内的赋税,并且招募那些流亡在他境内的读书人。不过卫石还有一招,抢劫商旅。

既然卫石处于四通八达的的地方,那么就应该利用他地理位置的优势,看着来往如此密集的商贾,卫石打起了他们的主意。卫石不仅对来往的异地商人收取税收,而且放纵士兵劫掠。每一次劫掠卫石都可以发一笔小财。卫石因为这个行为得到了很多诸侯的抗议,可是卫石还是如此行事。通过劫掠得到的财富让卫石发了一笔横财,也让他的日子过的好了一些。有时卫石就拿抢劫来的东西向李义桢进贡,或者贩卖到中原做一笔没有本的买卖。

商人无辜受难也是这个时代混乱所致。其实在这个时代百姓的生活何尝不是朝不保夕,谁也不知道下一场战争何时发生,何地发生。他们只知道好好过着自己的日子。不过还有一些人便成了背井离乡的游民。这些游民离开自己的故乡来到陌生的地方为了寻找一个更好的生活。但是哪里都不是净土,不论中原,江南,巴蜀还是代北,所有的地方都有可能是下一场战争爆发的地方。

或许与战争无缘的地方现在只剩下西域这一块地方了。自从大燕控制西域以来,西域就享有了和平。尤其是扜弥国。原本扜弥国被于阗国威胁,甚至被于阗国给灭了,但是因为大燕而复国。现在于阗在大燕的强势监控下不敢有所动作。扜弥王句兜是西域各国之中与大燕关系最好的,他可以与郝连璟,郝连珏兄弟称兄道弟。句兜也很向往在大燕辽阳府的生活,而不愿呆在扜弥国内。

对于做国王一事,句兜十分厌倦。句兜实在不喜欢被困在王宫之中,处理琐碎的政务。句兜逐渐有了禅位的想法,他准备将自己的王位禅让给自己的长子。不过句兜的长子坚决不接受父亲的禅位。句兜不过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而他的儿子又会有多大呢,一个小孩子如何治理扜弥这个国家。扜弥虽然不大,但是毕竟是一个国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因此对于一个小孩子而言是很难的。

而此时大燕的辅国大将军,西域大都护石盏兀典也得知这个消息,亲自来到扜弥国劝说句兜不要去做什么鲁莽的举动。但是句兜说他真的已经厌恶为王,他只想沙场立功,不想当王。石盏兀典也是句兜的老朋友,对于句兜也是知道的,因此他也知道句兜不想为王。但是石盏兀典作为西域大都护,有义务维护西域各国的稳定。因此他必?阻止句兜不负责任的自作主张,同时将此时飞马上报大燕朝廷。

而此时大燕皇帝郝连珏也来到了西域地区。郝连珏此时巡视天下,留郝连璟和郝连曷鲁留守京城,而他则是来到西边的大燕疆土巡视,得到石盏兀典的报告的情况之后,便来到了西州。而石盏兀典也来到西州向他报告了句兜的情况以及扜弥国大臣对于句兜传位的想法。郝连珏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给句兜下了一道圣旨,要句兜要专心治理国家,不要随便放弃作为王的职责。

句兜得到诏书,亲自来到西州去见自己的好朋友郝连珏,坚决表示自己愿意退位,到大燕朝廷当一个领军打仗的将军。郝连珏苦口婆心地劝他,对他说他儿子还小,此时还不能治理一个国家,希望他可以继续为王。但是句兜心意已决。就在这个时候,扜弥国内传出一个不好的消息。句兜的弟弟乘机带领他的人马发动政变夺了句兜的国家,做了扜弥国王。但是他弟弟得到国王之位之后,将句兜的妻子儿子全部流放。

句兜得到这个消息认为这是弟弟帮了自己,但是不久之后就有另一个消息传来,那就是他的老婆孩子被他弟弟派人害死了。句兜一下子家破人亡,突然心中有了复仇的怒火。而且句兜知道这个弟弟性格残暴,恐怕他上台之后扜弥国的百姓会没有好日子可以过。这个想法很快得到证实,有人从扜弥国内跑到西州告诉句兜,他弟弟即位之后对所有忠于句兜的臣子进行了屠杀,扜弥国内已经血


状态提示:第五章 君主之责--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