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这样的原因,突忽人也咬牙训练自己的正规骑军。五年时间里,据不可靠情报得知突忽人训练出两三万之间的正规骑兵。但其中能真正与汉军一战的,最多不会超过一万。
这样分析的原因,是突忽人缺乏制弓手,特别是复合弓和强弩的制造人才。这些人才都符合帝国允许进入老州定居的条件,有很多人都已经搬迁到帝国内地定居。现在突忽残留的制弓手,都是极端痛恨大汉的人。他们宁愿留在突忽,也不愿到帝国内地去过富裕的生活。
可是这样的人凤毛麟角,就算他们大量的培养徒弟,但纯熟精湛的手艺也不是短时间就能练成的。现在突忽人每年生产的强弩、复合弓数量很少。其中突忽人还要保证强弩的优先制造,复合弓就更少了。据估算,突忽人用了五年时间,最多给不到一万骑兵装备了复合弓。
只有这些装备复合弓的突忽骑兵,才有和汉骑一战的本钱。如果突忽骑兵使用的是一般弓箭,它是射程只能在一百二三十米左右。而汉骑手中的复合弓最高射程在二百至三百米之间。汉军就是在最佳射程一百五十米外射击,突忽骑兵也只能被动挨打,没有还手之力。现在他们既然敢派出骑兵,那么证明这些骑兵也装备了复合弓,有和汉骑一战的资本。
柳炯笑了一阵,接着又说道:“据游骑大致的侦查报告,这次渡过楚河的突忽人至少在二十五万人以上,下官想这其中的骑兵在一万人左右。这是突忽人所有正规军步军的一半和全部的精锐骑军,出动这么多兵力就证明突忽人想与我们进行一次决战。”
柳炯分析得很合理,所有人都点头同意他的意见。柳炯又道:“下官现在担心的是,突忽人是不是只有这些兵力,他们会不会有后续部队再出现。我同意参谋部的意见,当前首要任务就是侦查这些部队后方,还有多少突忽军队。”
韩擒闻言,问中军官尚显:“现在还有多少游骑在乌孙境内?”
尚显回答:“现在彪骑军游骑的一个营,正在严密监视渡过楚河的突忽军。剩余在乌孙境内的游骑只有两个连。”
韩擒皱了皱眉,这点人没有十足的把握执行好深入敌后的侦查任务。何况这些游骑还要担任侦查各地的任务,都派出去了自己不成了瞎子、聋子了吗?再则,如果要突入敌后,就要翻越葱岭。葱岭山脉平均高度在二千米以上,能通过之处,寥寥无几。这些可以通过之处,突忽人必定会派兵把守,人数少了不可能通过。
现在韩擒心中已经认同了柳炯所讲的两种判断。突忽人围城打援的想法,是最不可能的。因为突忽人大量军队深入乌孙,游骑肯定会知晓察觉的。人数少,那就更不可能在路上伏击支援的汉军。何况这些援军可以向参谋部建议的那样,分段集结后,再一同前往柏寒城堡。所以这条结论,韩擒首先放弃。
其次要说突忽人这次出兵,目的纯属骚扰性质。韩擒是不会相信的,几十万人集结前进,需要多少物资,需要多少后勤保障人员!只是骚扰,那突忽人在疲惫我方的同时,也大量地消耗自己的资源。突忽人现在的粮食也不是很充裕,这样的消耗战,他们还玩不起。所以这条,也被韩擒排除掉。
最后认为突忽人是为了声东击西,但突忽人只有五十万军队,渡河而来的突忽军队已经是他们总兵力的一半,后面还有没有,现在还不得而知。除了这些军队外,突忽人也需要留下一些军队,担任两州的防御任务。再出兵其他地区,可能性也不大。如果查清突忽人还有后续部队,基本上也可以将此条排除。余下的一、四条判断中,必有一条是突忽人的真实目的。
韩擒还在深思的时候,中军官被人叫了出去。房间内的人都在等待,等待韩擒做出最后的决定。十分钟过去了,韩擒没有出声。半个小时过去了,韩擒还是没有动,仿佛他已经变成了一座雕像。
这时中军官尚显回来,看见韩擒还在思索,于是轻轻地坐回原位。不料看似雕像的韩擒,却开口问他:“何事?”
“回禀殿下。刚才彪骑军报告,飞骑军的一个游骑营已经来到风铃城。”
韩擒“唔”了一声。战区部队要换防之事,内阁已经对他下发了通知。通知上说,现有的三个军团,会在年内逐一替换。现在飞骑军就将游骑派来,看来史万岁是迫不及待地想参战了。
对史万岁,韩擒还是比较了解的。当年在突忽战场,史万岁号称“帝国第一猛士”。错马之间便斩杀了突忽人的勇士,大涨了汉军的士气,当年这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史万岁也因此晋升为将军。
后来史万岁又孤军深入敌后,作战数十日,转战千余里,历经七百余战,得万级而归。战功更是卓越。可惜他是擅自行动,奖赏自然没有获得。如果不是熙公殿下保他,说不定才到手的将军职位就会丢掉。
这样好战之人,要来自己的战区。韩擒想起来就感到有点头疼,当年史万岁如果不是恃功自傲,军衔职位定会在自己之上。对他,韩擒自然也不好管得太严厉,但不严厉又担心史万岁再做出擅自行动的举动来。
韩擒接到通知后也为此事烦恼过,不知道该用何种态度对待史万岁。现在听说飞骑军游骑已