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大汉骑军>第六章 红色讨伐令
国内一些人,就开始叫嚷帝国的仁义到哪儿去了?难道象我们这样的文明人,只会去屠杀无辜的平民吗?难道我们的军队只能杀害婴儿吗?他们有什么罪?无辜屠杀平民,我们和野蛮民族有什么区别?

汉国应该以仁义治国,以宽怀为本。对待有罪之人,应该善意的去教化他们,而不是赶尽杀绝。张熙是嗜杀成性的刽子手,是双手沾满鲜血的杀人犯,是披着人皮的恶魔。

反对之声、叫骂之语,在朝野、在院校、在民间学者界,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张熙背负上了屠夫的恶名。面对纷至沓来的上书、上沉默了,皇帝也沉默了。面对罢免张熙职务的要求,更换胡公家族家主的要求,甚至赐死张熙的要求。一边是功不可没的平叛功臣,一边是激愤难平的各阶层人士,帝国高层陷入了两难的处境。

在一片谴责声中张熙自愿辞任,申请离职回家修养,内阁及皇帝也顺势批准了他请求。张熙回家后不久,便郁郁而终。临死之时,口中还喃喃自语:“我问心无愧!”

对于张熙的死,朝廷只追授了他上将的军衔,连个封号也没有赐予,就匆匆了结。汉帝国编修司在记载张熙平生传记时,也是了了数行字而已。

张熙之死及其遭遇,在反对屠杀的人中引起了欢庆。纷纷传语,这就是残暴者的下场,自古从白起始,搞屠杀的,就没有一人会得善终。张熙还算幸运,他是胡公世家的家主,又是皇帝的姐夫。所以没有被赐死,不然白起就是他的下场,说不定满门都会因此获罪。

在言论的影响下,汉帝国内阁又制定出红色讨伐令的细节规定。新的红色讨伐令规定:战时只能斩杀确认为叛匪之人及其亲属或者亲匪之人。战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保留下来用于拍卖。

平民在没有证据指认他和叛匪有联系的情况下,不能随意屠杀。只能收缴那些通匪人家的财物,一般平民家的财物则不允许抢夺等等。

在本次的平叛突忽及高句丽战役时,汉军都是比较文明地执行红色讨伐令,军法处也是严格监督。这样的规定在辽东四郡效果还不错,可是在西部五州却是寸步难行。

大月、大宛、乌孙三州的突忽叛匪们,靠着后方的支援,靠着当地平民做为耳目,他们一直牢牢的拖住汉军的前进步伐。让后方新罗和度信两州的突忽正规军得到了充分的整备时间。

五年中,突忽正规军已经达到了五十万,里面包括了新组建的骑兵部队。虽然他们的武器装备还不能与汉军甲等军团相媲美,但数年的训练,也使得军队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突忽又新罗、度信两州实行平民轮训制度,农闲时候,全体青壮年都要集中训练。

此时,伪突忽汗国一声令下,便可在农闲时集中一百万人步军、二万骑兵,后勤人员则可达到三百万人。突忽人已经不甘心蜷伏于后方,他们准备发起一场冬季战役。


状态提示:第六章 红色讨伐令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